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应从“细”字下手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记叙文必定有好的细节描写。如果说故事情节是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描写便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情节才跌宕,人物才生动,环境才特别,文章才丰满,也才能愉悦人的心灵。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多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却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学生也一样,大都知道细节描写很重要,很能给文章增色,却不太知道如何才能做到“细”。本文试就如何从“细”字下手写好细节描写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观察要“细”,让画面精彩起来
  记叙文写作是把脑海中或模糊或清晰的画面转化为文字的过程,阅读好的记叙文总能感受到其画面的精彩,也就是说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有精彩的画面呈现给读者。画面是否精彩取决于有没有细节描写。如何才能让画面精彩起来?观察要细。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脑海的画面就不会清晰,脑子里的模糊或空白,用文字表达出来也绝不会清晰和精彩,所以细致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而这成功的标准是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文字能在脑海中呈现你想要表述的精彩画面。
  如果把人眼睛比作镜头,人用眼睛去观察生活就是像摄像机去拍摄场景一样。观察也好,拍摄也好,首先要选好角度。或平拍,或仰拍,或俯拍;或正面或侧面;或近或远,或明或暗……学校有一棵很高大的梧桐树,我经常用它来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带学生站在树下观察,到教学楼六楼观察,春天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观察,秋天满地落叶的傍晚时分去观察……其次,要讲究顺序。看事物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有时是可以安排的,比如你可以先看校门口左边有什么,再看右边有什么。但如果是一场车祸,你就没办法决定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了。然而描述是一定要有顺序的,描述的顺序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观察的顺序,为了让画面精彩,描述可以对“观察”进行剪辑。特写镜头也是观察的良器。特写镜头就是把细节放大,《范进中举》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像这样的描写之所以让人难以忘怀,就是作者善于把细微的动人之处加以放大展现,呈现给读者的是极为精彩的生动画面,一个趋炎附势、见钱眼开的市侩小人跃然纸上。
  二、受觉要“细”,让感受独特起来
  感受是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古人认为人有三受:乐受、苦受、舍受(即不苦不乐受)。学生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常常把自己处于一个旁观者,如“月亮出来了,圆圆的,照得大地明晃晃的”,这种描写平淡枯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调动受觉,只停留在观察(看)。
  如“天空下起了暴雨,雨水重重的砸在我的脸上,我的心情无比沉重。”这是一学生写考试失败后的心情。她写到雨,写到“砸”,从施受关系来看,这些都是施,“心情无比沉重”是受,但这受觉不够细。若是改为——“天空阴沉沉的,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鸣,下暴雨了。又重又急的雨滴砸在我脸上,生疼生疼的,和着泪水,沿着脸颊流到脖子上,流进衣服里,全身冷冰冰的,我仿佛跌进了冰窖里。想起那打满红叉的试卷,我的心情无比沉重。”这样写,既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场景,又表现了小作者独特真切的感受。又如写景,只写“阳光明媚,云在天上飘着。”只是纯粹描写客观事物,没有投射一丝一毫的主观感受。又如“看着那姹紫嫣红的花草像是对我笑,我也对它们笑了笑。”这一句是有进步了,至少懂得“互动”了,但“受”写得不彻底,无法让人停留下目光。如果能就“姹紫嫣红”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促动“我”何等内心变化,把这些心理感受明朗化、形象化,从而形成某种心理意蕴,就能把“笑”(这种受感)写得更美、更有情了。
  要善于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用入微的感觉(味、听、嗅、触、视)去感知外界,并抓住这些外界环境对“我”内心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外界环境引发个体内心发生的变化永远是独特的,训练捕捉这种独到的感受,并把它细腻描摹出来,文章何愁不动人。
  三、用语要“细”,让语言生动起来
  充满华丽辞藻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但好文章不一定都靠好词好好句。比如成语,在作文中,多使用成语可使文章语言优美、凝练,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底蕴的深厚与否,有时也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在记叙文中有时滥用概括力很强的成语,反而会冲淡语言的表现力,使之成为套话、空话,变为陈词滥调。如写人多拥挤,就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来形容;如写劳动,就用“热火朝天”“大汗淋漓”来表述;如写心情,就用“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来修饰。这样写,千人一面,毫无新意。请看这样的句子——“每到周末,妈妈非要我搞卫生不可,不然,她便大发雷霆,吵得我不得安宁……我干得大汗淋漓,我看看擦得干干净净的家具和窗户,又看看拖得很干净的地板,欣慰地笑了。”在这个句子里,成语“大发雷霆”“大汗淋漓”就显得过于模式化,不如不用成语,还原其意思,把妈妈生气的模样和我挥汗如雨辛苦劳动的景象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表现出来。例如——每到周末,当我想偷懒拒绝搞卫生时,妈妈那如雷般的大嗓门便会在耳边炸响:“还不快干活,这么大的人了……”下一秒她就出现在我面前,瞪着那本来很小被厚眼皮盖住的眯眯眼,伸出右手食指戳着我的脑门,厉声数落着不干家务不做作业啦,好多好多的我所犯的过错……若这样写,妈妈的形象、怒气、严厉就入木三分表现出来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贾平凹曾说过:“我们的学生,或者说我们在学生的时候,那是多么醉心成语啊!华词艳辞以为大气,情泄其尽以为得意。写起春天总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殊不知何和何暖的风日,何明何媚的春光!写起秋天,总是‘天高云淡’,‘气象万千’,殊不知又怎么个高淡的云天,怎么个万千的气象?”他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把“成语还原来写”。如把“天高云淡”写成“天很高,没有云,没有雾,连一丝儿灰尘也没有,晴晴朗朗的天空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其实,这样朴素的语言更显得生动优美。
  总之,细节描写应从“细”字上下功夫,只有细观察细感受,学会细表达,才能让文章生动传神。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历经近15个春秋的艰辛努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了.但如果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各行业将引入全面的竞争,我国的银行业也是如此,银行业的开放应服从于<服务贸易总协定>
期刊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日益增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回顾性分析了54例青年脑梗死,对其临床特征及病因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前行,因而个体经济的发展更要依赖于健全的人格发展,所以在社会发展中要求有着健全的人格。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人格教育对语文教学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并且人格教育也是开展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格教学的意义  1.人格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传统。  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语文学科,语文学科主要讲解人伦文化道德核心,通过传统教学中的礼乐诗书,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养成学生性格
新课程已实施良久,新的教学理念对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听课等途径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任然选择的是僵硬老套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
近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语。进入新时期,教师核心素养也就有了新的内涵。教师的核心素养影响了和谐高效课堂的建构,同时和谐高效课堂的建构又体现了教师的核心素养。  一、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教育部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就应具备教育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新要求意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会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医院急诊是抢救危、急、重病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易发场所,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护理纠纷,从数据统计中的概率上看,一般发生了医疗纠纷,牵涉到护理问题尤为突出。所以,作为急诊科护士就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爱岗敬业,全心全意
课堂教学是让中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主要路径,在语文教学中更是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如何建设高效课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践证明:只有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无疑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具备宏观的视野,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要素,并在微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正确地实施课
教师设计出一个好的板书不等于就有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却不能没有出色的板书。精美、考究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文章作者的"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