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友:生命中最在乎对美的追求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aiy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先生与他一手创立的诚品,在时光长河里,给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创造了阅读的美好,给他们提供了心灵休整的机会。它治愈过一些人的创伤,陪伴过一些人的成长,也成为一些人相遇的密码……
  2010年初秋,我采访过吴清友先生。他穿着商务人士常见的深色西装,身材高大,鬓已苍苍,温和平静,会耐心倾听。那时,诚品入驻上海的声音不绝于耳,吴先生没有回避,他说中国大陆最早的诚品会开在苏州,但也说对诚品开到上海“在努力当中”。后来呢?人们果然去苏州的诚品过了把瘾。
  当时的吴先生气定神闲。一番访谈下来,这位诚品的掌舵人提及最多的词却是“心灵”。有点出人意料。
  生命应在事业之上,心念应在能力之上
  因病痛在死亡线上挣扎过3次的吴清友确信,“生命应在事业之上,心念应在能力之上”。在诚品走投无路时,他用这句话自我安慰过,“所有这些困惑,都为你在人生的遭遇上让你对生命有新的发现。”
  他并非出身于富贵之家。故乡在台南县将军乡最西边的贫穷渔村马沙沟,童年最熟悉的莫过于台南县的稻米地。由于罹患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吴清友不必当兵。所以,从台北工专毕业后,他便进入专卖观光饭店餐厨設备的诚建公司,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
  31岁时,他接下诚建的全部股权,拥有营业佳绩的诚建日后占据了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厨设备市场。但当时台湾高级饭店已趋饱和,诚建的发展也到了极限。
  另一方面,在35岁这个人们通常认为容易出现“中年危机”的年龄段,吴清友开始觉察,何谓“心灵”?
  他开始学习观照自己的内心。他说,这种感觉就是仿佛“自己觉得心灵有缺口,心灵会不安,或者说是心灵在漂泊”。
  “后来我检验生命里的三本存折:一个是银行的存折,一个是健康的存折,一个是心灵的存折。我不是有野心的人,也不是奢华生活的人,物质欲望不高;健康的存折,我觉得自己年轻力壮,看起来没有问题,对自己也很满意”,他这样描述自己所处的景况。
  当时的吴清友身体健康,存折数字可观,工作远离文化领域。但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内心的角力往探究心灵的方向而去。这个,大概就是后来被人们描述的“初心”。
  当初他在阳明山买了块地准备盖房子时,朋友推荐的一位风水师父告诉他:吴先生,你要赚钱,你的房子要朝南;如果你要身体健康,你的房子要朝北;但是,假如你希望累积生命的一点智慧,那你的房子要朝东。
  “我真的是朝东,今天还是朝东!”吴先生讲述这段故事时,不是没有感触的。但他的语调很平静。
  “当时为了这种想法,探讨存在的意义,所以试图理出一个自己认为的存在的正当性,产生一种‘你生命里面最在乎的是什么?’”他这样自问。
  “对于我而言,是对美的一种追求。”他说,这种对美的追求,正是他内心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35岁时发现到心灵之后,我就许下这一生,要把生命投入在跟心灵相关的、不一定要跟经济相关的产业。”吴清友说。所以,在21年前的1989年,38岁的他转而全力经营诚品书店。
  那个时候做这样的转变,仅仅基于他的一个浪漫念头:希望台湾有一间浪漫的书店。
  今天我们见到的很多诸如“给你小确信”“美好的商业”之类的市场尝试,早在28年之前,吴先生就这样去做了。
  “我那时候发誓,诚品不盈利,我就不换车”
  “诚品赔了15年!”提起这段亏本往事,吴清友很直率。
  一个广为传诵的段子是,诚品经营数年才盈利,吴清友的车也过了数年才更换,“因为我那时候发誓,诚品不盈利,我就不换车。”
  这家在当时算新概念系的书店,色系沉稳、优雅,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沉闷、死板,不乏匠心独具的人文细节,但最初被定义为“人文艺术小型专业书店”,让人替它的市场竞争力忧心。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称谓?因为诚品在成立之初,虽然给公众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购书环境,但因其书籍过于偏向进口书及外文杂志,以当时台湾的消费水平,这完全是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亮相之初,这个新面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狠狠教育了。
  与此同时,这位当时并不年轻的掌舵人身体遭受了磨难。在创办诚品一年多后,吴清友先天性心脏病突然发作,他历经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手术。
