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新教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提高启发教学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提高课程拓展能力,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提高综合教育能力,成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的特点;提高教育技能;迎接新课程的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03-01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面对国际空前激烈的竞争,为了让学生具备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于2004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四川、重庆将于2010年秋季实施。为适应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政治教学经验和新、旧课程的异同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同行斧正。
一、新课程的特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习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的特点:①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②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④新教材为创造性学习留有余地;⑤新教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二、教师的对策
(一)要提高启发教学的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表扬先进生,鼓励后进生。
2.以创新的活动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根据当代中学生求新、求异、思维活跃的特点,创新设计开启新课的方式。
3.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①要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巧用的规律学习;②要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的学习生活规律学习;③要按照大脑的活动规律来学习。
4.经常变换作业方式,让思想政治课作业妙趣横生。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努力成为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那么,政治教师应如何成功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呢?
①政治教师应具有雄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②政治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本学科边缘知识和较强的知识扩张能力。具体来说,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地从外界汲取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
力,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充新知识,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创新与提高。
③政治教师应增强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能力素养。
④政治教师要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教育的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政治教师要做到常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三)提高课程拓展能力,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主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①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评估课程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②教师要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体现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地实现特色开发。具体到某一地区,其美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灿烂的建设成果、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要有机地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凡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各类社会科学,反映时政动态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都是思想政治的重要资源,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之源。
(四)提高整体育人能力,成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推行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建立“社区即学校”的大课堂教育观。
①要综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有利的教育力量,提高整体教育的效果。教学中不断恰当地贯穿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看新闻,参与社会实践。
②教师要积极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③培养实践能力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带着书本和课堂知识走进社区,贴近生活,参加实践。
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深入群众,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在社区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联系思想实际
和社会实际去观察、分析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和学以致用的多重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联)巴班斯基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基(2004)5号)。
【关键词】新课程的特点;提高教育技能;迎接新课程的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03-01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面对国际空前激烈的竞争,为了让学生具备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于2004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课程改革。四川、重庆将于2010年秋季实施。为适应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政治教学经验和新、旧课程的异同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同行斧正。
一、新课程的特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习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的特点:①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②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④新教材为创造性学习留有余地;⑤新教材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二、教师的对策
(一)要提高启发教学的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表扬先进生,鼓励后进生。
2.以创新的活动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根据当代中学生求新、求异、思维活跃的特点,创新设计开启新课的方式。
3.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①要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巧用的规律学习;②要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的学习生活规律学习;③要按照大脑的活动规律来学习。
4.经常变换作业方式,让思想政治课作业妙趣横生。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法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努力成为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那么,政治教师应如何成功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呢?
①政治教师应具有雄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②政治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本学科边缘知识和较强的知识扩张能力。具体来说,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地从外界汲取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
力,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充新知识,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创新与提高。
③政治教师应增强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能力素养。
④政治教师要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教育的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政治教师要做到常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三)提高课程拓展能力,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主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①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评估课程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②教师要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体现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地实现特色开发。具体到某一地区,其美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灿烂的建设成果、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要有机地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凡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各类社会科学,反映时政动态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都是思想政治的重要资源,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之源。
(四)提高整体育人能力,成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推行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建立“社区即学校”的大课堂教育观。
①要综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有利的教育力量,提高整体教育的效果。教学中不断恰当地贯穿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看新闻,参与社会实践。
②教师要积极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③培养实践能力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带着书本和课堂知识走进社区,贴近生活,参加实践。
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深入群众,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在社区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联系思想实际
和社会实际去观察、分析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和学以致用的多重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联)巴班斯基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基(20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