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很大,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是提高生产的关键,其中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的上升,本文针对中职数控实训做了详细的分析,讲述了实训的要领。
[关键字]数控;实训;仿真软件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用人市场的需求拉动,政府这几年来的加大投入,对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机械类中职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将数控专业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摆在每一个中职学校面前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阶段提高学习效率,较好地掌握数控操作技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数控实训教学。
一、增加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
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缺少设备,学生要很久才轮到一次操作,会造成学生厌学,也会造成实训的纪律管理难。以往的实训的学生一般是利用指导老师已输入的程序进行加工。只进行装刀、对刀、加工的简单的操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编程序的过程,学生不清楚各种指令应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适当应用软件仿真,可以增加工位,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根据实训的任务,自己编程并先进行仿真加工,学生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检查程序存在的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指导老师解决,再通过上机床实践加工去加深理解。学生用自编的程序进行加工工件,这样对编程加工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切削用量与实际加工有区别,可以通过学生把仿真完成的程序给指导老师检查,并指出实际加工与仿真加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如果每位同学都自己从面板输入程序,时间是不够的,况且在输入过程中还会出错,还需要检验。所以为了提高效率,每台机床都与电脑连接,可以减少输入的时间,这樣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程序加工,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参与的兴趣就会高。
二、重视教师技能培养。实现教师素质的双师化
“教育师为本”,要培养数控高技能人才,首先必须有高技能教师,实现教师素质“双师化”。
1 对原有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第一线进行生产技术锻炼,鼓励教师取得数控工种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员证书,选送教师参加国家高职数控师资培训站培训,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共同进行项目开发、生产工艺设计等工程实践,在实践中增强专业能力。
2 企业挂职实践数控专业课教师每年到具有数控设备的企业挂职实践是进一步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专业课教师通过到企业生产现场观摩、在生产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数控系统的开发、数控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方式亲临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数控加工产品的特点、生产方式、工艺流程等情况,学习如何更好地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实际问题。
3 加强实训课教学,向实训课要质量。教学计划中,数控专业学生有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实训,如何搞好这一个月的强化实训,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决定数控专业毕业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高的,我们在专业教学安排上要注重实用性、灵活性,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体、实训操作为重点、岗位合格为目标。
三、对编程指令的学习要求:理解透彻,灵活运用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实训结束后,一般是要求考中级操作证,中级工要求运用到的编程指令及其格式都较为简单,学生往往在当堂课的学习中,即可编制简单的加工程序,掌握较快。但编程学习和数学公理、定理、推理的学习不一样,不是简单的“会”就可以了。因为指令格式中各参数的设定与其它指令的如何配合运用,不但会影响程序的结构,影响程序编制的速度,也直接影响到程序运行速度、加工精度等。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通过多张图纸指令编程的不断练习,以逐步加深对这些指令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熟能生巧。
四、加强校企合作
现在中职教学计划,大都是学生在校学习二年,然后第三年到有关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而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对学生系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要改变传统的重校内教学、轻校外实践的偏向,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培训协议,建成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推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作为指导师傅,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可以有效地打破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企业实际的局面,加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产学合作,开展双向服务,产业部门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找出适合本校教学方法。合理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海潮,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模具制造,2008,(2).
[2]肖爱武,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
[关键字]数控;实训;仿真软件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用人市场的需求拉动,政府这几年来的加大投入,对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机械类中职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将数控专业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摆在每一个中职学校面前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阶段提高学习效率,较好地掌握数控操作技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数控实训教学。
一、增加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
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缺少设备,学生要很久才轮到一次操作,会造成学生厌学,也会造成实训的纪律管理难。以往的实训的学生一般是利用指导老师已输入的程序进行加工。只进行装刀、对刀、加工的简单的操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编程序的过程,学生不清楚各种指令应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适当应用软件仿真,可以增加工位,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根据实训的任务,自己编程并先进行仿真加工,学生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检查程序存在的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指导老师解决,再通过上机床实践加工去加深理解。学生用自编的程序进行加工工件,这样对编程加工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切削用量与实际加工有区别,可以通过学生把仿真完成的程序给指导老师检查,并指出实际加工与仿真加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如果每位同学都自己从面板输入程序,时间是不够的,况且在输入过程中还会出错,还需要检验。所以为了提高效率,每台机床都与电脑连接,可以减少输入的时间,这樣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程序加工,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参与的兴趣就会高。
二、重视教师技能培养。实现教师素质的双师化
“教育师为本”,要培养数控高技能人才,首先必须有高技能教师,实现教师素质“双师化”。
1 对原有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第一线进行生产技术锻炼,鼓励教师取得数控工种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员证书,选送教师参加国家高职数控师资培训站培训,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共同进行项目开发、生产工艺设计等工程实践,在实践中增强专业能力。
2 企业挂职实践数控专业课教师每年到具有数控设备的企业挂职实践是进一步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专业课教师通过到企业生产现场观摩、在生产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数控系统的开发、数控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方式亲临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数控加工产品的特点、生产方式、工艺流程等情况,学习如何更好地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实际问题。
3 加强实训课教学,向实训课要质量。教学计划中,数控专业学生有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实训,如何搞好这一个月的强化实训,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决定数控专业毕业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高的,我们在专业教学安排上要注重实用性、灵活性,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体、实训操作为重点、岗位合格为目标。
三、对编程指令的学习要求:理解透彻,灵活运用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实训结束后,一般是要求考中级操作证,中级工要求运用到的编程指令及其格式都较为简单,学生往往在当堂课的学习中,即可编制简单的加工程序,掌握较快。但编程学习和数学公理、定理、推理的学习不一样,不是简单的“会”就可以了。因为指令格式中各参数的设定与其它指令的如何配合运用,不但会影响程序的结构,影响程序编制的速度,也直接影响到程序运行速度、加工精度等。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通过多张图纸指令编程的不断练习,以逐步加深对这些指令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熟能生巧。
四、加强校企合作
现在中职教学计划,大都是学生在校学习二年,然后第三年到有关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而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对学生系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要改变传统的重校内教学、轻校外实践的偏向,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培训协议,建成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推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作为指导师傅,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可以有效地打破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企业实际的局面,加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产学合作,开展双向服务,产业部门为学校提供现场教学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产业部门优先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和攻克专业技术难关,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找出适合本校教学方法。合理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海潮,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模具制造,2008,(2).
[2]肖爱武,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