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型麻风1例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7岁.因躯干、四肢起红斑、丘疹、结节3年,加重伴眉毛脱落半年来诊.rn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上臂出现两处红色丘疹,1年后躯干、四肢相继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及治疗不详,皮疹无消退.半年前皮疹明显增多,躯干、四肢出现较多红色斑块及红色、紫红色结节,偶有破溃、出血,并出现眉毛脱落,无脱发.同时面部出现红斑、结节伴充血、肿胀.全身轻度乏力,无疼痛及瘙痒,偶有皮肤蚁行感.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及睡眠尚好,大小便正常.
其他文献
为了对麻风的诊断、分型、疗效判断、复发、监测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对常规皮肤涂片查菌的质量控制更为重要.现将我院及防治片区4市31县(区)的麻风涂片查菌质量控制措
期刊
目的 探讨CT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CT扫描)、观察组50例(CT扫描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及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情况,均以MR进行判定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80.0% (4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 (32/50)(x2=4.65,P<0.05);观察组诊断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分配方式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6例,A组给予自制中药制剂配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注药引流,B组给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C组给予常规胸腔穿刺术,对三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7.2%、83.3%、61.1%,三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基本治愈11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9例、无变化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分别为1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严重创伤后并发ARDS的患者,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下吸入0.003%的NO,于吸入NO前、吸入NO后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明胶纤维网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止血及止痛效果.方法 择期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8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术后用20%利多卡因明胶纤维网+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术腔.B组43例,膨胀止血海绵填入术腔.均于术后24 h抽取鼻腔填塞物,观察患者填塞后24 h内鼻腔渗血量、抽除填塞物时鼻腔出血量及止血止痛材料鼻腔填塞后1h、6h、12 h及24 h止痛效果.结果 两组24h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影响.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降压治疗(10 mg,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0.4 mg,每天1次)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UMA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
期刊
目的观察猪尾导管心包引流联合10 F小导管胸腔引流或穿刺抽水治疗9例多发性浆膜腔炎的疗效.方法通过经皮猪尾导管心包引流救治心包填塞,并留置导管,多次腔内化疗治疗心包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