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三色翠松壶”的艺术价值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不同颜色是由泥料决定的,而泥料也是决定紫砂壶品质的重要因素, “三色翠松壶”以紫泥、黄金段、绿泥三种色泥制成,巧妙的搭配构成了此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 三色翠松壶;造型;寓意
  紫砂壶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泥料,紫砂泥料一般都要经过风化、粉碎、练泥、陈腐等加工过程。从原料的互配上看,紫砂泥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紫砂泥的基础色调有紫色、红色与黄色,分别被称作紫泥、红泥和段泥。各类紫砂泥矿层地质成因不同,加之深度各异,因此烧成温度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的色泽。富于想象力的古人也以各种专用词汇来描述这些色泽,比如“朱砂紫”、“暗肝”、“黛黑”、“桐绿”、“五色土”、“栗色”、“榴皮”、“水碧”、“天青”、“海棠红”、“葵黄梨皮”、“墨绿”、“沈香色”等等。
  不同历史时期的紫砂壶各具特色,其泥色和调砂特色也不尽相同。一件上乘的紫砂壶,壶体表面的肌理通常给人以触觉舒适之感,色泽愉悦人心,雅致迷人,赢得了茶客们的追捧。“三色翠松壶”(见图1)就是在这一理念下构思、创作出来的。这款紫砂壶以紫泥、黄金段泥、绿泥三种色泥制成,展现了翠松蕴含的勃勃生机。
  1 “三色翠松壶”的造型特点
  这款“三色翠松壶”采用了具有传统人文元素的翠松来表现壶器的造型,精湛技艺显露无遗,让人爱不释手。壶器以圆球造型为基础,壶盖亦圆,圆形底是对圆盖的呼应。另外,壶把、壶嘴、壶钮三个部位则均饰以苍松,呼应了主题。以三色装饰是此壶亮点之一,绿泥壶体,紫泥的壶把、壶嘴和壶钮,以及壶腹上黄金段泥色装饰的松针,在色泽上表现得尤其到位,让人赞不绝口。不仅如此,松枝高古苍遒,刻绘清晰有力,示人以生命力的顽强。
  2 巧妙的三色搭配
  “三色翠松壶”以紫泥、黄金段泥、绿泥三种色泥制成。其中,壶体采用了绿泥制作,绿泥的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所制壶器质感朴拙。绿泥产于黄龙山矿脉紫砂泥夹层,有“泥中泥”之称,其产量不多,泥质较嫩;用于制作壶体,则色泽青灰泛绿。壶把、壶嘴和壶钮采用紫泥制作,呈紫棕色。紫泥为黄龙山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分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为双气孔结构。原矿调砂泥质地纯净、砂质均匀、色泽润目怡人,泥色温润细腻。而壶腹上的松叶以黄金段泥色作为点缀,色泽明丽,予人以生命力。
  3 “三色翠松壶”的象征意义
  “三色翠松壶”以松树为创作素材,象征一种顽强的意志。不论在悬崖边的缝隙中,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松树不择条件,不畏寒暑,随时随地都能茁壮生长。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无忧无虑地生长,其生命力可谓强大,其于人要求可谓少,确实令人钦佩。
  4 结 语
  对于宜兴紫砂壶而言,大凡用本地优质泥料,无论何种色泥,如果每天沏茶,保养得法,天长日久,壶的表面都会渐渐生成包浆,温润光亮。可以说,养壶使壶更富有韵味和美感,更倾注了养壶人的个人情感。在养壶的过程中,人与壶共同成长、变化,从而共同获得美感。用心养壶,心境波澜不惊,如同气定神闲的老年,自然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发的美,虽光彩照人,但安靜含蓄,看上去赏心悦目又内敛安详。就像这款“三色翠松壶”,任岁月荏苒,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松树依旧顽强地面对生活,催人奋进,予人勇气。
  参 考 文 献
  [1]章燕.鉴别紫砂泥料的方法浅析[J].文艺生活,2015(2):30
  [2]沈建芳.宜兴紫砂壶泥料简述[J].文艺生活,2014(12):38
其他文献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即学习的直接动力源泉。通过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可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最大程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发展英语语言技能。本文以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新及改革等方面离不开创新性人才的支撑。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大力实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结
中国文化历经千年,夏、商两代以鬼神论,周以文德尚之,至于春秋则百家争鸣,自汉以降独尊儒术,释道相辅,从此儒、释、道三家思想相辅相成,构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意趣.
【摘要】现阶段,在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背景下,人们对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中议论文写作的序列化训练,更是成了高中语文日常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此,本文主要对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序列化训练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训练;教学策略  
<正>区块链具有诸多创新性的优点,在实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区块链的几个主要特征,初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向具体应用场景转化的可操作性,并对该技术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