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竞合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之语境变迁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ysta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3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中央列入"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无疑,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体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媒介融合经历了哪些传播实践?媒介融合研究了哪些内容?未来媒介融合将走向何方?这些都需要现实解题。文章通过对2000年至2020年CNKI期刊库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出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的语境变迁:媒介融合研究经历了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全媒体("四全媒体")的概念变迁;经历了研究者从单一到多元、研究学科从单学科到跨学科的主体
其他文献
基于具有典型特征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案例,阐述PROFINETI0工业以太网的现代化通讯方法,实现S7-1200PLC与多台ABB机器人之间的有效通信。
阐述电力营销服务的特点、选择和问题,提升营销服务与电力优质服务的策略,包括创建个性化服务、提高营销人员专业水平、调整用电策略。
眼前景,心中境,平常之事,平常写来,便是文章的至真至净境界。  袁中道短文《夜雪》具此意境:“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因情寓景,因景见情,情景交融而描摹入微,与其真率性灵的作文主张无不吻合。声有清浊,言有雅俗,其在清在雅;时有升降,调有古今,其在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粉丝的追星活动逐渐由线下转入线上虚拟社区。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本应为粉丝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然而,虚拟社区中的粉丝却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