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钨:现在是我最好的时光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婆如同选干部,选干部看什么?第一看条件能力是否符合岗住需要,第二才是你的个人喜好。光喜欢不行,再喜欢,再感情浓烈,在刚性现实面前,也难持久。
  婚前她(安叶)做好了思想准备,泰山压顶志不移,身临其境方知,真正需她对付的不是泰山压顶,是滴水穿石般日常的反复的琐屑磨蚀。
  ——摘自《成长》
  9月17日,在位于朝阳区第五广场的当当网总部里,王海鸰兴致勃勃地向到新书发布会的记者介绍自己的新书《成长》:“这本小说开创了我写作生涯的‘三个第一’一一第一次把主人公定成个军人;第一次写绝对的男性主题;第一次在我有了点儿钱后,愿意写什么就自由地写点儿什么。”
  《成长》是王海钨沉淀4年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少年彭飞倔强叛逆,父亲彭湘江是空军参谋长,母亲田海云曾是北大西语系高材生,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外交官理想,把全部心血放在丈夫和儿子身上。彭飞因和父亲赌气放弃高考,参加了空军招飞并被录取,从此踏上了艰辛崎岖的飞行员之路。小说一直从彭飞16岁写到40岁,写到他的事业、爱情和家庭关系,两代人的家庭观念和分工意识截然不同,从而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震荡和思考。近日,本刊记者就这部小说和一些相关问题采访了著名作家、编剧王海鸰。
  
  “雌雄同体是我向往已久的境界”
  
  记者:《成长》的主人公是—名空军飞行员,听说为了这次写作你去了一个全男性的空军飞行师体验生活,给我们讲讲这段经历吧,有没有特别难忘的?
  王海鸰:2008年3月份我去的那个空军飞行师,因为我想给这个主人公职业确定为飞行员,那真要写起来就得像,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得是那么回事,所以必须处在他们中间看他们的状态。去,是对这种职业的熟悉,对这种职业里的人的熟悉。
  说到在飞行师的体验,几乎每个情景都很难忘,以前根本没经历过。更想说的是危险,危险是飞行员职业的常态,3月份我去的飞行师,5月份汶川地震,那次编队飞行的是两架直升机,我坐的一架在前,降落后才知道在后面的那架直升机失事了,再也回不来了。我与死神擦肩而过,飞行员们每日都要与死神搏斗。
  记者:作家社副总编应红在发布会上说你“已经成名成家了,如果就这么写下去,那也是可以的,但你没有那样”,比如这本《成长》,就是男性视角,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新东西吗?
  王海鸰:这个小说倾注了一个作者一生对生活,不是观察,而是体验,包括对生命的每个阶段。过去的书,像《牵手》、《新结婚时代》,大多数是横向面的角度,《成长》是纵向面,涉及面广,人生阶段多,那主人公面对的人生角色就多,儿子、丈夫、父亲,当他扮演不同角色时是不同的。覆盖面的广度、人物关系的复杂性,我觉得是《成长》与之前作品最大的不同。
  记者:谈到《成长》时你说过这本书写作中自己是“雌雄同体”,真的能做到?
  王海鸰:我觉得做到了,昨天《北京晚报》一个男记者来采访,是个父亲,他认为对彭飞,还有彭飞父亲的刻画非常生动,觉得那样的言谈举止自己是相信的。能得到男性读者对我书里男性角色描写的认同,对我来说很重要。“雌雄同体”,是我向往已久的境界。
  记者:说说《成长》里两个重要的女人吧,一个是彭飞的妻子安叶,我觉得她是里面最痛苦的人物,一个新闻系高材生为了家庭被迫辞职后,丈夫竟然让她“去部队的家属工厂”。而我从你的叙事当中感到,这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必然要承受的磨难,是不是对她太残忍了?
