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特征具有先进性、志愿性、基层性、公共性等内在规定性,其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环境又面临着合法性的质疑、功利性的困扰、边缘化的尴尬、难预期的“下一站”等困境。消解这种困境,需要辨证施治,处理好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管理事务与社会服务、模式化与差别化、上级考核与群众考评、流得动与留得下等六个关系,减少选择的功利性、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出路的不确定性,增强其身份的合法性、考评的科学性、成长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