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艺术院校的育人策略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ke1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导,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教与学是高校办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也是影响学院未来发展的直接因素。办学质量是一所高校的生命线,人才质量则是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大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则是音乐院校办学永远不变的主题。自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理念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就是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及健康、和谐、民主、团结的校园氛围,则是推进这个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下面笔者就当前国内具体形势及音乐艺术院校的现状,简单分析一下音乐艺术院校的育人策略。
  
  一、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德育教育
  
  毋庸置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学习的外延又是比较宽泛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教育决不能只简单停留在学文化、学知识上,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德育教育。李岚清副总理号召,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国情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因此德育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学院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目的是要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更应主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德育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并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祖国的富强不懈奋斗中去。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文化普遍繁荣、科技不断创新、知识快速更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时代,现代网络的普及更是平添了这个社会的瞬息万变,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关注社会热点,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和模范遵守校规校纪,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思想觉悟高、理想信念不动摇、遵法守纪意识好、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二、注重全面发展,追求德艺双馨
  
  当前,追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不再是高等教育赋予我们的一个任务,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音乐艺术又赋予音乐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殊任务。精湛的专业技能是音乐艺术人才必须练就的基本功,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则是应该为人称道的品质。因此,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自己,做一个德高、艺高、品更好的音乐艺术人才应该是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道德是任何社会形态、任何时代人们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的素质高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道德素养的高低。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思就是当一个人学识程度与道德水准同时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赢得人们的普遍尊重,并视为楷模。所以,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人们的尊崇。音乐艺术的根本魅力和主要功能是通过讴歌美好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抒发人的情怀来给人们以全身心至纯至美的感受。从基本功能来说,道德与音乐艺术都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相互关联、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作为音乐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是我们在未来社会中立身的根本,而高层次的道德修养则是我们在未来社会中立人的根本,道德与专业都是每一个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不管是纵观历史还是横看世界,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思想品质低下、道德操守缺失的人,是不可能演绎或创作出美妙感人的乐曲的。所以,注重全面发展、追求德艺双馨是值得每一位学生深刻思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重要问题。
  
  三、注重人文修养,崇尚真善卓雅
  
  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中长期积淀而来的,它越来越多地代表着我们民族所独有的一种内涵精神,历来为我们所崇尚。人文修养是指一个人对文化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法律知识、礼仪常识等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己认知事物、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程度。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博大精深,这些知识和精神是我们民族在源远流长的文明进程中积淀凝结而成的,是推动我们民族由蛮荒不断走向文明的强大动力,到今天越来越多地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所独有的并历来为人们所崇尚的一种精神内涵,是我们今天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
  西汉学者毛亨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话告诉我们,音乐是人们心灵深处至真、至善、至卓、至雅的流露和展现;也告诉我们,音乐表演艺术是人们文化知识、思维层次、认知能力达到一定境界时最能代表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最佳方式。也有人将音乐比作人与人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比作人类共同的文化语言。所以,对音乐内涵的准确理解和诠释,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人文修养之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让音乐的美妙神韵大放异彩。
  音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即兴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学科,它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即包括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即兴的音乐创造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要求学习者以扎实的技能练习为基础,又要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感性的印象表象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合,才能达到对音乐的深层理解和阐释。我们今天学习音乐,就必须将人文知识的学习与丰富作为我们专业不断进步的源泉,去挖掘,去运用。良好的人文修养不仅是一种有文化和有深度的体现,也是我们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真、善、卓、雅的最好诠释。因此,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锤炼自己的精神品位,已成为眼下我们亟待为自己开设的必修课。
  
  四、注重自立自强,积极投身实践
  
  实践能力是指一个人除已具备的专业知识外,包括思维层次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身体心理健康程度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是整体素质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具体展示。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主要应借助于舞台实践,因此,我们应该在整体素质培养中更加注重实践中的锤炼与磨砺,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丰富、在实践中拓展、在实践中完善,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整体素质的提高中不断增强,从而使学生在音乐艺术道路中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健成熟。
  学生来自祖国各地,过去在不同的地域和家庭环境中,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多种个性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大学这个大家庭中,开始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思考和学习,有些习惯一时还难以改变过来,肯定会遇到多种困难、困惑甚至矛盾,这需要学生的勇敢面对和辅导员、老师及时的引导和恰当的处理。作为已经迈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应该尽快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协作,学会认识社会,学会借鉴别人长处以丰富自己,努力锻炼和养成自立自强的好习惯。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倡导创新,自立自强是青年人尤其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精神。历史证明,不管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独立个人,有了真正的自立自强,才会拥有真正的自尊与自爱。人们常说,经历是一种苦难,但经历更是一种财富。只有真正地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使自身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思维层次进一步提升,视野无限开拓,胸怀不断宽广,阅历逐渐丰富,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逐步增强,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把自己锻炼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秀人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一个有效平台,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学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一个良好途径。因此,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主动与社会接触,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的、能够自立自强的有用人才。
  大学是一个人从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通向社会的桥梁,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趋向合理,思维能力迅速增强,认知能力快速升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日益全面的关键时候。大学教育以学生更好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人才为己任,积极采取多重渠道和措施完善育人环境,优化育人氛围,并能根据社会和政策的需要适时转变育人策略,切实把大学生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沈致隆,齐东海著.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强陆平(1968——)男,汉族,就职于西安音乐学院,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境界第十》中关于山水画的诸景物构成要素,在最终完成的画面上应该呈现出一种自由、活泼的境界。程式与法则是有限的,在自然的启示下人们的思维观念与创新是无限的,程式和构图是手段,是形式,表现的思想境界是我们的目的,传统园艺设计中所追求的境界和石涛的“境界章”中所体现的内容有些联系。    一、石涛境界章中的“境界”    石涛境界章十中“分疆三叠两段,似乎山水之失,然有不失之者,如自然分疆者”,“到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环境,而且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并走向社会组建新的家庭。正是在家庭内部,首先培养人的社会化,因而,家庭美德教育能使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社会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所以,家庭既是人们美德教育的摇篮,又是社会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    一、家庭美德的含义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
酒自古就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酒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明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酒的传说更是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据闻在部落联盟时期的大禹时代,便有了中华最早的关于酿酒与禁酒的历史传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①大禹关于饮酒误国的传说普遍被认为是后世之统治者将“酒禁”作为法令写入律典的最权威的历史依据,也是他们借口法
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流浪民族,吉卜赛人往往给人以邋遢和放荡不羁的印象,我们可以在荷兰著名肖像画大师弗兰斯·哈尔斯(约1581-1666年)著名的油画和歌剧中寻找他们的身影.作为
在艺术的领域中,雕塑、音乐、美术等门类是众所周知的。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这个神奇的视听影像综合体,作为第七门类艺术也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电影诞生之初仅仅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蒙太奇叙事方式和技巧的发现,彻底改变了电影的地位,让它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大放光彩。  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电影是以技术为依托,综合了绘画、雕塑、建筑、美术等等艺术门类,用光影、图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有鉴于此,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为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服务,使得服刑人员改造不再走单一模式的老路,而是寻求一条更为人性化和事半功倍的捷径,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