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人际交往;关心;界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4-0072-03
【作者简介】王峥磊,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是亲密需要,人际交往的愿望强烈,对友谊有着迫切的需要。青少年能否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对促进其社会功能发展极为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障碍。明确人际界限,把握人际交往的距离,掌握人际交往原则,对他们来说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际交往的距离,明确人际交往有界限。
2.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会如何交朋友,适度关心他人,尊重他人需要及想法。
【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暖心篇——感知关心不越界
教师:很高兴和同学们相遇在心育活动课堂,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游戏。
1.游戏:你拍拍,我拍拍。
(学生2人一组做游戏,一人站前一人站后。)
让我帮你捏捏肩呀,捏呀捏呀捏呀捏,我轻轻地捏,我重重地捏。(换个方向)
让我帮你捶捶背呀,捶呀捶呀捶呀捶,我轻轻地捶,我重重地捶。
教师:刚才被人捏肩、捶背有什么感觉?
学生:舒服、开心、热闹……
教师:很好,不管大家平时学习多么忙碌,空余时间帮同学捏捏肩、捶捶背,互相关心会让人感觉开心、舒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关于关心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游戏。
让我帮你揉揉腰啊,揉啊揉啊揉啊揉,我轻轻地揉,我重重地揉。
让我帮你拍拍屁股啊,拍啊拍啊拍啊拍,我輕轻地拍,我重重地拍。
老师:同学们,有困难吗?你觉得你能进行下去吗?
学生1:能,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学生2:不能,感觉不好意思。
教师:在刚才的游戏过程中,同学们因为肢体上不同部位的接触而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说到底,就是因为人心理上对他人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心理距离”。
2.播放“心理距离”动画视频。
亲密接触:相距约0.5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亲密关系中,如夫妻、情侣之间。
私人距离:0.5~1.5米,朋友、熟人间。
礼貌距离:1.5~3米,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
一般距离:3~7米,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看演出等。
教师: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会让彼此都感到舒服,关心一定要注意界限。
设计意图:课前先设置课堂规则,学生共同遵守。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存在界限。
二、烦心篇——剖析关心不越界
1.情景剧。
PPT出示:请每个小组代表自由选择下面的情景剧,选派组员进行表演,并依据剧情发展给这个情景剧加个结局。
(1)小强体育课上不小心受了伤,有的同学送来了创可贴,有的同学提出要背他回教室。
(2)章允很希望独立完成一道难解的数学题。思考很久后,刚有点眉目,同桌就热情地在一旁“指点江山”,告诉他解题思路。
(3)小婉看见自己的同班同学乐乐在校门口与一个帅气的陌生男孩一起离开,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地送去“关心”,告诉乐乐不要早恋,会影响学习……
教师:同学们觉得这些关心是否恰当?如果不适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同学感到温暖?
学生1:事例1比较恰当,当同学有困难时,适时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2:事例2不恰当,应该给对方空间,当对方解决不了或者向你求助时再进行帮助。
学生3:事例3不恰当,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不能轻易下判断,这时候所谓的帮助只会造成他人的反感。
教师: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有些关心是恰当的,而有些关心则超越了关心的界限,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反感。
2.敞开心扉。
觉察界限:列举几种你最不喜欢的朋友关心的情形。(小组讨论)
觉察小结:记下自己之前不了解或忽略的想法。
教师:你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你觉得同学刚才提到的最不喜欢的关心情形对你有什么启发?以后怎样能让同学感受到我们关心的温暖?
学生1:我觉得关心前应该首先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
学生2:关心应该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应该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关心应该力所能及并保持独立,尊重对方并把握好距离。刚才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在关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那古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否对我们有所启发呢?
3.借鉴古人。
播放朗诵录音:《孙权的“窥视墙”》
三国时期,吕蒙和孙权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吕蒙生病后,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了吕蒙休息。
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孙权,你会怎么做呢?
