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浅析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育者认清目前初中教学现状,面向全体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为了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一、认清我国的教育现状
  1.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是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思维能力都是有差别的,在授课时不能一刀切,要知道,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数学思维能力稍微欠缺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来达到这一目的,把数学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让同学们互相帮助,这样既巩固了程度好的同学的知识,也锻炼了稍差学生的思维能力。
  2.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这一地位未能得到实现。教师在讲授新课或者试题时,完全凭借自己的方法来讲授知识点或者解题方式,还有的教师会将教参里的“非重点知识”和自认为很简单的知识直接省略不讲。殊不知,有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这样就打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的两级分化现象。
  3.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合理。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但初中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掌握数学知识。然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思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达到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习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
  1.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教师的引导就必不可少。在学习一些看似简单的新知识时,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圆规,观察一下圆规的构造,提出疑问,为什么圆规的一头是尖的呢?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圆,从而推导出“圆心固定位置”。然后观察圆规另一端,为什么有螺丝呢?为什么这个螺丝的松紧还是可以调节的呢?让学生将螺丝拧紧了画圆,然后再拧松了画圆,引導学生得出结论——“定点定长确定一个圆”。这样,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后习得数学知识,不仅知识记忆深刻,自信心还得到了提升,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做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激起学生的思考的。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3.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思考、创新。课本习题的通常解法往往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因而不一定是最简单的方法,教学时不能满足这一解法,对于有多种解法的习题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不同方向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求第二种解法、第三种解法乃至更多创造性的解法,引导学生做到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实际的数学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看到这个题目,答案一目了然,但是解题过程却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时该怎么办呢?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前提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解答,引导学生进行由答案推出解题过程的思考,让学生自己作出尝试,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这一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而数学作为逻辑性和生活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通过有限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无限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荣.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阳光——初中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09(08).
  [2]李明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小黄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1(05).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是“爱”的教育也是渗透着德育教育。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这种爱的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配合默契,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15-2  在素质教育的呼唤下,新课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