  “我是学机械的,人文素养并不高,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心安,最后我自己寻求了四种观点,希望通过这四个观点来安顿自己的生命,来摆对生命的坐标所在。这四个观点就是强调人文思维:人跟自己的关系、人跟他人社会的关系、人跟大自然的关系,另外就是人跟超世界鬼神的关系。”吴清友说,这些对于生命与自我的思索,一直伴随他打造、打磨诚品的全过程。
  吴清友先生也慢慢观察到这种奇妙的商业密码:书籍是一种相对低价的商品,在单位时间、空间内达成的收益远不如今天那些新兴产业,但它却能让读者拥有精神共鸣,从而流连忘返——这种自由式的销售策略,不能不说让诚品的经营受到某些影响,但这恰是诚品的特色所在。
  在亏损了几乎15年(其中有两年有微幅获利)的情形下,他依然主张创业时专卖艺术与建筑书籍的目标,并规划出有别于同业的经营模式,使诚品书店在台湾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与知名度。
  他赢得了股东的支持,在诚品走投无路之时,这些好友们陆续入资25亿新台币,并同时进行企业整顿。
  “把顾客当成人,这个人愿意跟我们结缘”
  1995年,诚品有了不小的转机。为了扩店及租约问题,诚品好不容易争取到原地不远处的新光大楼现址,搬迁之日,诚品发起一场“今夜不打烊”的创意,引来意料之外的热烈反响,从那一夜起,敦南诚品店就成了全台湾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并延续至今。
  在吴清友的坚持下,诚品书店一间间在台湾开起来。至2001年,诚品展店已达40余家,并坚持,“连锁但不复制”。   2006年元旦,诚品信义旗舰店高调开在被称为台北曼哈顿的信义计划区,一共8层。这家靠近台北101大楼的诚品旗舰店,占地7500坪,馆区均有阅读用的桌椅。
  用吴清友的话说,他对诚品信义店的定位是,“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阅读的博物馆”。他的企图心,不言而喻。
  “诚品总认为自己树立的是一个心灵高不可攀的、希望用经济生命分享众生的价值,来鼓励我们所有的同仁,因为我们都想,希望诚品成为一个心灵的港口,我们不能把诚品当作是一个书籍的买卖,而是安顿读者、客人,安顿人的一种心情,同时诚品也不把一般接触诚品的人当作是商业思维的顾客,我们是把他当成一个人,这个人跟我们有缘,愿意跟我们结缘”,吴清友先生坚持,要给纷繁的台湾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所”。
  诚品是在转型,而不是失去理想
  作为华语世界中最有名的文化地标,诚品不仅仅停留在美妙的情怀及口号上。在商业运营模式上,除了销售书籍,诚品还会举办文化展演、创意商品销售、服装销售甚至餐饮等等。
  在被坊间评价为“最浪漫、最精明”的吴清友看来,诚品有着自己一系列的经营链条:自己的物流公司,巨大的厂房,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酒窖与餐厅,诚品画廊以及最不可缺少的书店。
  此外,全台湾的诚品分工各具特色:有特别为儿童开设的书店,有的开在台大的医院里,开在环境优雅舒适的海滨、大学;有的开在繁华的商业区,开在捷运站;而诚品移动图书馆,会专程为台湾偏远乡村的儿童不定期送去图书与演出……
  吴清友将这种商业定位的区隔描述为“创新”“身为当代人,我们要有一种创新在我们所生存的时代里面。”他说。
  近年来,诚品的商业化经营颇受争议,一些出版人评价,“这几年的理想性越来越淡”、“为了绩效,书店部分面积一直在缩小”等等。
  吴清友先生一直知道这种声音,他跟我强调,“诚品对人文艺术创意的坚持,这个理想是不会降低的。”2014年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中也说过,“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时也非常明白:如果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
  这些年,太多实体书店关闭,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在互联网、电商的汹涌浪潮下,全世界范围内的实体书店都难逃衰亡的命运。诚品无法独善其身。
  吴清友也思考过如何顺应时代的转型问题,他跟我说,“诚品一直有个想法,就是通过量化提升质化,当你规模越大的时候,你越有能力去做一些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尤其像跟很多表演艺术相关的活动,当诚品更有规模经济的时候,其实更能够展现出它们的价值;另外,诚品也必须配合很多时空的演进,阅读已经不是静态的、传统的,阅读其实是现代的,跟生命、公众、生活、你的嗜好结合在一起,在知识水平不断发展的两岸社会里,阅读已经变成更为多面向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思考如何把书店、阅读跟更广泛多元的活动能够结合在一起,我们是在做这种转型,而不是说我们会失去理想性”。
  作为一家企业,内力很重要,那就是,它得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生存之道。商业不是慈善,一家企业优先考虑的是自己要在市场里活下来,它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模式。
