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与曹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江南的梅雨还没有落,青青的梅挂满枝头,是为青梅。
  古往今来,与青梅相关的人和诗句多得难以赘述,但最懂青梅的非三国时曹操莫属。
  青梅,甚至被称为“曹公”。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因为味儿过酸,青梅只要在人的脑海中闪现,口中就会有津液不由自主地泛出,从而达到生津止渴的效果,同时还能调中除烦、醒神开胃。青梅的这些特点同中国古代唯物哲学的核心阴阳五行相吻合。在五行“木、火、土、金、水”中,肝属木,木生酸,酸生肝,青梅得木之气,与肝胆有关联。李时珍将其中缘由解释得很清楚:“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所谓曲直作酸也。肝为乙木,胆为甲木。人之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梅则津生者,类相感应也。”
  曹操对青梅情有独钟,与他的第三位夫人卞夫人有关。卞夫人在自己家乡的时候,喜爱青梅,随曹操迁入河南许昌后,没有机会欣赏和品尝青梅了,忍不住长吁短叹。曹操见状,忙派人从乡村移来许多梅树,种在相府附近的九曲河畔,形成一片梅林。每到梅子成熟,满园馥郁芳香,令人心花怒放。卞夫人也陶醉于梅海之中。曹操还用耐腐、耐湿的梅木,在梅林里建造了一间小亭,亲笔书写匾额“青梅亭”。
  曹操对出身倡家、曾以歌舞伎为生的卞夫人如此用心,除了被她的容貌和技艺吸引,还感动于她的有谋有识。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有人传出曹操已死的谣言,曹家上下大乱,很多旧部准备离去,是卞夫人站出来挽留,她说:“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她的真情留住了旧部,为曹操保存了力量。
  除了留下“望梅止渴”的成语外,还有一个“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广为流传。
  刘备未成气候时,在许昌被尊为皇叔,曹操邀刘备到青梅亭共饮,就青梅,饮煮酒,论时事。没想到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连筷子都掉在地上了。好在当时空中响起一声炸雷,刘备巧借雷声掩饰过去了,“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其实是掩饰了他“胸怀天下”的雄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这一节写得很细致,曹操的从容、狡黠、试探,刘备的伪装、周旋、机智,演绎了一场刀光剑影,浸染了梅香和酒香,直至肝胆、心脾。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曹操也是有“青梅竹马”的,且那“弄青梅”的女子也不一般,她就是天生丽质、博学多才、尤善诗赋、精通音律、声名远扬的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明姬,后因避司马昭的名讳,改为文姬。蔡文姬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曹操曾做过蔡邕的学生,常常出入于蔡邕府上,按照辈分跟年龄算,蔡文姬是曹操的学妹。
  有曹操这样的“骑竹马郎”,蔡文姬还是应该感到庆幸的。她初嫁当时河东望族卫家的卫仲道,不久因丈夫去世回到娘家;南匈奴入侵时,她又为匈奴左贤王所掳,为他生育了两个孩子。幸而曹操念念不忘师恩和年少深情,在统一北方后,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流落在南匈奴的她赎了回来,让她嫁给董祀,并对她和董祀的生活,也给予了接济和帮助。曹操的帮助,还让蔡文姬可以坚持发挥自己的才华,蔡文姬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感伤乱离”,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曹操的儿子曹植和后来的唐代诗人杜甫的叙事诗都受了蔡文姬的影响。
  曹操是懂得的,他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对蔡文姬是既敬重又爱慕的,虽然有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但并没有娶其为妻。最终,他成为蔡文姬坎坷命运里的一道亮光,让青梅竹马闪耀在了历史的注视中。
  選自《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看到一个视频,让敝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一位在研读中国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荷兰籍兼职埃及导游,哭着吐槽某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机场遇航班误点时不像外国乘客小声询问解决办法,而是大声嚷嚷着要求赔偿;到博物馆后,闪光拍照,触摸禁止触摸的展品,霸占于己有利之处、不顾阻挡别人视线,不听讲解员讲解,兀自扎堆聊天;不经允许,相机镜头随便对准个人或私人住宅……不一而足。老听说一些移民海外的中国
