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园洞人或是中国人直系祖先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带领的国际团队成功提取到田园洞人的核DNA和线粒体DNA。分析表明,田园洞人只携带着少量古老型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DNA,更多表现的是早期现代人的基因特征,且与当今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蒙古人种)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与现代欧洲人(欧罗巴人种)的祖先在遗传上已经分开,分属不同的人群。
田园洞遗址发现于2001年,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距离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约6公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这里进行发掘和研究,发现了包括下颌骨和部分肢骨在内的古人类遗骸和丰富的哺乳动物骨骼,并确定该古人类个体生存的时代为4万年前。
该项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以前通过考古学研究判断,现代人种在4至5万年前已经形成。但这一结论在分子层面缺乏证据。田园洞人DNA的测序分析显示,现生本土人群的直系祖先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的北京地区。”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创新点就是发明了化石DNA提取的新技术,科研人员从田园洞人的一块腿骨上提取到了核DNA和线粒体DNA。有关专家指出,新技术的应用,成功将含量仅占0.03%的人类DNA成功辨识并提纯出来,从而使田园洞人成为第一个能够获得核DNA的早期现代人。(据光明日报)※
企鹅是捕食高手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研究小组通过在南极企鹅背上安装微型摄像机,首次成功拍摄到了企鹅在海中捕食的情景,研究显示,企鹅是捕食高手。
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是13只体重约4千克、身高约50厘米的阿德利企鹅。研究人员将微型摄像机固定在企鹅背上,拍摄了它们约1个半小时的海中捕食行动。研究人员分析画面后发现,阿德利企鹅捕食的鱼类几乎都是博氏南冰鰧。在约1个半小时内,有的企鹅捕食了33条博氏南冰鰧。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鱼是企鹅的一种稳定的食物来源。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阿德利企鹅还是捕食磷虾的高手,动作之快超乎想象。遇到磷虾群的时候,阿德利企鹅会频繁小幅晃动头部,以每秒两只的速度持续吞吃磷虾。其中一只企鹅在拍摄期间里共捕食磷虾244只。研究人员推测,阿德利企鹅一天可捕食磷虾820克。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助教渡边佑基说:“如果气候变化导致南极海冰大小出现变化,企鹅能够稳定捕食的鱼类分布也会出现变化,这很可能对企鹅的生存产生影响。” (据新华网)※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带领的国际团队成功提取到田园洞人的核DNA和线粒体DNA。分析表明,田园洞人只携带着少量古老型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DNA,更多表现的是早期现代人的基因特征,且与当今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蒙古人种)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与现代欧洲人(欧罗巴人种)的祖先在遗传上已经分开,分属不同的人群。
田园洞遗址发现于2001年,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距离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约6公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这里进行发掘和研究,发现了包括下颌骨和部分肢骨在内的古人类遗骸和丰富的哺乳动物骨骼,并确定该古人类个体生存的时代为4万年前。
该项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以前通过考古学研究判断,现代人种在4至5万年前已经形成。但这一结论在分子层面缺乏证据。田园洞人DNA的测序分析显示,现生本土人群的直系祖先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的北京地区。”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创新点就是发明了化石DNA提取的新技术,科研人员从田园洞人的一块腿骨上提取到了核DNA和线粒体DNA。有关专家指出,新技术的应用,成功将含量仅占0.03%的人类DNA成功辨识并提纯出来,从而使田园洞人成为第一个能够获得核DNA的早期现代人。(据光明日报)※
企鹅是捕食高手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研究小组通过在南极企鹅背上安装微型摄像机,首次成功拍摄到了企鹅在海中捕食的情景,研究显示,企鹅是捕食高手。
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是13只体重约4千克、身高约50厘米的阿德利企鹅。研究人员将微型摄像机固定在企鹅背上,拍摄了它们约1个半小时的海中捕食行动。研究人员分析画面后发现,阿德利企鹅捕食的鱼类几乎都是博氏南冰鰧。在约1个半小时内,有的企鹅捕食了33条博氏南冰鰧。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鱼是企鹅的一种稳定的食物来源。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阿德利企鹅还是捕食磷虾的高手,动作之快超乎想象。遇到磷虾群的时候,阿德利企鹅会频繁小幅晃动头部,以每秒两只的速度持续吞吃磷虾。其中一只企鹅在拍摄期间里共捕食磷虾244只。研究人员推测,阿德利企鹅一天可捕食磷虾820克。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助教渡边佑基说:“如果气候变化导致南极海冰大小出现变化,企鹅能够稳定捕食的鱼类分布也会出现变化,这很可能对企鹅的生存产生影响。”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