  王海鸰:不是我对她残忍,是男人对她残忍。男人有一种偏见,认为女人的相夫教子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必称赞。不是这样的,因为现在的社会评价体系对家庭妇女是不赞美的。像彭飞这种错觉我工作这么重要,我是“黄金之身”啊,你就应该为我做出牺牲。哪是这样的啊?不是作者残忍,是男人和女人总有认知上的差距,女人是你要我为你做什么都行,只要你话说到了,但是男人就是不说。一直到书的最后,彭飞才在父亲的启发下觉悟“心中有她,一切皆有”,安叶是个知识女性,要求“感情对等”,彭飞明白了这点,那结局一定是光明的了。
  记者:另一个是彭飞的母亲田海云,北大西语系高材生,为了丈夫孩子生生一辈子家庭主妇,而且无怨无悔,这个人物的做法你好像是认同的?为什么?
  王海鸰:我觉得她很睿智,有一种看透了人生的大智慧。现在有一种对母亲的轻视,并不是生了孩子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母亲比孩子更需要成长,教育要成长在被教育者前面才可以。海云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她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女人,虽然社会不给她这种地位,认为她还是一个家庭妇女,但她自己知道培养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我没有风格,但有追求”
  记者:你写了这么多年,故事一直说得很好,很吸引人,有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归纳总结一下。是什么风格?
  王海鸰:我没有风格,但我有追求,就是让读者感同身受,并且反复阅读。反复阅读考验你的文字功夫,感同身受感验你传递的人生经历。这是我作为一个资深读者对书的最高期望,那么我也是一个作者,当然也想达到自己心中的期望。
  记者:你是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吗?一般怎么安排写作时间?更喜欢写小说还是剧本?哪个写的多一些?
  王海钨:一般上午写作,下午处理其他事情,生活很有规律。目前小说写得多一些,剧本可能影响力大一些,因为受众面广。要说更喜欢哪个?其实这两个东西不一样,剧本强调戏剧性,一波三折,一咏三叹,小说强调生活的真实性,要避免戏剧冲突。剧本给我带来的名和利更多,小说给我带来的心灵喻悦更多。小说对我来说很重要,剧本也很重要,要不然我哪来的钱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小说呢。
  记者:但是小说可能更被承认,如果将来你被写进文学史,可能小说会是更重要的因素。
  王海鸰:进入不进入文学史,或是我死后的事情,我毫不关心。因为死了就跟我没关系了,我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活在当下是我的人生观,我只想着把下一部作品写好。
  记者:台湾作家,金牌编剧朱天文说过“电影是导演的,编剧没份”,你作为一个编剧怎么想?对作品的控制欲强吗?
  王海鸰:电影当然是导演的,但电视剧是编剧,话剧是演员的。这不是我说的,是圈里的流传的经典。拍电视剧时,编剧需要妥协,导演和演员有意见提出来,我可以改,但不希望他们自己随便改,我觉得最好的状态是各司其职。“目前是我整个人生最满意的阶段”
  记者:自己没有在目前写作上发现一些不满意的状况,想在未来着重去改善的?
  王海鸰:应该这么说吧,目前是我整个人生最满意的阶段。经济上、名利上,我已经无须去追了,需要的我已经够了,心非常安静,关键是写作非常愉快,进入到了一种以前没有的境界。不能说把玩文字,但是目前的写作已经是享受了,我可以奢侈到一周只写一千字,无比自由,没有任何压力。所以有人问我是否想回到18岁,我真是一点都不想,回到18岁再重来一遍我要累死了,再往后,我想身体不会像现在这么好了。现在,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记者:现在写些什么?
  王海鸰:一个新的三部曲,算是纪实性的东西,关于我和我的儿子。
  记者:一个好作家通常是一个好读者,你的阅读生活是怎样的?
