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又在各民族的语言中发现出来。然而在高职院校英语的课堂上,文化教学的状况不尽理想,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和所用教材,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文化 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当和外国人交流时,如不了解其文化,很可能会困惑不解甚至发生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损失。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例如“comrade”(同志)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
  2.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因为听起来会很怪,或有距离感。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3.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而我们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没那么好”之类的话且感觉不好意思。
  4.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新编实用英语第三册unit 4 Cultural Stereotypes and Misunderstanding中作者也讲到了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5.打招呼。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问:“吃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刚学习英语时,课本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节日方面。双方都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8.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高职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方法
  
  1.明修栈道法。文化教学可以以显性方式进行。例如: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简史、英语习语、典故、肢体语等等,可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利用每一个西方的节日,给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风俗和习惯并组织相关活动。这种做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2.潜移默化法。文化教学也可以利用英文电影、英文故事、英文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潜移默化,从深层次挖掘其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多看或多听一些与英语国家有关的材料(书报、录音、电台、影片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听说等构建背景知识图式,从而再为阅读理解和交际服务。
  3.知己知彼法。对一种新文化的了解应该是建立在对本族文化了解的基础之上。对比分析既是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方法(毕继万,1998),它帮助人们认识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干扰,把握那些“貌合神离”、大同小异的部分,换句话说,教学中可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
  4.置身亲历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单纯的语言能力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习者的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了解文化差异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需,而课堂是实施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直接影响着交际能力的获得乃至语言学习的成效,外语教育者理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地铁建设及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就须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搞好地铁培训服务工作。  [关键词]院校地铁岗位培训 理念 内容 管理 保障 评估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地铁新线的不断建设,各地铁企业内部员工队伍建设和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同时还需要招聘大量不同专业的技术工人,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蒜氨酸的浓度.方法: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ODS-1(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100%水,流速0.5mL·min-1,柱温25℃,紫外
凯洛夫《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及其源泉。凯洛夫(1893~1978),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行政领导工作。他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说:“作为青年一代的教育、教养和教学的科学之教育学,也是社会科学”。他认为,教育学应当根据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发展,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集中体现在《教育学》一书中。他主编的《教育学》(19
天力保胶囊是由女贞子、蚕蛹等药材经精制加工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补肝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药理实验证实其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中女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