优化专业结构,创建特色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718.5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产业对职业教育专业的要求随之提高。以对职教专业与区域产业双向关系的基本认识为出发点,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对职教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融入区域产业打造骨干专业、提升特色专业、开设新兴专业,做到真正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专业的示范性作用。
  【关键字】:区域产业;优化;产业发展
  一、引言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专业设置和调整需根据产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产业对技能技术型人才规模、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职教专业如何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创建特色示范性专业以更好的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须面对的问题。
  二、职教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关系
  职业教育要求专业的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向区域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作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职教专业的建设受区域产业的影响,其结构、规模等的发展程度,对专业的设置起着重要作用,也对专业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有着决定性影响。
  区域产业反映区域内产业空间布局状况。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发展定位和以服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为服务定位的职教专业,为区域产业的发展培养技术、管理服务等应用型人才。
  因此,职教专业与区域产业两者的影响是双向的。区域产业在对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同时,职教专业对区域产业也表现出相应的影响,其融入区域产业的深度,决定了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基于区域产业优化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要求职业教育在专业布点、招生规模上与区域产业岗位人才需求量一致,要求职教各专业人才层次与区域产业需求层次一致,要求各职业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范标准等与各产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相一致。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就必然要求职教专业充分实践自身定位,发挥服务作用,进行专业结构优化、创新。
  (一)专业设置方面。结合区域内产业结构,专业设置突出第一、二、三产业的市场导向,侧重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形成面向各产业、较为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职教专业结构体系,专业结构设置要有较强的行业性和应用性。
  (二)在专业比例方面。根据区域内产业结构对应的人才需求情况,分配、确定各专业的布点数和招生规模,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導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实现各专业比例与区域产业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基本一致。
  (三)在专业层次方面。各级职教专业名称、专业内容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为满足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基础理论、技能操作、技术改革与创新等多重专业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各级职教系统、院校通过中职、高职各层次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的衔接,从专业的设置上、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侧重点上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层次。
  (四)完善专业机制。基于区域产业的职教专业优化,要充分发挥政府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调节作用,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区域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职教专业调整、运行的重要依据,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充分调研职教专业的市场需求,政府教育部门严格控制专业增设、布点、培养,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调整和运行机制。
  四、对接区域产业创建示范性特色专业
  深入区域产业的发展实际,对接区域产业创建示范性特色专业,促进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一)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打造骨干专业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对接区域支柱产业,以支柱产业为基础打造骨干专业要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1.专业建设以服务支柱产业发展为最终目的。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其核心是服务区域支柱产业[2],打造骨干专业是职业教育服务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整合优势资源,提高骨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支柱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2.专业建设规模与内涵并重。区域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占的比例大,具有大规模产出的特点,因此骨干专业首先在专业规模上要随支柱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在专业布点、招生规模上与支柱产业对接,做到专业规模适应产业需求;同时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做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上深度融入产业,强调与产业的紧密联系,注重服务产业的质量,真正做到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发挥骨干专业的作用。
  (二)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提升特色专业
  区域特色产业是一定地区范围内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结合区域职教资源,发挥现有专业的优势,创建并提升自身专业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的竞争力。对接区域特色产业,特色专业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需要,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和特色定位,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显现专业建设的特色性。
  (三)对接区域新兴产业开设新兴专业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3],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要提高对产业的嗅觉,根据区域内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设置新兴专业,以满足区域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新兴产业的兴起带动新兴专业领域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任务,也更好的协调了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问题。
  基于区域产业的职教专业结构优化是职教专业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前提,对接区域产业进行骨干专业的打造、特色专业的提升以及新兴专业的开设,是职教专业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真正适应与融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盛世明.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性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2]钱国华.略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战略重点的对接[J].教育与职业,2012(18):15.
  [3]张鑫、魏娜.云南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探析[J].职教通讯,2014(25):20.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招生政策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从推行之初便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与高考单一选才模式不同的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制度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旨在探索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优秀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并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当然,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在政策的实际推行过程中,实践的偏差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自主招生政策公平选才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自主招生;公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当然也存在诸多局限。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分类号】G451.1  一、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状况  1.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有学者认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专业发展起点较低、专业发展动力不够。[1]有学者认为,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审视,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地区出现了“教
【分类号】G639.2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常青藤”社区终身学习系统研究课题(GKA103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区是区县、城市、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的发展对区县、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社區居民为对象,根据社区居民的利益与需要,以及社区发展的利益与需要,调中区域各种力量形成合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以求为每一位社区成员提供时时、处处、可行、相关的学习机会就显得尤为
描述火锅的文字总是诱人的。南宋林洪所撰《山家清供》中有一段:游武夷六曲访至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汁供。”  但火锅演变成商业模式则少了几分清雅:数据显示,目前济南火锅店数量在1500家以上,去年仅历下区就新开400余家。遍地火锅店,将如何差异化竞争?未来之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