  王海鸰:我写东西是要“接地气儿”的,所以也喜欢看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鲁迅、张爱玲、老舍、钱锺书、杨绛夫妇的作品,王朔的部分小说,像《动物凶猛》这样穿透人心的,朱苏进的小说和散文,这些我都很喜欢。
  他们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没有达到张爱玲的高度,但关注的东西差不多;我没有达到钱锺书的高度,但《成长》就是沿着《围城》的写作方法来写的,沿着一个人的成长,他走到哪我写到哪,周围的人随着他的变化变化,《围城》是方鸿渐,《成长》是彭飞,高度不一样,但能看出相似性来。
其他文献
2009、2010兩年,国家出版基金共资助项目309个。截至2011年6月30日,上述项目按计划应结项148个。其中,已办理结项68个,已完成尚在办理结项的66个,逾期未完成项目14个。    一、68个已结项目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结项验收考评标准,从成果质量、成果规模、执行进度
2010年2月1日,北京,天气微晴。东CBD区最有文艺范儿的微薄之盐酒吧里,侯开送出了开年以来数额最大的一张支票:100万元。得主辛夷坞,悦读纪老板侯开旗下最得力的一名签约女作家,3年里已为悦读纪献上了4本青春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温婉感伤的故事里深埋着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她被称为是“暖伤青春”女性小说的代言人,粉丝们亲切地叫她“辛
从上世纪的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将内部计算机连成网络开始,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文化。它是由Internet产生而产生,并依赖其发展的所有技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构成的集合体。它是
在信息急剧膨胀的今天,如何有序组织网络信息,实现便捷共享是图书馆面临的难题。网上大量的信息已不是个人能有效加工和整理了,团队协作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由于图书馆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馆际之间的网络共享与协作基本是基于电子邮件的方式,存在着安全与效率方面的种种问题,因此共享与协作的程度比较低,本文将介绍一种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WSS 3.0,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图书馆网络共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民奥运的意识更加强烈,很多人盼望能尽快观赏到精彩的奥运比赛项目,感受那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家门口看奥运比赛既是一件自豪的事,也是一件有挑战的事。之所以说有挑战性,是因为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自己从参与奥运盛事中,学到更多知识。看到更多精彩,展现更好的国民素质。对于观赏奥运比赛,尤其重要的是对比赛规则和观赛礼仪的了
《口吐莲花》是石康的纯理性作品,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你一起说着他对佛的感悟。  有种说法,叫“凡夫弄不懂圣人的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话反着说照样成立,圣人也弄不懂凡夫的事。这让那些对圣人半信半疑的人有点尴尬,也让圣人有点尴尬,看起来好像圣人与凡夫毫无关系,只好作如是想:凡夫就是地球人,圣人就是外星人,两个世界各有好处。让我们不带主观偏好地谈问题吧,说“圣人就是觉悟了的凡夫”,这与说“凡夫就是觉
一、选题结构:申报选题数量下降,社科类仍居第一  9月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选题18122种,同8月的24614种相比较,减少了6492种,下降较为明显,降幅为26.38%。7个类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教育类下降最多,本月申报选题为3398种,比8月减少了2315种,降幅为40.52%。社科类次之,比8月减少了1544种,降幅为19.10%。  从本月申报选题的类别来看,社科类以6542种居于
人体百病不生的玄机,古人早已知晓。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  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一切人体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导致的;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  只
中医治则、治法、养生的源头都在《黄帝内经》。为什么《黄帝内经》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视为珍宝而备受推崇呢?因为在“内经”时代,人类心智开启,睁着明亮清澈的眼睛,感受观察着真实的自然。眼看心悟,天人真正的合一,很少有迷雾障眼惑心。《黄帝内经》是古人在天地间,体悟宇宙万物之道后发出的,回荡于中华大地上两千年而不息的心声。这心声教诲我们如何立于天地自然之间,体悟感知“道”,触摸聆听“道”,顺应遵守“道”。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他“20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制,痛斥过蒋介石。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之一,刘文典内心追逐的永远是独立与尊严。    蒋介石与刘文典见面的情形,是学界至今津津乐道的一大趣闻。  1928年11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