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花生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节假期,妈妈带我去姥姥家串门。刚一进院子,姥姥就眉开眼笑地迎出来说:“你们来得可真巧哇,正好我要去后院拔花生,你们也一起来帮忙吧!”
  拔花生?虽然吃过那么多种花生产品,我却没亲手拔过花生呢!一定很好玩儿!既兴奋又好奇的我,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跟在姥姥身后来到后院。
  走进栅栏门,眼前只是一片黄绿色相间,长着椭圆形叶片的植物,丝毫不见花生的踪影。我转过头疑惑地问:“姥姥,花生在哪呢?”姥姥拍拍我的小脑袋,笑哈哈地说:“傻孩子,这满地不都是花生吗?”我一听,赶忙蹲下来用手东扒一下,西扒一下,瞪圆了眼睛仔细寻找,结果却什么也没看见。“咦,这也没有啊,花生到底藏在哪了?”姥姥早已笑得合不拢嘴:“城里的娃娃没见过种庄稼,不懂也正常,让姥姥教你吧!”說着,姥姥俯身抓住一棵花生秧,随即拔起——破土而出的秧根上,挂满了又白又胖的花生角。“原来花生是长在地底下的呀!”
  醒悟后的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用力抓住一棵花生秧使劲往后拉。却没想到,因为用力过猛,花生秧竟然直接被我扯断了,把我摔了一个大屁墩儿不说,花生也没拔出来。姥姥扶起我说:“要多抓一点儿秧再拔,而且要匀力才行。”我按照姥姥说的重新尝试。只听“噗”的一声,哈哈,一大串白净的花生破土而出了。
  哇,好大一串花生呀!大大小小有几十颗呢,成熟的果实粒大饱满、晶莹雪白,印满了丰收的喜悦。于是,我一鼓作气,接二连三地又拔了十多株,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再看看手上、身上,也早已满是泥土,这一刻,才真的体会到农民的不容易。经过我们大家两个多小时持续的奋战,姥姥家后院的花生终于拔完了。
  看着满地的花生,我突然想起刚刚学过的《落花生》一文中,父亲说过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此情此景,让我感悟到其中的道理,以后我也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指导教师:许会敏)
其他文献
拍照,在这个高科技电子时代,已经变得很简单,拍你,拍我,拍世界,也成了我们闲时一项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都曾有过那些难忘的瞬间呢?是快乐?是感动?抑或是心痛……只要有过,就快快投稿给小编吧,让我们在这里与全国的小读者们一起来分享,来品味,那个经典的一瞬间!  (投稿邮箱:zuowenyukaoshi@126.com)  我上广播电台录节目啦!  我参加的是新闻广播——《为爱朗读》
《简·爱》是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它是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书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幼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受尽了亲戚们的欺凌。后来,她进了半慈善性质的罗沃德学校,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痛苦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和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读完了这本书后, 我对主人公简·爱又心疼又敬佩。她被人辱骂、蔑视,但她从未向命运屈服,
五一假期,我和同学们在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茅店镇东田村插秧。  带着紧张与兴奋,呼吸着山中的新鲜空气,闻着特有的花香,在连绵的碧绿中,我们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水田里已经有一些农民在插秧了。  跟随钟老师,我们找到了水田技术员巫叔叔,一位身材魁梧,体格粗壮,肤色黝黑的农村汉子,一看就是干活儿能手。我们兴致勃勃来到田边,鞋袜一脱,一脚就踩进泥里,“啊!好冷!” 不仅是我,大伙儿也都在叫冷,好在大家一会
梦里繁花落,弦虽短,曲悠扬;时光如流水般流逝,而那不变的凝望,仍停留在我身上。  桌上的书法被风吹动,发出沙沙声响,一支老旧的毛笔也险些滚落到地上。我将开了叉的毛笔轻轻放回原位,沉浸在时光中的记忆却被它唤醒,让我想起了上小学前住在姥爷家的歲月。  那时这毛笔还像姥爷的胡须般柔顺,被我的手握着,在姥爷的凝视下,一笔一画完成一张又一张的书法。我小时候玩耍的时间总是会被姥爷拿去一些的。为了让我比同龄人多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倒数的小学时光里,我这篇演讲稿,也应该是倒数的吧……这五年多的岁月,转瞬即逝,如同一粒粉尘落在叶子上,被微风卷走。  入學时,这棵榕树就已经是一棵老年榕树了,现如今,它又增添了五条年轮,它伴随着我,不,应该是我们,经历了大风大雨。  自入学起,榕树便屹立在教学楼下,守望我们。那年刚入学,我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棵高耸的大榕树,从那天起,我吃完午饭必定来到大榕树下,树下抛
萧红有她的《呼兰河传》,林海音写出了《城南旧事》。在作家的笔下,他们的童年都是那么丰富多彩,让人忍俊不禁。我的童年有什么呢?我绞尽脑汁,思来想去。嗯,先来说说那次種饼干吧。  小时候,妈妈经常告诉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意是要想有收获就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换来。要知道,我可是个想象力“超群”的小孩。我自以为是,认为妈妈是想告诉我,当你种下一种东西后,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同类东西。哈哈,想到这个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里养了很多只土鸡,土鸡下的蛋妈妈用它来换油盐。  有一天晚上,奶奶喂鸡时发现少了一只芦花母鸡,那只芦花母鸡非常能下蛋,是家里所有母鸡中的“下蛋冠军”,地位自然高于其他母鸡。芦花母鸡不见了,全家人慌了神,都出去四处寻找。最后,我和奶奶在仓房角落的草窝里找到了那只芦花母鸡。  芦花母鸡趴在草窝里,闭着眼睛一动不动。我想赶它起来吃食,奶奶却一把拦住我说:“别打扰它,它在抱窝呢。”我
“当当当”我们做早操了。  走到操场上,只见同学们都急急地排着,你推我挤的,排了足足五分钟。  “各小队集合!”洪亮的声音,从汤老师口中发出,于是排得整整齐齐的队伍,又变混乱了,隔了一会儿,队伍又整齐了,不过由直的而变成横的了。  “全体肃立!”当喇叭发出升旗号敬礼的时候,全体学生都静默了,只有升旗的声音和附近的汽车声。  早操的时候,秩序又乱了一阵,因为我们急忙向后退,可是后面的人,却向前行来。
“咔……咔……”这是什么声音?莫不是弟弟玩玩具发出的声音?莫不是什么小动物叫唤发出的声音?NoNo,告诉你吧,这是我表弟吃薯片的聲音。一天到晚,他除了吃,还是吃,肚子像个“无底洞”似的,永远填不满。说到我表弟,他可是个名不虚传的“大胃王”。  有一次 ,我上补习班回到家,妈妈和表弟已经吃完了饭,饭盒里是空空如也。  “要不,我给你煮点儿面吃?”妈妈征求我的意见。  “行啊!”我回答道。  “我也要
奶奶去世三年后,爷爷终于同意了子女们的要求,搬到大伯家,和大伯一家生活在一起。 大伯家在乡下,家里比较宽敞,而且住的是平房,方便爷爷活动。大伯和伯母很孝顺,专门整理了一间房给爷爷住。这间房很宽敞,朝阳而且通风,爷爷住得很满意。  此后,每次我们去大伯家看爷爷,陪爷爷在村子里走一圈之后,都会坐在这个房间里陪爷爷聊天。爷爷很健谈,他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自己年轻时的事情,我们也会给他讲述在生活里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