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表”与“被动表”在数据库表间关系连接应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关于表间关系建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主动表”与“被动表”的概念,通过分别选择“主动表”与“被动表”,正确的认识数据库中各个数据表之间存在的数据逻辑关系,从而能轻松地完成表间关系的建立,实践证明,这两个概念的引入,在实践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主动表;被动表;表间关系;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34
其他文献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微粒中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平均速率越大,物体的温度越高  C.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而斥力减小   D
摘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能力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思维障碍进行探讨,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关键策略  关键词:物理学;思维障碍;物理概念;思维定势;物理建模;策略 本文为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这样表述的: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在笔者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有三种典型的错误,现一一分析如下:    1 对只有重力做功理解不到位    例1 如图1,在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有一个质量为m=10kg的物块,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现用平行于斜面大小为60N的拉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文针对商科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815-02  商科类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人才
【编者按】继上两期刊出刘炳异教授“中学物理课程的技术设计活动”系列文章之后,本期将继续刊登系列文章的第三篇《用科学探究方法和创造技法指导技术设计活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必须教会学生“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要教会学生“体验学习”·就必须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造性的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课程资源,让
纵观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由于复合场问题综合性较强,覆盖考点较多,在现今的理综试题中一直是一个热点。从2009年广东第12题、全国Ⅱ卷第25题、天津卷第11题、北京卷第19题、山东卷第25题、福建卷第22题、浙江卷第25题、江苏卷第14题、重庆卷第25题等可以看出,复合场中综合能力的考查成了物理压轴试题的重中之重。预测10年的高考,无论是物理单科还是理科综合考试,复合场内容出题的几率都较高,且以大型综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知识、发展技能。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设景 激发思维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还像“应试教育”的老一套去做,只能走进死胡同,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舍弃一些以浪费绝大多数学生智力资源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勇当组织学生活动的设计
摘要: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应“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书为本,以纲为据”,上好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准确、细致、熟练掌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选择题    1.乐队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传播方向。  2.下列有关人类对宇宙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学说,既具有科学价值又具有巨大人文价值的是()  A古人命名了许多星座。  B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C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D伽莫夫提出“宇宙大爆炸说”。  3.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