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了,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孙权不再每天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有人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为何不亲自去看望?”孙权回答:“我关心他并不是为了让他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4-0072-03
【作者简介】王峥磊,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是亲密需要,人际交往的愿望强烈,对友谊有着迫切的需要。青少年能否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对促进其社会功能发展极为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障碍。明确人际界限,把握人际交往的距离,掌握人际交往原则,对他们来说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际交往的距离,明确人际交往有界限。
2.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会如何交朋友,适度关心他人,尊重他人需要及想法。
【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暖心篇——感知关心不越界
教师:很高兴和同学们相遇在心育活动课堂,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游戏。
1.游戏:你拍拍,我拍拍。
(学生2人一组做游戏,一人站前一人站后。)
让我帮你捏捏肩呀,捏呀捏呀捏呀捏,我轻轻地捏,我重重地捏。(换个方向)
让我帮你捶捶背呀,捶呀捶呀捶呀捶,我轻轻地捶,我重重地捶。
教师:刚才被人捏肩、捶背有什么感觉?
学生:舒服、开心、热闹……
教师:很好,不管大家平时学习多么忙碌,空余时间帮同学捏捏肩、捶捶背,互相关心会让人感觉开心、舒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关于关心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游戏。
让我帮你揉揉腰啊,揉啊揉啊揉啊揉,我轻轻地揉,我重重地揉。
让我帮你拍拍屁股啊,拍啊拍啊拍啊拍,我輕轻地拍,我重重地拍。
老师:同学们,有困难吗?你觉得你能进行下去吗?
学生1:能,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学生2:不能,感觉不好意思。
教师:在刚才的游戏过程中,同学们因为肢体上不同部位的接触而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说到底,就是因为人心理上对他人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心理距离”。
2.播放“心理距离”动画视频。
亲密接触:相距约0.5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亲密关系中,如夫妻、情侣之间。
私人距离:0.5~1.5米,朋友、熟人间。
礼貌距离:1.5~3米,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
一般距离:3~7米,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看演出等。
教师: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会让彼此都感到舒服,关心一定要注意界限。
设计意图:课前先设置课堂规则,学生共同遵守。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存在界限。
二、烦心篇——剖析关心不越界
1.情景剧。
PPT出示:请每个小组代表自由选择下面的情景剧,选派组员进行表演,并依据剧情发展给这个情景剧加个结局。
(1)小强体育课上不小心受了伤,有的同学送来了创可贴,有的同学提出要背他回教室。
(2)章允很希望独立完成一道难解的数学题。思考很久后,刚有点眉目,同桌就热情地在一旁“指点江山”,告诉他解题思路。
(3)小婉看见自己的同班同学乐乐在校门口与一个帅气的陌生男孩一起离开,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地送去“关心”,告诉乐乐不要早恋,会影响学习……
教师:同学们觉得这些关心是否恰当?如果不适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同学感到温暖?
学生1:事例1比较恰当,当同学有困难时,适时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2:事例2不恰当,应该给对方空间,当对方解决不了或者向你求助时再进行帮助。
学生3:事例3不恰当,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不能轻易下判断,这时候所谓的帮助只会造成他人的反感。
教师: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有些关心是恰当的,而有些关心则超越了关心的界限,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反感。
2.敞开心扉。
觉察界限:列举几种你最不喜欢的朋友关心的情形。(小组讨论)
觉察小结:记下自己之前不了解或忽略的想法。
教师:你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你觉得同学刚才提到的最不喜欢的关心情形对你有什么启发?以后怎样能让同学感受到我们关心的温暖?
学生1:我觉得关心前应该首先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
学生2:关心应该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应该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关心应该力所能及并保持独立,尊重对方并把握好距离。刚才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在关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那古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否对我们有所启发呢?
3.借鉴古人。
播放朗诵录音:《孙权的“窥视墙”》
三国时期,吕蒙和孙权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吕蒙生病后,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了吕蒙休息。
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孙权,你会怎么做呢?
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了,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孙权不再每天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有人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为何不亲自去看望?”孙权回答:“我关心他并不是为了让他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