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美术绘画活动,让孩子自由表达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孩子感受美、创造美的情趣,让孩子自由表达创作。
  关键词:有效;绘画;自由表达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孩子感受美、创造美的情趣,让孩子自由表达创作。如何有效开展美术活动,让孩子自由表达呢?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都喜欢做有趣的事,只要激发了兴趣,绘画才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妙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共鸣。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绘画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中国元素的京剧脸谱,民间艺术,剪纸,青花瓷等把他们投入到班级环境中,让孩子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美的视觉感受,培养美的敏感性,引发美的向往。如结合主题“热热闹闹”过新年,在教室贴上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染纸作品,挂上灯笼,让孩子们感受过年热闹的气氛,获得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表现欲望。
  二、更新观念,改变“模式画”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孩子画的太阳,都是固定的一个样,而且每幅作品都会出现一个太阳。我也发现许多孩子画毛毛虫形态都是一个圆圈后面加上几个半圆,完全一个样……这些让孩子形成了一个模式画的惯性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且孩子的作品也失去了创意,孩子也体验不到作画的乐趣。要想改变这种概念想象,老师就要转变观念,取消示范画,模式画,让幼儿多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事物的多面性、不同性,用喜欢的图形组合、添加、联想,开启幼儿的想象思维。如线条的联想:孩子们变出了彩条、栅栏、网、树等。圆形的联想,孩子们用圓变出了苹果、李子、鱼、糖、蝌蚪、螃蟹、等等多种多样的事物。变出的事物多了,孩子的想象能力也得到提高,他们也为自己美的发现而开心。
  三、注重观察,感受体验
  绘画过程离不开观察,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通过积极感受发现作品形式美、内容美。罗丹说过“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美的眼睛。”我们要启发孩子用他们的眼睛、耳朵、手、鼻及全身去感受,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作画的欲望。有一次,一个孩子发现教室有一条毛毛虫。于是我把毛毛虫放在一张纸上让孩子们观察,看一看,动一动,告诉我你的发现。孩子们有了许多的发现。毛毛虫身上有细毛,形状是长长的;头是尖的,尾部是圆的,身体是长长的,它有两只眼睛,有嘴巴;有七对足,都很短,前面三对是尖的,后面四对是半圆形的,爬行时后面两条腿推动身体往前,呈波浪形;有时会不动,它的身体可以扭动很软,有时会卷成一个圈像蜗牛的壳,有时会变成半圆形或椭圆形;它的头会抬起来左右探望;它会排便,排出的便是黑黑的小圆球,有时也会排出绿色的液体……每次发现孩子都很兴奋。有了观察后,孩子们开始创作画毛毛虫,没有示范,但是孩子的作品却丰富多彩。有的毛毛虫是直直的,拉了许多小便;有的是圆圆的圈在一起;有的正在树叶上爬行……可见,在观察体验后孩子们都能够随心表达,大胆创作,乐在其中。
  四、关注创新,自主创作
  蚂蚁是孩子所熟悉的昆虫,在画蚂蚁前,我让孩子们在家自己去观察蚂蚁,思考蚂蚁生活的地方,观察蚂蚁的形态特征。活动课时,再次观察各种蚂蚁的图片,引导孩子抓住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头、胸、腹部,一对触角,六条腿。重点感受动作不一,蚂蚁朝向不同,腿的造型也不同。画前启发孩子们思考,你的蚂蚁生活在哪里?他会做什么?孩子们有了蚂蚁的感受,了解了他的结构特点,心中有形象有体验,自然创新创作就水到渠成了。孩子们呈现的作品各具特色,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晨晨的画面:蚂蚁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去吻花香。亦云的画:蚂蚁藏在一朵大玫瑰花上,有两只蚂蚁在偷吃花蜜;有一只蚂蚁被人踩死了,去了天堂,一只蚂蚁在打洞钻土。朱朱的画:蚂蚁有一群,要下雨了,蚂蚁排着长队正在搬家。胡思文的画:有四只颜色不同的蚂蚁在玩游戏,一只蚂蚁一个动作,没有雷同。雷雷的画:漂亮的菊花上有一只蚂蚁,他是宝宝,菊花下是蚂蚁妈妈,她在花下守护宝宝。雨佳的画:一只蚂蚁掉河里了,其他蚂蚁在叫妈妈快来救他。毛家程的画:一只大蚂蚁(妈妈)带着一群小蚂蚁(宝宝)去找吃的。李潇的画:有的蚂蚁在爬树,有的在玩树叶,有的在树上吃苹果,其他的蚂蚁在树下躲猫猫。……这样的作品让我惊叹,孩子们完全是用画笔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关注评价,解读作品
  孩子的画,有时我们是看不懂的。蚂蚁画中俊飞的画面很乱,保育老师看到后扔到垃圾桶了,我发现后捡了起来。我请俊飞告诉我他画的什么?俊飞说:“地震了,房子破坏了,蚂蚁到处跑”。哦,原来如此!成人看不懂得画面却是孩子创新火花在迸发,所以不要放弃每幅孩子的作品,蹲下来去倾听,走进作品尤为重要。教师要给孩子机会解读作品,让孩子分享自己作品,或是把作品放到展示墙上,孩子间相互交流点评,在点评中了解作品,发现作品魅力,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
  孩子天生就有美的创造力,你给孩子播种的是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美术创作中我们要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更新观念,改变“模式画”注重观察,感受体验,关注创新,自主创作,关注评价,解读作品。只有这样才能陶冶孩子审美情趣,培养幼儿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孩子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其他文献
