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主题的多角度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这本教材对诗歌的赏析是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三个方面入手的,《长恨歌》就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因为是示例性赏析的课文,所以它的学习关系到整个诗歌鉴赏的学习。但是在前几天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只就“恨”字来讲《长恨哥炙》,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了“因何而恨?”“恨什么?”这几个问题上,不能从恨的多义,从诗歌整体的“意”去分析其“志”,也不能以诗人的情感经历为切入点“知人论世”,而使文章主旨的理解单一化、片面化,这引起我的几点反思。
  首先,对“恨”的理解应该是多样丰富的,不应该只理解为怨恨,“以意逆志”是指解说诗歌要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推测诗人的本意,所以不能拘于文字的一般意思而误解词句,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我们对于“恨”的理解的狭隘,限制了对《长恨歌》主旨的理解。
  恨,怨也。——《说文》
  虽然恨的本义是怨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引申出遗憾、悔恨、恨怅、仇恨、悲恨、愤恨、思念等意思,例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恨恨那可论”中的“恨恨”理解为愤恨到极点。
  再如吕本中的《采桑子》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
  白居易《长相思》中也有: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有怨恨,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此词写生离,“恨到归时方始休。”故归即无恨,这里的“恨”的涵义可以多重理解,或是一种相思,或是一种离别,抑或是“恨铁不成钢”里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长恨歌》中的“恨”是指什么?
  这恨有遗憾,遗憾在于虽“三千恩爱在一身”“不早朝”,却不能长相守:这恨有思念,阴阳两隔,生者有“孤灯挑尽未成眠”的难耐,死者有“玉容寂寞泪阑干”的黯然伤神;这恨有痛苦,我们既看到“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无奈,也看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这恨也有“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的思念、牵挂,“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痴情、执着以及“绵绵无绝期”的相思……这恨也许有汉皇的悔恨,如果不沉迷于纵乐,爱美人也爱江山,那么就可以永相伴不相离。这恨也许有世人的叹惋与怨恨。正因为“三千宠爱在一身”而使“从此君王不早朝”,才会使“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惨,贪图个人享乐,不理朝政,造成国家动乱,国运日衰。爱情主角的哀怨、无奈、怨愤、悔恨、不忍、思念、牵挂、痴情、执着等情感与时人、世人、诗人的叹息、同情、怜悯、遗憾等多种情感错综交织,才是真正的“此恨绵绵无绝期”。
  不局限于文字而理解诗意,以意逆志,理解“恨”的多重含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启发学生思考,进而鉴赏品味诗歌。
  其次,也不要拘干部分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对于分析《长恨歌》切入点的单一和偏离,影响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
  抛开“色”来谈“恨”是我们一部分老师在赏析文本时的一种方式。师生会分析“生之恨”“死之恨”“贵妃之恨”“玄宗之恨”“时人之恨”“后人之恨”,对于“色”字则轻描淡写,一句而过。这样就错过了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单由“此恨绵绵无绝期”来理解“长恨”却忽略了“恨”之因是“汉皇重色思倾国”,抓住“重色”二字,既可以从“重色”“长恨”两个角度切入分析,又可以把二者关联起来,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正是因为“汉皇重色思倾国”的“重色”,才会有“御宇多年求不得”的“求色”,也才会有“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得色”“贪色”,由于君王的贪色,沉溺于色,才有了“宛转娥眉马前死”“行宫见月伤心色”“孤灯挑尽未成眠”“遂教方士殷勤觅”的失色、忆色、思色,访色,既而造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恨”。究“长恨”之因,皆在“重色”,诗歌如果按照“重色、求色、得色、贪色、失色、忆色、思色、访色”的思路来分层赏析,更易于体会诗歌讽喻的特点,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再次,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更多的老师关注白居易所处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更多地关注“论世”而忽略白居易个人的情感经历。为什么只有白居易能写《长恨歌》而不是其他诗人,而且将爱情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缠缠绵绵,两情相悦?那是因为白居易有那样爱而不得、思而不见、执着而无果、相爱而终不能相守的感情经历,故写得真实感人,虽言男女之事,但却于时间的荒原之中,一枝独秀,于诗歌的海洋之中,独领风骚。
  我们在这里不妨读一读白居易的《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据文学考证,诗中主人公正是白居易和他的恋人湘灵,他们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但最终还是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拆散。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写了很多怀念湘灵的诗,如《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寄远》《夜雨》《感镜》等。后来37岁的白居易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结了婚,七年后,他在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偶遇湘灵,两人抱头痛哭,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仍未结婚,此时白居易写下了《逢旧》:“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这新恨旧恨究竟会有多少,大概只有白居易知道了!他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的爱情后来成为了《长恨歌》创作的源头之一。
  诗歌中,白居易不单单是写出了主人公的“长恨”,更是融入了诗人自己的“长恨”,恨有情人难成眷属,恨有情人难以长相守,所以诗歌最后,才发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这既是杨贵妃为爱发出的呼喊,其实也是白居易替普天之下被棒打的鴛鸯、为情所困的人所发出的心声。
  人本身就是一个多面体,人的思想感情更接近于一个网状机构,它是错综复杂的,那么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感情也不可能是单一线性的。所以,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尽量多地挖掘作品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这样也许会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贴近作者,也更能够发挥读者的再创作。
  赏析《长恨歌》,如果可以扩大“恨”的外延,找准“恨”的根源,了解“恨”的“起源”(白居易的感情经历),然后再来赏析诗歌,定能有独特见解,对我们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大量实践研究结果显示,阅读会对一个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借助阅读对自我人生修养进行改善,对人文底蕴加以充实,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亦应注意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既在课内,也在课外,即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学生课外自读名著的数量也应在5部以上,总字数不能低于150万字。为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被称为“搬砖男孩”的六年级学生小朱爆红网络。他每天在余杭塘河边来回搬砖150块,以此锻炼自己的心性,已经坚持了一个暑假。据悉,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的小朱,在其父朱某的运作下,已经退学,在家接受“新教育”。此事一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到底是先锋前卫的教育实践,亦或是毁人前程的愚昧蠢行?  有人认为,家长太偏执,被“新教育”洗脑了;有人认为,这种“
从稳定性条件出发,通过对基模高斯光束模体积的计算,对比分析了谐振腔内对称间距设置与等间距设置方式中双棒Nd∶YAG增益介质模体积的大小,得出激光谐振腔中的双棒使用等间距设
第一次尝到姥姥凉面的味道,还是在我刚记事儿的时候。  当时正值夏日,艳阳高照,院里院外,草树青葱,花香四溢,大自然用其勃勃的生机诠释着生命的韶华。不时传来的蝉鸣,仿佛是跳动的夏的音符,回荡在炙热的空气里。还是个孩子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姥姥的小院里跑来跑去,徜徉在色彩斑斓的果蔬中,呼吸着自然的芬芳。  正当我自得其乐的时候,屋里传来姥姥慈爱的声音:  “宝宝,中午尝尝姥姥做的凉面好吧?”  凉面有啥
多Agent技术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能使逻辑上或物理上分散的系统并行、协调地求解问题。这种特性为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低效和数据冗余等问题提供了
【正】 一宋毕升用胶泥铸成活字来印书,是印刷史上一大发明。但由于后人不明了胶泥是什么物品?误以为就是泥土,而泥土铸成的字,如经千三百度以上高温,烧煅为瓷,则其吸水率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