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翱翔青云之前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青河边草,
  藏着“渐”的道理
  夏风和煦,丽水耀金。
  山上的树木葱茏茂盛,湖边的水鸟或栖或飞。一天晌午时分,乾父坤母和6个子女在辛苦劳作后,来到山下水边休息。
  绿荫如伞盖,青石若泊舟。在这自然风情的怀抱里,他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身心的快意。小儿子艮在草丛边观察着蜻蜓的飞栖,长女巽在湖边用湖水清面濡发,享受着自然的润泽,二儿子坎在用雁翎装饰着他的箭囊,二女儿离在帮着坤母补接着渔网……
  乾父在沉思,此时此刻,他想将他的思考给孩子们引发一个道理,为其确立一个观念,禆益他们今后的人生,于是他将孩子们召聚过来。他情深切切,语意殷殷:“孩子们,你们长高了,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我们周边这些物体、景象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它蕴含着一个道理。我们今天就品味品味这个道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叫它‘渐’吧,就是逐渐的意思。
  小女儿兑问:“父亲说这旁边的一切都藏着逐渐,我怎么看不到啊?”
  小儿子艮也问:“父亲说我们是逐渐长大的,可山水树林一直就有啊。”
  面对孩子们的不解和困惑,乾父说:“它们都是逐渐形成的,只不过它们的形成是自然的变迁、岁月的年轮促成的,时间比较长、形成比较慢,但本质上同样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乾父接着说:“天地无言,万物行焉;万物无言,各自育焉;岁月无言,人生成焉;这一切一切的里面,都藏着‘渐’的道理。”
  小儿子艮依旧有些茫然:“我怎么没发现呢?”
  “积土成山,没有垒土和自然变迁,将砂砾土石聚固起来,就没有山的形成;积木成林,没有绿草萌芽和其渐青渐绿渐茂,就没有山上树的茁壮和葱茏;积水成湖,没有源头形成和涓涓细流,就没有湖水的浩渺和波澜。”
  乾父说:“你们也可试着寻找天地间‘渐’的道理。”
  长子震性急,说起话来像连珠炮:“浓雾濡湿衣衫是渐,茧蛹化蝶是渐,落雪凝而成冰是渐……”
  “我也知道!”二女儿离高傲而美丽,接过大哥的话说:“春风化雨是
  渐,黑发变白是渐,稼禾成穗是渐,蓓蕾到绽放是渐,青春到老是渐。”
  长女巽说:“父亲说的是客观规律,任何事情都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且不以人们意愿为转移。虽然我们没有发现和注意到它们,但它们都在按各自的方式和行为渐渐地形成各自的样子,而这又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讨论的‘渐’的道理。”
  乾父对长女的话给予肯定。
  风木抚山体 孔子赞其理
  二儿子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父亲说的我也懂了,但可不可以更快一些呢?省一些劲、少费些力,不是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或效果吗?”
  乾父说:“‘渐’就是一个逐步而进;要不是逐步而进,它的道理和现象就不是‘渐’了。一个蒙童要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做大事的人,他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习成长、智慧成长、能力成长,这些成长和努力就是一个‘渐’的过程。只有这样,人长大了、本事也大了、才智也提高了,才能做大事、做成事。反而,想省事、图省力,把有些必须或者必要的过程简化掉,看着省事、省力了,实质上是费事和不成事,或是将好事做成了坏事。”就像拔苗助长一样,自作聪明改变“渐”的规律,最后导致禾苗枯萎至死。
  小儿子艮有所领悟:“对呀,他想快反而苗都坏死了,这就是他不懂‘渐’的道理。”
  “他违反了‘渐’的规律,不快反慢。”二儿子坎若有所思地说。
  “说得对,孩子们!”乾父赞许道。
  长子震说:“我们以前每次归纳一个道理都用两个图像之间的关系去表示,我们今天是不是也应该这样?”
