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快乐教学法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ner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自身的教学体验出发,阐述语文的内涵,着重论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学习的乐趣,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总结,是教师进行课改探索的结晶,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探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指出语文的教学思路:要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教与学其乐无穷。
  
  “乐”在课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乐趣。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而不应该只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要创造性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求知欲望,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笔者先是设计一节开放的语文课堂:带领学生踏春赏春。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离学校不远就有一处“北山公园”,山上有各种果树,春天开满各色的花,与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有异曲同工之美。学生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呼吸香甜的花香,领受春风的爱抚,品味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第二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春天的美景,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几幅“春之图”,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在直观地欣赏优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妙,一下子就被课文的内容所吸引,课文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之后,笔者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集体完成“春之图”。学生争先恐后地拿起彩色粉笔到前面展示自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黑板上不一会就出现各种春天的景象。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这种充分的课堂民主与人文关怀中,学生的灵魂沉浮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思路与情感,使心灵浸染墨韵书香。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不激起学生的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么能不使学生欣然前往呢?
  
  “乐”在课外
  
  “语文”教育观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造成强烈的冲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课本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比如,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死海不死》就是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再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就涉及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渗透历史知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前预习的作业中笔者安排学生查资料,他们有的向历史教师咨询,有的上网查询,有的上图书馆翻阅资料了解有关史实,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增长见识。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堂堂的大中国怎能容强盗践踏?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强大起来。”有个学生自制标语牌“还我国宝”,还有的学生用数学统计表罗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学生一个个充满智慧的作品令人刮目相看,可想而知他们在课下付出怎样的努力。教师应该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创造潜能的机会,使之在生活中体验到语文的乐趣。
  
  “乐”在心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起来,让学生在愉悦中探求,在快乐中身心得以发展。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时,课前笔者让学生搜集一些戏曲名段的录音带,并制作一些京剧脸谱的面具。上课时学生听着录音,看着课本上的歌词,大声唱了一遍。随后,笔者又和学生对唱黄梅戏《天仙配》。在听《唱脸谱》一段京剧时,笔者让学生带上面具,走到讲台上面对其他学生大声唱了一遍,其他学生跟着一起合唱。就这样,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上成一节音乐课,一次联欢会。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随之而来的学校艺术节汇演中,学生又戴上京剧脸谱面具,配上习武的服饰,手拿黑色的折扇,演了一出武戏,令在场的观众喝彩不断。这个节目在众多的舞蹈和歌唱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第一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此,学生更爱上语文课。
  语文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体现尊重与愉悦的乐土。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乡中学)
其他文献
欧罗巴(木卫二)是太阳系中最光滑的天体之一。尽管欧罗巴拥有包括陨击坑在内的许多表面特征,但陨击坑数量却少之又少。科学家推测,欧罗巴表面是一系列脆性冰板块,它们漂浮在一个较温暖的对流冰层顶部。对流冰层下方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海洋。最近的观测显示,这些冰构造板块在移动,以接近于地球火山的机制产生羽流和“冷熔岩”。这一对表面材料的持续重塑過程,意味着陨击坑及其他地貌不能长久存在。
在一部著名电影中,有人被熔融的金液淋头而死。这已经非常可怕,而更可怕的是历史事实。几百年前,把金液灌进人的喉咙真的是一种处死方法。罗马将军卡修斯据传就是这么死的,以前有一些部落中也存在这样的处死方式。一个问题是:被这样处死者究竟是怎么死的?是金液本身、蒸汽还是窒息导致被处死的人死亡?科学家还真的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只不过用的不是金液,而是熔融的铅(历史上也有用熔化的铅处死人的方式)。科学家从屠宰场
从邢台技师学院创建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和中级工班的历史背景,到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等做了详实的回顾,对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进行探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因此更需要教师的激情、熏陶感染,引领学生,与学生共创共享语文的幸福。本案例记录的正是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关键词 语文;寓教于乐;文言文    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它有高山流水的奔涌,一马平川的倾诉。有人说: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潜吟,是抑扬顿挫,是回肠荡气,是余音绕梁……笔者想说,语
同卵双胞胎在开始时拥有相同的基因,因为他们形成于同一只受精卵,只不過这只受精卵分裂成了两个胚胎。但是从这一刻起,他们的DNA开始分化。DNA复制机制会在每一代每1亿对碱基中产生大约1个新的变异。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30亿个碱基对,因此每个人会在胚胎发育的足够早期阶段出现10~100个新变异,它们会出现在人体的大多数细胞中。一般的DNA检测通常探查不到这些变异,原因是这些检测的对象只是DNA的一小段,
2016年5月26日,在四川青城山发现的一只越中巨齿蛉,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管理团队正式认定为“世界最大的水生昆虫”。6月1日,该昆虫的发现者、著名昆虫学家(也被誉为“中国的法布尔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核  心地位和作用  广义的素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说它包含了人本身物质的和精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一切方面。具体可划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美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