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指蛋白11调控Akt信号通路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环指蛋白11 (ring finger protein 11,RNF11)对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阐明BMSCs成骨分化机制和用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从健康人体新鲜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4代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培养鉴定后用于实验.BMSCs成骨诱导分化培养0~14d,通过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程度,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NF11蛋白表达.取第4代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空载慢病毒(Lv-NC)组(B组)和敲低RNF 11 (Lv-ShRNF11)组(C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0~14d,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NF 11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程度,14d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BMSCs成骨标志物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Smad1/5/8及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以磷酸化前后比值表示.为研究RNF11对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取第4代BMSCs分为Lv-NC转染组(A1组)、Lv-ShRNF 11转染组(B1组)和添加Akt信号通路激活剂SC79的Lv-ShRNF 11转染组(C1组),14d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NF11和Akt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茜素红染色、ALP染色及qRT-PCR检测成骨相关指标.结果 流式细胞术及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培养鉴定显示分离培养细胞为BMSCs.RNF 11蛋白相对表达量随成骨分化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下调RNF11后,茜素红和ALP染色示C组相较于A、B组BMSCs成骨分化程度降低,qRT-PCR检测示Runx2、OCN、OPN 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随成骨分化时间延长,RNF 11与Akt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升(P<0.05).下调RNF 11后,C组相较于A、B组,其Akt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Smad1/5/8以及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影响(P>0.05).B1、C1组相较于A1组,其RNF11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B1组相较于A1、C1组,其Akt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茜素红与ALP染色示C1组BMSCs成骨分化程度稍低于A1组(P>0.05),而明显高于B1组(P<0.05);qRT-PCR检测示C1组Runx2、OCN、OPN mRNA相对表达量稍低于A1组(P>0.05),而明显高于B1组(P<0.05).结论 RNF11通过正向调控Akt信号通路激活水平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RNF 11可作为提高BMSCs修复骨缺损疗效以及治疗骨代谢病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胫骨去后倾化截骨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翻修术治疗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异常增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PTS异常增大(≥17°)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21~42岁,中位年龄30岁.9例患者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轴移试验阴性6例,Ⅰ度阳性2例,Ⅱ度阳性1例.PTS为(
目的 探讨游离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10例四肢复杂创面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32~64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绞伤3例,机器挤压伤1例,重物压砸伤2例.上肢创面5例,下肢创面5例.创面范围11 cm×10 cm~25 cm×18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三叶皮瓣7例、四叶皮瓣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联合斜支穿支三叶皮瓣1例.皮瓣切取范围12.0 cm×10.5 cm~28.0 cm× 12.0 cm.供区直接缝合9例,接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腮腺癌(parotid gland carcinoma,PGC)晚期局部病变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20年6月,收治32例PGC晚期局部病变患者.扩大根治术后,17例采用游离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缺损(试验组),15例采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缺损(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试验组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6 cm~ 12 cm×8 cm,比目鱼肌肌瓣切取
目的 基于特征图谱探究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间的相关性和等量性,评价二者的抗炎药理等效性.方法 建立三叶青藤叶饮片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基于特征图谱与主要效应组分含量,建立等效比数学模型,计算迁移率,综合分析比较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间的共有特征组分群的相似性及其含量的等量关联性.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炎症模型的抗炎抑制作用的药效实验,考察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等同药效相关性.结果 基于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辨识归属特征共有峰10个,汤剂与配方颗粒的相似度>0.9
目的 探讨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及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1具灌注红色乳胶的43岁男性尸体标本进行大腿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斜支走行及穿支分布情况.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2岁.损伤部位:足踝部7例,小腿3例,手部2例.创面范围为9 cm×7 cm~ 28 cm×1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2周,平均10d.均采用Ⅲ型游
目的 综述颈椎结核手术治疗中不同内植物材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以及新型内植物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颈椎结核治疗的相关文献,从内植物分类、优缺点、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颈椎结核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着较高致残率.目前颈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内植物材料主要分为骨性材料、金属材料以及生物活性材料,有各自优点及不足(如自体骨骨量有限、同种异体骨并发症较多、金属材料植骨融合效果较差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植物材料也更加多样化.结论 内植物的选择直接影响植骨融合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颈椎结核的治
目的 综述各种脂肪抽吸术式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参考,为吸脂设备的改良和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查阅近年来与脂肪抽吸术相关的研究文献,对传统及新兴脂肪抽吸术的原理、临床应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结果 脂肪抽吸术根据脂肪分离原理主要分为两大类.第1类术式是通过物理切割分离脂肪,包括负压辅助吸脂术(suction-assisted liposuction,SAL)、动力辅助吸脂术(power-assisted liposuction,PAL)和水动力辅助吸脂术(water-assiste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82年3月,伴随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应运而生,办刊方向定位为“医药专业桥梁”.创刊四十载,《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始终重视临床医学及临床药学的发展前沿,秉承诚信、严谨、专业、科学的原则,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期刊
1 病例介绍rn患者男,55岁.因“长期搬运货物导致左肩部疼痛3年,加重半年”于2020年7月28日入院.查体:左肩上举、外旋后伸疼痛、无力,上举困难;左肩关节冈×下窝外观轻度塌陷,压痛,肩关节0°位和90°位外旋肌力3级、外展肌力3级,前屈内旋试验(+),Jobe试验(+).左肩关节MRI示冈盂切迹处囊肿形成,压迫肩胛上神经.患者全麻下取右侧卧位,常规肩关节镜后入路和前上入路探查盂肱关节,见Ⅱ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损
目的 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对病毒性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及miR-24、YKL-40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奥司他韦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miR-24水平较对照组高,YKL-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