  乾父对另外几个子女说:“我们今天也这样做。”说着,他眺望着面前的山、山上的树:“你们看,这座山稳固而挺拔,山上的树木葱绿而高大,这些都是逐渐形成的。树在上,树为木,伴风而动下拂;山在下,山为土石,稳固承载上,我们就以风山为组合去说明‘渐’吧,就叫它‘风山渐’吧。
  二女儿离马上说:“我觉得大姐和小弟的组合最贴切。你们看,大姐的名字叫巽,小名叫‘风’。大姐的形象又秀丽婷婷、 长发飘逸,多像风木啊!小弟的名字叫艮,小名叫‘山’,沉稳墩实,身子壮壮的,多像山呢!正好和风山渐对应上了。”
  二儿子坎也有所悟通:“对呀,小弟,你从小到大,都是大姐帮母亲照顾你,给予你关心和爱抚,多像大自然的风轻缓地抚慰着山体,风意徐徐下行啊。”
  后来,大约公元前500多年的时候,有一位姓孔名丘的老夫子,在他的晚年,看到了风山《渐》的故事,赞叹道:“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居贤德善俗”就是风山《渐》九三爻辞“鸿渐于陆”的意思。它要说明“居贤德”和“善俗”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先“居贤德”,再“善俗”,二者有先有后,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人要像“山”一样,不脱离大地,止于下,不急于上,打好基础,不好高骛远。然后,再像“木”一样,始于幼苗,日积月累,终不能合抱,以自己的身躯点缀着山体,改变着风貌。就是做人要像“山”一样,身附大地,止于行,不急于行,脚踏实地,先从修炼自身道德和培养自身能力做起,然后,再像“风”一样,畅于行,行天下,移风易俗。
  鸿雁,渐次高处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
  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这一曲《鸿雁》,想必许多读者耳熟能详,心动于声;那歌声仿佛从远古的草原悠然飘来。
  不难发现,《周易》渐卦六个爻的爻辞,第一个字都是“鸿”字,显然都是取鸿雁(大雁)为象,来说明循序渐进的道理。
  鸿渐,是《周易》第五十三卦的渐卦反复出现的词。“鸿渐于干”,大雁停息在水边;“鸿渐于磐”,大雁徐徐降落在磐石之上;“鸿渐于陆”,大雁又飞向山顶上的陆地;“鸿渐于森”,大雁再飞到房屋的椽木上;“鸿渐于陵”,大雁停息在高陵上。展示了大雁由下而上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次递而进的程序,是鸿雁翱翔青云之上的前期成长历程。   鸿渐,是一种成长的品质。《论语·宪问》有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曰:“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意思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以鸿喻人,人生是渐进的,厚积方能薄发。曾国藩对鸿渐的解读就一句话,“天道忌巧”。他所说的巧指机巧、机变。机巧的心思若存留在胸中,就易受到世俗沾染。朝三暮四、不够专一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斥其心田。
  人才开发或自我成长最忌拔苗助长,成熟的职业人大都有值得珍惜的“学徒时光”。小梁子是一个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他到一企业面试时,老板发现他与自己是老乡,且同一星座,于是老板竟排斥HR对小梁子到基层部门拜师学徒的安排,实习期一过,就让他做总经理助理,享受中层经理人薪酬待遇。这是一般职场新丁需经过8年才能“熬”上的职位。结果,助长了本就没从学生腔脱胎换骨的小梁子的浮躁气。急功近利的冲动,使他坏了小事,砸了大事,溜了急事,弄得老板脸上灰土土的。大半年光景,小梁子获评的口碑是,“业务挺烂,少年轻狂”。
  不谙鸿渐之理,迎头两盆凉水。老板的“用人观”和小梁子的“成才观”可谓钢丝穿豆腐——提不起来。
  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应该是与自身能力相关的。如果超前做了超过自己当时能力的事,必然会为超出的部分买单,且价格不菲。鸿渐的过程恰好是砥砺品行、磨炼心智的机会,为职涯起飞储备充足的加速度。每个人都有梦想,气吞山河的梦常与开花结果渐行渐远。要先做见绿的梦,再做开花的梦,最后才做结果的梦。做好了脚底下的小事,才能成就头顶上的大事。正所谓: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鸿鹄之志最要不得心浮气躁。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儿时的语文课描述出大雁优雅地舒展在天幕背景中。这个动感的画面可以有多维度的职涯思考:
  一是大雁上九天,是经过不断“助跑”历练的,其最终以自身最大的资源,铆足了劲儿而一展才华。二是大雁与时偕行。北雁逢秋而飞,它告诉人们要知时而动;凡事正当时,不能违背自然、社会、人事规律。三是大雁们是团队作战。它们互相振翅,托举气流,不独声而和鸣,看不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四是大雁循序而行,恪守规章。头雁在前飞累了,后雁依序替代,从不越轨而为。宋代王安石解释渐卦说:“其进也,以渐而不失时。其翔也,以群而不失序,所谓进退可法者也。”
  责编/齐向宇
  责编点评:
  莫道无情是草木。乾父的家教,让我们倾听人类童年的消息。《周易》渐的卦理,浅显,却让我们感知古老的声音里潜隐着人生的力量。不像古时的哲圣问天问地,今天的人多喜欢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表达自己的小感情、小聪明,而忽略了大山大川的存在。
  责编点评: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自然、万物、生命都有“渐”,我们的人生、做事、成长也都有一个渐学、渐长、渐成的过程。“渐”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顺应规律,尊重它应有的法则与秩序,一步一步来,最终达到结果,这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状态。我国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渐进式,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也是渐进认识的。
