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
“我身边的诚信”通过一则则诚信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诚信的力量。
读小学三年级的表妹进了门就迫不及待、兴奋异常地嚷着:“告诉你们两个好消息……明天解放啦!”让她如此高兴的原因有二:其一,“老师说,明天下午有上级来检查,让我们清理自己的书包,只许带下午上课的课本,其他的书本、练习册什么的不准带。我明天可以拎那个小书包了,轻松啦!”她还说,老师警告大家,如果有首长问他们问题,不许乱说。如果问中午有作业吗,只能回答“没有”,问他们回家作业要做多少时间,只能回答“三十分钟”……其二,本周星期日少年宫的奥数课全部暂停。这是从未有过的事,以往,即使遇到固定假日,星期日的校外课也绝不暂停的。事后从电视新闻上才得知是固定的某省级视察组在进行相关的专访调查。
切勿陷入诚信缺失的污泥之中
也许类似的作假事件已见怪不怪了。可是幼稚纯洁的孩子们的心灵却在他们不察觉之中被“毒液”浸染了。谁之过?良知未泯的人们不禁要问:诚信教育在哪里?所谓的师德在哪里?孩子们将被引向何处?
记得,从刚进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老师就一直告诫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然而一些大人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和作为告诉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说谎、作假是可以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不可耻。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常年的空洞说教在现实的“榜样”面前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学校教育陷入诚信缺失的污泥之中,对社会的今天来说是遗憾的,对社会的昨天来说是可怕的。
当然,学校教育不可能独立在社会之外,真正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谈何容易?如今,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高考作弊、分数作假、冒名顶替、剽窃科研成果、硕博论文抄袭等等令莘莘学子们斯文扫地的丑闻;渗透到群众生活的吃、穿、住、用各方面的虚假广告铺天盖地;利欲熏心的不法商人手中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不一而足地摧残腐蚀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这一张张大网把社会罩得个严严实实,透不过气来,自然学校教育也就难逃被污染的命运了。但是我还是要以诚信的名义试问:即使如此,教育自身在这场污秽的大潮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尽到了应尽的社会责任了吗?
在人的心灵深处重建道德体系
面对诚信的拷问,追究责任并不是无益的,重要是在人的心灵深处重建道德体系和新的价值观,规范人们的行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线、道德根本。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人,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准则,社会也将失去能够脱胎换骨的机会。
一个有关诚信的真实的故事让无数人佩服。一位彩票出售点的老板受一彩民的电话委托,代其购买本期彩票,重要的是代其垫资,代其选号,甚至要求代其保管这张彩票。想不到,偏偏就是这张彩票中了巨奖。老板面临道德诚信的残酷考验以及巨额奖金的诱惑,据为己有的“有利理由”,都在他坚守的诚信面前败退了:“不管怎么说,这张彩票是我答应替他买的,就应该是他的。做人不可以没有诚信,做生意不可以不守信用。”说得多好啊!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就是给人希望的耀眼火光,令人震撼,瞬间照亮人们被阴霾遮罩的一隅。
作为一名职校的学生,我只能寄希望于学校能够负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加强深入持久、切实有效的社会道德的教育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群众首先是提高年轻人的道德素质、诚信意识,才能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新鲜血液,使得我们的社会开始逐渐恢复蓬勃生机,从而健康和谐的发展。
我深信,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一个朗朗乾坤必将出现在我们的未来!
