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萨嘎县罗波岗日地区中新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来源 :甘肃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波岗日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底斯花岗岩带南亚带,该区出露较大规模的二云二长花岗岩体。LA-ICP-MS U-Pb年龄结果表明,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15±0.19 Ma,表明上述岩体形成于新近纪中新世布尔迪尔期。二云二长花岗岩的w(SiO2)为71.77%73.05%,组合指数δ为1.762.23,A/CNK的比值为1.1141.213,A/NK的比值为1.361.54,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系列。在ORG标准化蛛网图中,二云二长花岗岩微量元素总体呈右倾富集特征,相对富集Rb,Ce,Hf,Sm,而亏损Nb,Zr。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富集型,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REE=98.92×10-6184.17×10-6,LREE/HREE=11.2425.16,(La/Yb)N=14.8556.98,轻重稀土分馏显著,Eu的负异常不明显。样品的Rb/Sr比值为0.340.60,大于0.32,TFeO+MgO+TiO2含量为2.53%3.05%,CaO/Na2O比值为0.320.41,说明罗波岗日二云二长花岗岩的源岩主要为来自于上地壳的砂质岩。与该区域的浅色花岗岩对比研究表明,罗波岗日地区二云二长花岗岩的成因,是在水等流体在伸展体制背景下沿着构造薄弱带迁移、聚集,在上地壳物质重新调整过程中,使得以砂质岩为主的源岩发生"湿"深熔作用,生成过铝质岩浆,最终结晶形成二云二长花岗岩。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中学校本综合艺术课程的教习对于学生的艺术学习具有关键性的启蒙教育,教师工作者们在此阶段要制定完善的教习计划,为学生们开设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探索学生个人艺术的发展
会议
目的 探索胆总管结石(CBDS)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胆囊炎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行ERCP术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