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博弈视角下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研究(2010~2020)

来源 :当代亚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5月,菲律宾将迎来新一轮大选,杜特尔特也将卸任总统.而每次大选都是菲律宾南海政策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从2010年到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菲律宾的南海政策,由阿基诺三世时期的追随美国与中国对抗,转向了杜特尔特政府与中国关系缓和,也开始由激进对抗转向合作姿态.但是,即使是表现出亲华倾向的杜特尔特政府仍旧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如何理解菲律宾政府南海政策前后变化的原因?借助双层博弈理论,文章通过对“仲裁案”前后5年的菲律宾南海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这既是菲律宾当权政府与国内反对派政治精英博弈,为了大选争取国内宗教势力、军队以及民众支持的选择,也是中美两国地区战略对菲律宾政府施加影响的结果.在该过程中,不同行为体都利用自己手中的博弈筹码,从而最终影响了菲律宾政府的南海政策走向.
其他文献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党史的学习,不仅积极倡导全党学习党史,而且率先垂范,围绕"为什么要学习党史""从党史中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党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把党的事情办得更好"的现实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必要条件,加强教育、促进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途径等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党史"的问题.在"从党史中学习什么"方面,毛泽东提出,要以整个党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
通过党史教学工作进行党史宣传,讲好党史故事,是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做好党史教学工作,讲好党史故事,有助于准确把握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党史教学要着重讲授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等内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好党史教学工作,讲好党史故事,要坚持"党史姓党"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坚持教学、研究双促进,坚持打造精品课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政治道德的存在空间需要从横向与纵向视角进行审视,从横向上看,政治道德与政治理性“同轴”互补,构成了“并列”关系;与政治信仰“虚实”相生,构成了“远近”关系;与政治正义相互“映衬”,催生出“高低”的价值位阶关系.从纵向上看,宏观层面的政治道德体现为政治美德,中观层面的政治道德表征为政党政德,微观层面的政治道德表现为官员官德.以是,政治道德的存在空间有了可视化、层次性、立体感的存在,并通过对比参照确证政治道德“求真”融于“求善”的功能定位;“务虚”与“务实”结合的性质定位;“理想”与“现实”统一的目标定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的支持率急剧下降.本文基于政党政治中的“社会分野”,从阶级投票与宗教投票的变迁来解释两大“人民党”不同的选举表现.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分别是社民党与联盟党的传统票仓,但产业结构变迁引起的阶级投票模式衰落导致社民党近年来失去北威州这一票仓,而巴伐利亚州在现代化过程中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宗教保守主义色彩,这成为联盟党在该州保持统治地位的基础.从全德来看,由于宗教投票模式较之阶级投票模式更为稳定,联盟党比社民党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其他政党的冲击
对于《荀子·强国》篇"子发辞赏"的案例,学者们最直观的看法就是认为楚王对子发立功的"奖赏"只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褒奖和激励,子发自然可以推辞;而荀子对子发的批评则立足于作为国家治理的分配原则,两者的着眼点并不相同,因而荀子对子发辞赏的批评被认为是对"辞让"德行的批评.但是,荀子显然没有在一般意义上反对"辞让"的德行,他所理解的楚王的"奖赏"固然有道德的意义,然而更是治国的原则和法令,关乎"应得"的分配公正问题.审如是,子发接不接受奖赏已经不是单纯个人的道德意愿问题,而是涉及赏贤使能的"应得"原则能否落实,涉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在亚太地区的不断发酵,美国亚太盟友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已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面对美国构建新一轮对华遏制包围圈的战略动向,美国的亚太盟友表现出不同的战略选择.日本与澳大利亚选择积极对接美国的“印太”战略;韩国则左右为难,矛盾心态突出;而菲律宾和泰国则对美国的一系列战略构想持审慎态度.针对美国的亚太盟友在中美战略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华战略形态的显著差异,文章认为,这主要是受“同盟结构”和“威胁认知”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具体而言,与美国“同盟结构的紧密程度”以及对华“威胁认知的强弱程
二战结束以来,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有效应对大国战略竞争带来的挑战,美国外交在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针对苏联与中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围绕美国大国竞争战略的生成及其变迁,国际关系学界先后提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对两者进行整合与优化的现实制度主义等基本范式加以解释.然而,这些既有研究普遍聚焦于国际体系层次,对中观层面的逻辑关注不足,因此存在经验解释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尝试在体系变量的基础上引入国内政治变量,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表明美国大国竞争战略的生成及其变迁存在一种以内外互动为基础的底层逻辑,即不同时期国
当前,中美之间围绕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持久博弈的明确趋势,为此,需要在战略层面深入研究美国科技打击的长期策略选择.20世纪八十年代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打击,是目前为止展示持久博弈之下美国行为逻辑和战略选择最成功的案例,对该案例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当前美国对华科技压制的策略.对 日本半导体产业案例的分析表明,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参与者和体系维系者的双重角色,表面上以“倾销和贸易壁垒”问题和半导体协议为焦点,实际上采取“市场压缩”策略,即通过胁迫强制 日本产业直接退出全球市场和部分国内市场,迫使其进入
我只能为我自己说话.但我所写的和我如何写是为了拯救我的生命而为.一点也不夸张.rn芭芭拉·克里斯琴(1988:77)rn一、引言rn如果细究起来,黑人女性主义确实不存在……在女性主义运动期间,黑人妇女是用来凑数的……其实运动与有色妇女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
期刊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表述从“亚太”转变为“印太”.文章尝试从批判地缘政治学入手,将美国的“亚太”与“印太”战略进行比较,考察美国关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想象的变迁及其动力.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从“亚太”到“印太”的战略转变反映了美国对华战略从“L形布防”到“半嘴形包围”的转变,以及特朗普政府企图通过全方位竞争以重建美国在各个领域的霸权、通过改变自我认同与巩固和扩大西方式自由民主国家联盟以重塑大国身份和信心、通过寻找战略支点以重构关键地缘政治空间这三个方面的战略诉求.拜登政府上台后,已然继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