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下茬作物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砂壤土和砂姜黑土2种土壤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玉米季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其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残留量.随着追氮后移,土壤氮素残留量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残留氮素在上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在后季作物不施用氮肥的情况,前茬作物残留氮素对后季小麦、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后季作物正常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前季作物残留氮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间比较发现,砂姜黑土试验地的氮素残留量大于砂壤土,且上层土壤残留比例较高.在后茬作物不追氮素的情况下,砂姜黑土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幅度较小,高于砂壤土;在后茬作物追氮的情况下,砂壤土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砂姜黑土.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季土壤残留氮素对下茬作物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下茬作物氮肥用量的增加这种增产效应不再明显.黏性土壤的保肥能力更强,但是对施入氮肥的敏感性较低.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阐述花青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机制,了解影响花青素合成的各类因子及其互作方式,本文归纳了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内部因子和外部因素,总结了光、温度、糖类和激素等调控
为了探究新疆不同春小麦品种的品质特性,建立可靠的小麦品质评价体系,为新疆春小麦品质综合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种的推广、选育及大规模的品质评价奠定基础.以9个新春系列小麦品
为明确生物炭不同施入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生物炭施入量设6个处理.于大豆开花期观测大豆株高,茎叶、根系鲜重和干重等地上、地下部分的主要农艺性状,
旨在为防御玉米低温冷害提供新技术.以玉米杂交种为材料,设计16个种子处理组别,包括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及复合溶液、超声波、种衣剂等.通过田间早播方式模拟低温胁迫,研究早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