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将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应用于大面积创伤、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骨髓炎等骨科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病例中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取代传统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及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引流效果改善明显,愈后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应用VSD能够明显改善引流效果,刺激创面肉芽组织新生,改善微循环。VSD在治疗局部伤口不愈合、浅表皮肤溃疡缺损、骨髓炎中可免除患者换药的痛苦,能有效防控创面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较少局部水肿,有利于创面的修复。并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转变传统换药引流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骨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36-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负压封闭引流术即在临床傳统的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创面置引流管,引流管不与创面组织直接接触(或用聚乙烯醇海绵包裹),创面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采用VSD治疗大面积创伤以及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0.5岁;其中7例为车祸受伤,6例为工地重物砸伤,7例为重度撞击伤;入院时患者均无生命危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危险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所有的患者均在手术室里彻底的清创,去除异物污染坏死的组织,清洗创面。②依据各体创面的形态裁剪医用泡沫,紧密不留空隙的贴于创面,并与周边组织缝合。接通引流管,并用生物透性膜进行封闭。③患者回手术室后立即接通负压装置,负压维持在-125~-450mmHg(1mmHg=0.133kPa)之间[2],维持持续负压吸引1~2周。
2 护理方法
2.1 护理常规
(1)观察局部皮肤、VSD敷料及引流情况,保护创面,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瓶每日更换并清洁消毒,更换时先用钳子夹信引流管,再关闭负压源进行更换。保持创面及局部皮肤干燥。在使用VSD期间,需观察负压源地负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VSD敷料是否塌陷,引流管型是否存在,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如果都正常,则无需做特殊处理。
2.2 保证引流通畅
正确的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检查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弯折而阻断引流。保证敷料与组织紧密贴合,定时更换引流瓶,清除污染的脓液时,应严格保证无菌环境,避免再次感染。
2.3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75%患者术后有较明显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疼痛,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翻身时协助患者避免因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挤压引流管时用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可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疼痛。使用静脉镇痛泵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适者,因暂时关闭镇痛泵,根据其疼痛程度决定镇痛泵的使用,指导患者运用非药物性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疗法,放松疗法,深呼吸等[3]。
2.4 心理护理
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鼓励和安慰,耐心说明VSD的目的、方法、原理,说明VSD手术有感染率低、并发症少、住院日程缩短,费用降低等优点。同时向其展示成功的病例图片资料,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取得家属的配合。
2.5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鼓励患者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辅以按摩及理疗,活动时要适度,避免引流装置松脱造成无效负压。
2.6 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补充机体丢失的血浆蛋白和营养物质,必要时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血浆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劝导戒烟酒可促进创面愈合。
2.7 健康宣教
向家属宣教,要爱护负压引流设备,不牵拉、折叠管道,请勿在压力表周围悬挂物品。
3 讨论
3.1 VSD技术a
VSD研制之初,主要应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后逐渐应用到普通外科疾病。与传统引流管靠重力被动引流比较,VSD是一种持续负压主动高效全方位引流,有利于消灭死腔,迅速消除水肿[4]。目前,VSD技术专用材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内含多侧孔引流管。医用泡沫材料使创面传统引流管点对点引流变为全方位引流,多侧孔引流管及负压持续冲洗,使继续坏死组织的碎片及渗液可及时排出体外,避免了引流管的堵塞。
3.2 个人体会
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不仅可以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利于对创面的观察,同时持续全方位的负压吸引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排出创腔、创面内的坏死组织、分泌物、脓液等[5],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刺激组织新生。而运用 VSD 技术封闭创面时,能保证有效引流,防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避免因换药而增加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良好专科护理知识、高度的责任心等起到至关重要作用[6]。尤其是对 VSD 进行局部观察和正确的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20例病人,通过我们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平林,贺西京,李浩鹏,等 . 清创术后持续灌洗加压封闭吸引引流治疗顽固性软组织及关节感染的临床应用 [J]. 中国骨伤,2010,23(1):1-4.
[2] 张宇,姚元章.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7(14):14.
[3] 黄巧玲,李建飞,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9):116-117.
[4] 张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的护理 [J].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0),799-800.
[5] 刘静,肖萍,魏伟,等.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13-914.
