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政府将越來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社会服务之中,除了为了缓和社会关系,增强社会认同外,还在于可以"用服务换管理","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并且用社会服务的"外部经济"效应來支撑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
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很是感慨。
我所生活的这个大都市近年來推行"一老一小"医疗保险计划,给老人儿童建立保险账户,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我要给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上保险,于是到所在的社区去问。社区工作者问完情况,给了"明白卡",上面写着所需的条件,如建个银行账户、带着户口卡之类的文件,说可以带着准备好的材料去街道办理。当时心想,"世界城市"的社区服务水平还真高。
带了孩子的户口卡、我的身份证,去银行开账户。正在填表格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过來问,是办"一小"吗?我吃惊这项医疗保险计划的普及程度。但她马上问,带齐文件了吗?我回答说,不是孩子的户口卡和我的身份证吗?她说,还需要孩子的出生证。我说社区给的"明白卡"没有写啊。她说,这是必需的。
悻悻地从银行出來,看着拥挤的人流车流,不禁想,立志建设世界城市的城市管理者,不知是否计算过,像这样的服务不到位,究竟多大程度上加重了交通的拥挤?不知是否体会过,办事的不顺利,究竟会积攒下怎样的不良情绪?不知是否意识到,社会服务是一项简单却精细化的工作。
当下,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围绕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挖思路,找抓手。各地的做法不一,各有侧重。但在我看來,社会管理一定要围绕"人"來做文章,把改善社会服务作为抓手,來启动各项工作。
之所以这样讲,有三个基本理由。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社会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而且与长期作为政府主要职能的为市场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相比,越來越重要,既需要各级政府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资源的投放结构,更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整。相比一些结构性、制度化改革來说,改善社会服务无疑更容易入手,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没有一些地方官员担心的"政治敏感性"。
二是人们对社会服务的期望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样化。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社会事业的需求已经从初级的温饱型向更高级的发展型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人们也越來越用发达国家的标准來衡量国内的社会服务。更高更多元的期望,已经成为推动各级政府改善社会服务的直接动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社会服务的期望越高,对政府行为的容忍度就很容易降低。现在所谓的"燃点低"的社会冲突,许多都发端于社会服务领域中。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避免它们向更大领域扩散,甚至成为政治性事件。
三是目前的公共服务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除了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发展瓶颈外,社会保障、养老、就业培训等诸多社会服务以及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在运行和管理上过于粗放,甚至带有明显的"衙门"色彩,使得人民群众不能顺畅便捷地获得他们应得的服务项目。于是,获得服务的过程蜕化成求人办事的过程,本來还算强烈的权利意识在一声声的探询中被冲淡了。
如果说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的基本功能,那么社会服务则是现代政府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基础。现代政府将越來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社会服务之中,除了为了缓和社会关系,增强社会认同外,还在于可以"用服务换管理","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并且用社会服务的"外部经济"效应來支撑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各个环节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很是感慨。
我所生活的这个大都市近年來推行"一老一小"医疗保险计划,给老人儿童建立保险账户,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我要给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上保险,于是到所在的社区去问。社区工作者问完情况,给了"明白卡",上面写着所需的条件,如建个银行账户、带着户口卡之类的文件,说可以带着准备好的材料去街道办理。当时心想,"世界城市"的社区服务水平还真高。
带了孩子的户口卡、我的身份证,去银行开账户。正在填表格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过來问,是办"一小"吗?我吃惊这项医疗保险计划的普及程度。但她马上问,带齐文件了吗?我回答说,不是孩子的户口卡和我的身份证吗?她说,还需要孩子的出生证。我说社区给的"明白卡"没有写啊。她说,这是必需的。
悻悻地从银行出來,看着拥挤的人流车流,不禁想,立志建设世界城市的城市管理者,不知是否计算过,像这样的服务不到位,究竟多大程度上加重了交通的拥挤?不知是否体会过,办事的不顺利,究竟会积攒下怎样的不良情绪?不知是否意识到,社会服务是一项简单却精细化的工作。
当下,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围绕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挖思路,找抓手。各地的做法不一,各有侧重。但在我看來,社会管理一定要围绕"人"來做文章,把改善社会服务作为抓手,來启动各项工作。
之所以这样讲,有三个基本理由。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社会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而且与长期作为政府主要职能的为市场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相比,越來越重要,既需要各级政府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资源的投放结构,更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整。相比一些结构性、制度化改革來说,改善社会服务无疑更容易入手,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没有一些地方官员担心的"政治敏感性"。
二是人们对社会服务的期望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样化。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社会事业的需求已经从初级的温饱型向更高级的发展型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人们也越來越用发达国家的标准來衡量国内的社会服务。更高更多元的期望,已经成为推动各级政府改善社会服务的直接动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社会服务的期望越高,对政府行为的容忍度就很容易降低。现在所谓的"燃点低"的社会冲突,许多都发端于社会服务领域中。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避免它们向更大领域扩散,甚至成为政治性事件。
三是目前的公共服务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除了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发展瓶颈外,社会保障、养老、就业培训等诸多社会服务以及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在运行和管理上过于粗放,甚至带有明显的"衙门"色彩,使得人民群众不能顺畅便捷地获得他们应得的服务项目。于是,获得服务的过程蜕化成求人办事的过程,本來还算强烈的权利意识在一声声的探询中被冲淡了。
如果说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的基本功能,那么社会服务则是现代政府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基础。现代政府将越來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社会服务之中,除了为了缓和社会关系,增强社会认同外,还在于可以"用服务换管理","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并且用社会服务的"外部经济"效应來支撑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各个环节有效地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