  吴先生应该很早就看到了,商业最重要的品质是它的初心,即一家企业之所以存在,是需要给人们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某种服务。
  而诚品这些年来最大的着力点应该是:尽管曾经亏损15年,不是商学院教材里的TOP案例,但它依然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家企业,生存的三部曲即生存、生活、生命,恰如吴先生所言,“先求生存,再求领先”;并且,它服务的顾客不止是来店里消费的陌生人,他们还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所以吴先生才会说,诚品是服务业,“服务的终极目标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孜孜不倦地坚持要与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建立某种连接和服务。
  家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
  吴清友认为,他理想中,希望诚品能成为家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他甚至充满诗意地说,“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祥和的空间里面,看到都市人最可爱的表情,最亲切的眼神,最溫暖的关怀,最优雅的风情。”他的语言体系充满某种文艺感,这在他的演讲里也有体现。
  现在,吴先生走了。可以告慰的是,吴先生与他一手创立的诚品,在时光长河里,给一些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创造了阅读的美好,给他们提供了心灵休整的机会,它治愈过一些人的创伤,陪伴过一些人的成长,也成为一些人相遇的密码……阅读提升的精神格局,这些温暖的印记,以及这些在人生路上的不可复制的经历,都弥足珍贵。
  当我们在被房价、职场等种种现实追赶得仓皇四顾畏首畏尾时,当我们因为伤痛、不公而泪流满面时,当我们历经悲喜、希望与同伴分享时,在一座城市,如果还有这样的空间可以驻足,这是幸事。(编辑/张本科)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原因入手,对目前限制建筑工程造价合理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有效地控制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探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就是工程造价,能否正确计算并确定好工程造价是影响整体投资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这就要求概预算者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方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在施工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研究非常必要,对促进其健康发展也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工程施工的核心就是
英国作家亨利·格林的小说《爱》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佳英语小说”之一,学界主流评价重在分析作品的客观叙事以及“爱”的书写,却忽视了对小说中兰斯自我认同幻象的探究.因此,
摘要: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造价控制过程中如果不进行系统的管理,非常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要充分调动项目实施人员的积极性,在施工中降低成本,在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工程造价遇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给排水将担负起新的重任,在节水,保质的要求下促进人民用水质量的提升。以人为本,在建筑给排水领域,攻坚克难,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本文结合给排水的设计工作,分析了目前水资源浪费存在的问题,从推广优质给水管材、节水型卫生器具、采取减压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筑节水设计措施。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 水资源 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水资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