年前,通过朋友圈扫码,偶然进入一个鲜花团购群。鲜花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还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偶尔,在我的要求下,以情人节的名义,老公才会从沿街吆喝着卖花的小姑娘手里买下一支玫瑰花。潮流的春风沐浴着小城,也有几家花店在县城安家落户了。每次路过,我只是驻足隔着窗玻璃观望,那些娇艳欲滴的花儿吸引着我的目光,但我却不敢进入。我知道,什么东西只要是新鲜的,便是昂贵的,更别说是鲜花,千里迢迢运送
读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上“不与四时同”的六月西湖美丽荷塘风光。其实,不是所有的荷塘美景只有去江南才能看到,七、八月份的沛县汉城公园便是赏荷的极佳去处。“四面环水三面荷”的沛县汉城公园主建筑区———汉宫区旁边,便是“碧叶垂柳一拱桥”的荷塘了。花开有时,约好了似的,赶趟儿般竞相开放。百亩荷塘,如诗如画,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却有着“汉城
初识桃花潭的名字当在读高中时,这当然是来自于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当时,班上一位同学模仿李白写了一首题为《赠王同德》的诗,后两句是:“长淮涉水深千尺,不及同德送我情。”好在“淮”字与“德”字都是平声字,这两句诗从平仄上也就过了关。这是他送其在双沟中学初中同学的诗,他们的母校就在淮河岸边。从那时起,我对桃花潭的向往之情就像草芽一样“春风吹又生”。这次特意陪浩保一家铜陵访亲,前天下午游览了凤凰山,第
虽说音乐与文学本就有许多艺术感受上的相通之处,但你往往能从只言片语中读出作家生活痕迹的残余物,却很难从一首曲子里读出演奏者的人生。这也许是我不爱读作家忆往,却经常被音乐家的传记所吸引的原因,除了音乐,我几乎对他们一无所知。谈与大提琴相关的传记,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却是《她比烟花寂寞》的电影。这部由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传记改编的电影是对于她一生的成功再现:天赋、激情、癫狂,也许还有种种不可测的荒谬感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过一群争奇斗艳的女作家,她们首先运气好,率先获得开蒙识字的机会,若是字离她们远,被今天的我们记住的几率就几近于无了。老有人夸林徽因漂亮,她长相上其实并不像福州人。从老照片上看,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虽来自浙江嘉兴,却窄额、高颧、凸唇,一张橄榄状的脸怎么看都很福州。而林徽因脸无棱无角,反倒显出温婉柔媚的江南水乡质地。林徽因长得柔软,脾气据说却也火爆。火爆会不会是因为被周围男人众星捧月捧
好画在眼前,如同夏天傍晚送来一场及时雨,暑气尽消,一夜好眠。一今年夏天并不算很难过,似乎还没升起抱怨,就已接近大暑了。大约是整日在空调房里呆着,并不接触自然。出门的时候,偶尔汗流浃背,也是一路树荫庇护着,心生感激,不觉得很热。那天闲来翻看画册,读到朱屺瞻先生的西瓜图,忍俊不禁。他画一个盘子,装五块西瓜,旁边还散落两块,外加一把撕边破蒲扇,不经意的组合。西瓜红彤彤的艳丽,西瓜子用大墨点,黝黑黝黑的
唐代孟浩然的《春曉》是公认的千古名作,后人评价甚高。孟浩然是亚圣孟子的第三十三代孙,家学渊源甚深,而且勤奋用功,因此“少年舞文墨,属意在章句”。唐代科考的内容一般包括明经、词(诗)赋和策论。明经科是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诵和基本经义;策论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辞(诗)赋最见功力,也最受重视。孟浩然擅长诗赋,因此考进士看上去不过是小菜一碟。可不巧的是,开元十七年正月的这次礼部试,没有考辞赋。二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其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神话人物。书中的鸟兽,动辄好几个脑袋、好几条腿,动辄呼风唤雨,甚至可以祸国兴邦,显然是超现实的存在。有些人相信,《山海经》中记载的怪兽、异鸟,都是远古曾经确实存在过的。有人甚至认为,那些诡异的奇人异兽表现的实际上是外星生物。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说《山海经》中的记载“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强调此书的可信。
塞外飘雪的时候,江南的雨应该是冷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从宋词那长长短短的诗句里,读到的雨,也是冷的。此刻,塞外正飘着零星的雪花,三点两点,贴在脸上,有些微凉、柔润。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凉、养眼。想必此刻,江南也应该是潇潇春雨,带着些许寒意吧。我的脚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随处可见的辽文化遗迹。大辽帝国在这片土地鼎盛的时候,江南的那些诗人们,正用长长短短的诗句,吟咏着宋朝的草长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