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丽想象话明月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中秋月圆之夜,中国人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词——
  水调歌头·中秋
  [宋]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故事
  苏轼这一辈子,可真是历尽坎坷。他21岁那年参加科考,才华震动朝野。但他一生在官场上起起伏伏,辗转各处做官。有时候是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州郡,有时候,是在穷乡僻壤。
  1076这年,苏轼在密州(今天的山东诸城)做官。他跟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面了,兄弟俩从小一起读书学习,一起进京赶考,感情非同一般。这个夜晚,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喝酒,到了天快亮的时候,客人散去,一切恢复平静。可是一瞬间,苏轼想到了远在他乡的弟弟,感到那样的寂寞。
  这一轮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里,现在是何年何月呢?我想要乘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应该不会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色。
  想到这里,诗人先前的伤感似乎也淡去了许多。苏轼凭借这样的达观精神,创作了很多乐观昂扬的作品,千年来一直激励着世人。
  写作启示
  自古以来,人类对浩渺的天空,对未知的事物就充满了好奇。
  文学作品中加入了奇特的想象,作品也就更具夺人心魄的魅力。苏轼的这篇《水调歌头》,被广泛认为是写中秋最好的一篇,读者之所以能在跌宕的文字中穿越天上人间,奇特的想象可谓功不可没。你瞧,诗人每一句似乎都在与明月对话,而每一句又无不在写人生,意境广阔,胸怀旷达,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我们在描摹事物时,也常会产生写实不能尽情的感受,那么不妨放飞自己的思绪,让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为你的文字插上翅膀,让大家对熟知的世界产生非同一般的新奇感受。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