[6]李靖,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微循环流速和血管口径影响的实验研究.现代康复,2000,4(12):1848-1849.
作者简介:许燕红,主管护师 联系地址:广州天河区东圃大马路13号天河区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骨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36-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负压封闭引流术即在临床傳统的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创面置引流管,引流管不与创面组织直接接触(或用聚乙烯醇海绵包裹),创面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采用VSD治疗大面积创伤以及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0.5岁;其中7例为车祸受伤,6例为工地重物砸伤,7例为重度撞击伤;入院时患者均无生命危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危险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所有的患者均在手术室里彻底的清创,去除异物污染坏死的组织,清洗创面。②依据各体创面的形态裁剪医用泡沫,紧密不留空隙的贴于创面,并与周边组织缝合。接通引流管,并用生物透性膜进行封闭。③患者回手术室后立即接通负压装置,负压维持在-125~-450mmHg(1mmHg=0.133kPa)之间[2],维持持续负压吸引1~2周。
2 护理方法
2.1 护理常规
(1)观察局部皮肤、VSD敷料及引流情况,保护创面,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瓶每日更换并清洁消毒,更换时先用钳子夹信引流管,再关闭负压源进行更换。保持创面及局部皮肤干燥。在使用VSD期间,需观察负压源地负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VSD敷料是否塌陷,引流管型是否存在,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如果都正常,则无需做特殊处理。
2.2 保证引流通畅
正确的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检查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弯折而阻断引流。保证敷料与组织紧密贴合,定时更换引流瓶,清除污染的脓液时,应严格保证无菌环境,避免再次感染。
2.3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75%患者术后有较明显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疼痛,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翻身时协助患者避免因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挤压引流管时用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可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疼痛。使用静脉镇痛泵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适者,因暂时关闭镇痛泵,根据其疼痛程度决定镇痛泵的使用,指导患者运用非药物性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疗法,放松疗法,深呼吸等[3]。
2.4 心理护理
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鼓励和安慰,耐心说明VSD的目的、方法、原理,说明VSD手术有感染率低、并发症少、住院日程缩短,费用降低等优点。同时向其展示成功的病例图片资料,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取得家属的配合。
2.5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鼓励患者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辅以按摩及理疗,活动时要适度,避免引流装置松脱造成无效负压。
2.6 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补充机体丢失的血浆蛋白和营养物质,必要时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血浆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劝导戒烟酒可促进创面愈合。
2.7 健康宣教
向家属宣教,要爱护负压引流设备,不牵拉、折叠管道,请勿在压力表周围悬挂物品。
3 讨论
3.1 VSD技术a
VSD研制之初,主要应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后逐渐应用到普通外科疾病。与传统引流管靠重力被动引流比较,VSD是一种持续负压主动高效全方位引流,有利于消灭死腔,迅速消除水肿[4]。目前,VSD技术专用材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内含多侧孔引流管。医用泡沫材料使创面传统引流管点对点引流变为全方位引流,多侧孔引流管及负压持续冲洗,使继续坏死组织的碎片及渗液可及时排出体外,避免了引流管的堵塞。
3.2 个人体会
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不仅可以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利于对创面的观察,同时持续全方位的负压吸引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排出创腔、创面内的坏死组织、分泌物、脓液等[5],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刺激组织新生。而运用 VSD 技术封闭创面时,能保证有效引流,防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避免因换药而增加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良好专科护理知识、高度的责任心等起到至关重要作用[6]。尤其是对 VSD 进行局部观察和正确的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20例病人,通过我们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平林,贺西京,李浩鹏,等 . 清创术后持续灌洗加压封闭吸引引流治疗顽固性软组织及关节感染的临床应用 [J]. 中国骨伤,2010,23(1):1-4.
[2] 张宇,姚元章.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7(14):14.
[3] 黄巧玲,李建飞,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9):116-117.
[4] 张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的护理 [J].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0),799-800.
[5] 刘静,肖萍,魏伟,等.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13-914.
[6]李靖,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微循环流速和血管口径影响的实验研究.现代康复,2000,4(12):1848-1849.
作者简介:许燕红,主管护师 联系地址:广州天河区东圃大马路13号天河区人民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