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关键设备及构筑物老化机理与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基础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2004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关键设备及构筑物的服役寿命预测是制约核电站安全评价及延寿论证的技术瓶颈.目前,国内核电关键材料老化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基础试验数据相对缺乏、多因素耦合寿命预测自主模型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紧固螺栓、一回路重要镍基合金部件及主管道、安全壳及堆坑混凝土等关键设备和重要构筑物为研究对象,探究部件材料高通量辐照损伤、辐照促进应力腐蚀、疲劳损伤等材料性能退化行为,揭示核电环境高温高压水—辐照—应力等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关键设备及构筑物服役老化机理及行为规律,以期建立核电关键部件寿命预测模型和分析程序.
其他文献
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在南极海洋食物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磷虾可能是人类未开发的最大动物蛋白质来源,人类对磷虾资源开发的兴趣日趋增加,但目前关于这些种类的基础生物学,尤其是除南极大磷虾以外的其他磷虾类繁殖特性的了解极为匮乏.本文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揭示了不同种磷虾卵巢发育经历相似的生理步骤;磷虾卵母细胞大小存在区域性差异;通过观察第二性征和卵巢形态可以划分雌性磷虾的发育阶段;磷虾种间产卵期具有纬度差异,种内具有区域差异;多数调查发现样本中雌性磷虾个体占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今后的研究重
提出了一种确定幂硬化材料反平面V形切口尖端应力和位移渐近解的主导项和高阶项的有效方法.首先通过在弹塑性理论基本方程中引入V形切口尖端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渐近级数展开,建立以应力和位移为特征函数的非线性和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然后采用插值矩阵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组,可得到多阶应力特征指数和其相对应的特征函数.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强、精度高等优点,可处理任意开口角度和应变硬化指数的V形切口.典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研究了一类同时具有logistic出生和Markov切换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首先通过构造合适的V函数,利用It6公式分析了随机传染病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继而讨论出了该模型的解存在一个遍历平稳分布的结果,以及疾病灭绝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了数值例子来说明本文得出的结论.
地震地下流体在地震预测研究与震情跟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震中附近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及异常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震前预测过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 表明,玛多MS7.4地震震中距500km范围内存在5项异常,其中4项为短期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2~3个月.异常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位于玛多MS7.4地震震中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整体呈现出由外围向震中收缩的迁移特征,且玛多MS7.4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在异常特征和应力加载作用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针对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采用3种型号的钻孔应变仪观测到的应变资料对比分析同震应变波,结果表明3种仪器记录同震的初动时间、波动幅度和持续时间等存在一定差别:在震中距相当的情况下,TJ型体应变仪和RZB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存在波动幅度变化小、持续时间短的问题,难以从背景变化中区分同震响应,影响钻孔仪器同震规律研究;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波动幅度变化大,持续时间长,在映震效果上表现较为突出.
周丛生物膜是一种对水体污染物净化的新兴生物技术.有关水体不同氮磷营养水平下周丛生物对水体抗生素类污染物去除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设置4个氮磷营养盐浓度水平[N-P (mg·L-1):2-0.2、5-0.5、8-0.8、11-1.1],用塑料筐装置在室外培养周丛生物膜,对其生长、光合活力、物种组成以及对磺胺和恩诺沙星去除作用进行中型模拟试验.结果 表明:各处理组中周丛生物的生物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活力则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单峰”模式,表明生物膜中的藻类会受到抗生素的胁迫,但可快
基于1990-2020年地震灾害损失(包括经济损失、人员死亡和人员受伤)数据,分析了过去30年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常规标准化方法分析了1990-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时间分布,认为地震灾害在过去30年间逐渐由人身安全威胁向经济财产威胁转变.通过整理分析2011-2020年各省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四川、云南、甘肃的抗震设防工作,提升其抵御灾害地震风险的能力;在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尤其关注地震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受伤情况.通过各省的提取
杨树是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主栽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期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严重危害.北抗杨对光肩星天牛有一定的抗性,但产生抗性的生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试剂盒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未受害、机械损伤、虫害北抗杨为研究材料,对其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防御酶含量进行检测,以探索其抗性机制.结果 表明,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和光肩星天牛危害后其反应不同:1)次生代谢产物,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白杨甙含量显著上升,槲皮苷含量降低;而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槲皮苷含量显著
针对路基移动电源系统实际需求,参考国内外移动核电源系统设计,提出新型兆瓦级热管反应堆移动核电源系统概念设计.其中,反应堆采用基于模块化设计的钨基底弥散燃料组件与中心控制棒组件,使用高温钠热管将堆芯裂变热非能动传递至热电转换系统.热电转换系统由开式空气布雷顿循环耦合闭式混合工质朗肯循环共同组成,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针对热管固态反应堆存在的材料热膨胀、热管吸热、形变反应性反馈等独特过程,提出基于反应堆蒙卡输运程序RMC与开源程序OpenFOAM的堆芯“核—热—力”耦合计算方法.选择典型热管固态堆KRUSTY为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无视角限制、响应速度快、桑性大面积、功耗低等诸多优点,在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全面综述了OLED显示器和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国际重大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以及我国OLED材料可能形成的产业及其发展重点、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