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文阅读中成长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触群文阅读已经两年多了,在这条路上,学习着,探索着,收获着。
  一、走近群文——打开全新阅读视野
  阅读意味着改变,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曾讲到,“一个人的教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很多教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督促学生不断地阅读,但是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忽视了如何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忽视了课堂教学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的初衷,使得学生离教师期望的阅读越来越远。这两年,群文阅读这个概念悄然出现,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也开展了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实上,教师对群文阅读还不够真正了解,通过学习,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二、走进群文——探索有效课堂模式
  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教师看到了学生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语文教师“编者”的身份,让教师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三、展望群文——行进中的思考
  中学阶段的阅读对于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紧密相关,没有阅读就不会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会有人精神的发育。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止阅读文章,更是阅读生活。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通过阅读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学生读《秋天的怀念》,可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学生读《台阶》,可以了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辈的艰辛。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当他们面对生活时可以运用阅读时所学到的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由教师、家长来决定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甚至代替他们作出选择。哪怕他们的选择不够完美,可能他会走一段弯路,但他收获了快乐,谁能说弯路上就没有让人期许的风景呢?台湾教授林文宝对阅读有独到的诠释: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一种休闲和游戏,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与尝试,更是一种终生的本能行为或阅读习惯。细细研磨这段感言,不难得出,学生的阅读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娴熟,阅读时间的把握,要靠“大人”来引领。教师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不是阅读教学的颠覆,坚持阅读,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学生有益,教师就乐此不疲。让阅读教学闪耀创意的星光,阅读会使学生的心灵丰富多彩,姹紫嫣红,一定要相信,坚持阅读,定会让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其他文献
机器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千差万别的,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文具,学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其实不光是电控玩具,如果学生能自己设计一组指令让机器人服务,实现基本的功能,十几个传感器相互合作,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与智能化的文具有相似的特点。当拓展模块逐步渗入到课程中,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套,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概念,比如,标准机器人综合实验箱,教给学生什么是动力系统,拼装不同的链条,传统的配
期刊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地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力量和源泉。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它在特定的民族、时代以及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着。既然我们把民俗定义为群体内模式化的生活文化,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三大类八小类的民俗:  1.物质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工商业民俗、生活民俗  2.社会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
期刊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教育的根是苦涩的,但其果实是香甜的。”把人生舍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听到人们谈论曾经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时,教师就会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教师走在陌生的城市,突然耳边传来一声“老师”的呼唤时,或许倍感亲切;当教师独自一人走在路上,一辆疾驰而过忽又戛然而止的车,随即一声“老师请上车”,或许教师异常激动。其实,这些都是教师曾经的舍的回报。  近年来
期刊
多媒体网络全球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育领域中,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将语音、文本、图形、图像及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直接对人的多种感官同时进行刺激,并且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和管理学科知识和相关的各种教学信息,不仅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和跟教师交流的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积极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网状联系。因此,在网络对全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的背
期刊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韵味、内涵、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  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朗读活动更有实效呢?  一、表演朗读,读演结合,体验感悟  表演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它能让学生揣摩、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能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还可以把
期刊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日益丰富和充盈起来,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大趋势,它不仅充斥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也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不断思索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看上去方便简单,但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怎样合理、巧妙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语文教学活动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
期刊
担任高年级班主任工作已经很多年了,我真正感受到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是班主任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只靠自己的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现在的六(3)班是我当班主任的第4个年头,在这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尝试着这样的做法:  一、着力抓班風建设  本学期开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生提高语文能力,考出理想的成绩,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劳动?我个人认为,我们主要应该从学生双基入手,抓实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上多下功夫。  一、预习阶段,要求学生落“实”  课前预习是教学的准备阶段,但不仅仅局限于组织学生熟悉教材,了解新学内容,而是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标,改革预习的内容和方式,加强预习的组织和指导,使课前预习成为
期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奉献爱心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的爱心如同阳光雨露,时时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心是润滑剂,能及时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爱心是桥梁,能尽快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爱心是灵丹妙药,能使教师转变后进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关爱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用爱浇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