  责编点评:
  《渐》卦结构组合:巽上艮下,上木林、下土石,上风下山,风行山上,名曰:渐。
  卦象阐说:高大的树木根植于稳固的高山之上,木渐长,风渐行、山渐固、力渐升。此卦理留下了关于“定力”的回响。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喧嚣中坚守定力。定力是最智慧的成长力。
  责编点评:
  《周易》中的每个符号、每个字都蕴含着效天法地的文明之素。几千年中国人的活法,似乎都遨游神思于乾坤八卦间,所谓“生生之谓易”。就像鸿雁南飞或北归,实体可感的物象明白如画,即见信手拈来的事理——渐次高处。
  责编点评:
  一些自诩是人才的职场新丁,当发现自己的空间不过办公桌大小时,千万别气馁。鸿渐之理,就像飞机翱翔青云之前,总要历经无数次的试飞磨合,即使正式放飞,也要有长长的助跑。当年乔布斯也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无助跑就无恒久之功。
  责编点评: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上九是至高的陆地,路,通达无阻碍。大雁在有了丰满的羽毛后而高翔。仪饰之尊,君子之风,需要延迟满足,渐进修养,谁不渴望与鸿雁共舞的那个吉日啊!
其他文献
摘 要:西藏是一个以农牧区经济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农牧业产值占工农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农牧区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5%以上,农牧区是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牧民的收入问题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由于受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藏农牧区经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牧民的收入还处在较低水平,因此解决好农牧区经济问题、农牧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藏;农牧民;
通过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比较与分析,指出两种考试的题型、及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进而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高
化工产品的安全是管理的重要保证.当前因化工产品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非常高.由于一些化工产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有些产品具有腐蚀性能,所以化工产品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民营企业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企业元老在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发展,对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职业经理人纷纷登上民营企业的舞台。然而,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人才的主观判断与短期价值评估,往往导致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因此,民营企业在用人上,无论是内部提拔还是外部聘用,都亟需一套可供参考的领导力标准,以提高人才选择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研究表明: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都能够紧扣战略目
1958年6月30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毛泽东同志写下了.1944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指出:“边区的人畜死亡率都很高,……不联合边区现有的一千多旧医和旧式兽医,不帮助他们进步
如果分析《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标题,它强调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二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在国际工程中,项目管理工作是一个重中之重,因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当下国际项目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国际项目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总结国际项目
对行政管理进行研究,即是对其效率进行研究。改革机构最终的目标就是提升效率;如果撇开效率谈改革机构相当于说空话;目前,伴随不断地深入改革经济制度,改革政府机关也在慢慢地进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代渔业人的艰苦奋斗,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本文主要就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家庭原因、个人原因等五个方面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经济困难生(以下简称“困难生”)的实际情况论述我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