指导老师冯运红点评:
文章从一个小学生对学校作假做法直言不讳的描述写起,读来让人感觉新鲜又能引起人们的反思,如此开头新颖别致。紧接着笔者以犀利的笔锋毫不掩饰地一步步直逼现实生活关于诚信的暗角,尤其是第四段段末,作者发出的几个力度很强的面对诚信的拷问,读来让我们汗颜又让我们深思。文章从学校联想到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问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总览全文,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严密的思维、较好的语言功底和深度的思考能力,难能可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
“我身边的诚信”通过一则则诚信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诚信的力量。
读小学三年级的表妹进了门就迫不及待、兴奋异常地嚷着:“告诉你们两个好消息……明天解放啦!”让她如此高兴的原因有二:其一,“老师说,明天下午有上级来检查,让我们清理自己的书包,只许带下午上课的课本,其他的书本、练习册什么的不准带。我明天可以拎那个小书包了,轻松啦!”她还说,老师警告大家,如果有首长问他们问题,不许乱说。如果问中午有作业吗,只能回答“没有”,问他们回家作业要做多少时间,只能回答“三十分钟”……其二,本周星期日少年宫的奥数课全部暂停。这是从未有过的事,以往,即使遇到固定假日,星期日的校外课也绝不暂停的。事后从电视新闻上才得知是固定的某省级视察组在进行相关的专访调查。
切勿陷入诚信缺失的污泥之中
也许类似的作假事件已见怪不怪了。可是幼稚纯洁的孩子们的心灵却在他们不察觉之中被“毒液”浸染了。谁之过?良知未泯的人们不禁要问:诚信教育在哪里?所谓的师德在哪里?孩子们将被引向何处?
记得,从刚进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老师就一直告诫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然而一些大人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和作为告诉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说谎、作假是可以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不可耻。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常年的空洞说教在现实的“榜样”面前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学校教育陷入诚信缺失的污泥之中,对社会的今天来说是遗憾的,对社会的昨天来说是可怕的。
当然,学校教育不可能独立在社会之外,真正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谈何容易?如今,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高考作弊、分数作假、冒名顶替、剽窃科研成果、硕博论文抄袭等等令莘莘学子们斯文扫地的丑闻;渗透到群众生活的吃、穿、住、用各方面的虚假广告铺天盖地;利欲熏心的不法商人手中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不一而足地摧残腐蚀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这一张张大网把社会罩得个严严实实,透不过气来,自然学校教育也就难逃被污染的命运了。但是我还是要以诚信的名义试问:即使如此,教育自身在这场污秽的大潮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尽到了应尽的社会责任了吗?
在人的心灵深处重建道德体系
面对诚信的拷问,追究责任并不是无益的,重要是在人的心灵深处重建道德体系和新的价值观,规范人们的行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线、道德根本。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人,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准则,社会也将失去能够脱胎换骨的机会。
一个有关诚信的真实的故事让无数人佩服。一位彩票出售点的老板受一彩民的电话委托,代其购买本期彩票,重要的是代其垫资,代其选号,甚至要求代其保管这张彩票。想不到,偏偏就是这张彩票中了巨奖。老板面临道德诚信的残酷考验以及巨额奖金的诱惑,据为己有的“有利理由”,都在他坚守的诚信面前败退了:“不管怎么说,这张彩票是我答应替他买的,就应该是他的。做人不可以没有诚信,做生意不可以不守信用。”说得多好啊!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就是给人希望的耀眼火光,令人震撼,瞬间照亮人们被阴霾遮罩的一隅。
作为一名职校的学生,我只能寄希望于学校能够负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加强深入持久、切实有效的社会道德的教育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群众首先是提高年轻人的道德素质、诚信意识,才能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新鲜血液,使得我们的社会开始逐渐恢复蓬勃生机,从而健康和谐的发展。
我深信,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一个朗朗乾坤必将出现在我们的未来!
指导老师冯运红点评:
文章从一个小学生对学校作假做法直言不讳的描述写起,读来让人感觉新鲜又能引起人们的反思,如此开头新颖别致。紧接着笔者以犀利的笔锋毫不掩饰地一步步直逼现实生活关于诚信的暗角,尤其是第四段段末,作者发出的几个力度很强的面对诚信的拷问,读来让我们汗颜又让我们深思。文章从学校联想到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问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总览全文,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严密的思维、较好的语言功底和深度的思考能力,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