历史是沉睡的历史。未来,要靠我们这些醒着的人亲手打拼。  战争的号角已然沉寂,战士的遗体长眠于土地之下,历史的巨人沉睡多年。有人趁机妄图隐藏侵略的残骸,抹杀史书的铁证,遗忘战士的盔甲和鲜血。而我们,就是那巨人身旁的守护者,坚守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容置疑和动摇的历史,带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继续在大千世界里续写新的传奇。也许历史真的睡着了,但我们永远醒着。  我们永远记得,1840年,英国对闭关锁国的中国
期刊
朝阳从东方升起,河海从东方喷薄。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沧桑,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国。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中国要想自强,中国要先自信。  中国自信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里。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碾压金砖碧瓦,无论战火的硝烟怎样破碎似锦繁华,中国,仍在。牧童吹笛仍在,烟波翠柳仍在,大漠秋声塞草肥也在。白马秋风塞上,杏
期刊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我们创设生活环境前,我们先从班级幼儿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和生活经验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随后进行班级生活环境创设的想法和思考。教师在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环节中的观察,将幼儿产生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照片、标记、图文等不同形式,将其布置到生活环境中,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操作后,帮助幼儿解决问难,使幼儿从环境中直接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由于年龄特性与生活体验的影响,对于未知的知识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与求知欲望,渴望在创新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学生 的认可;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健全、思维状态比较活跃,使得孩子们总喜欢在自己人文合理的认知空间内解决问题,进而在标新立异中释放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既可以更好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
期刊
摘 要: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指导;自主阅读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我国,电视几乎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还有不少家庭拥有了电脑。电视、网络上更多的是有声有色的活动图象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在我国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英语教学;高职高专  前言  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分水岭。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使高中历史学科受关注度不断攀升。基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优化视角理念、以多元化授课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其中,尤其应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其使命感,为新时期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理性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展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问题探究。  关键词:高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在新课标与教材的启用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从新的方向探索教学,如何能充分的发挥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如何使学生在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纵深地推进,小学生低龄化得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平均在六岁左右,这部分心理和生理都还十分稚嫩的孩子,要让他们一下子去承担小学较为繁重的语文学习任务,这对每个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不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每个从事低段教学的语文教师来说,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较快地转换角色,全身心融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来,这无疑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校互动的方式逐渐多了起来,不仅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也能兴盛学校的阅读风气,更是促进了老师们的教学。但是在部分农村小学,家校在交流沟通中新理念的意识还不是很强,还是停留在单一的电话交流和面对面谈话交流中,这就造成了家校沟通较少与不方便,最后也许就造成了阅读教育的盲区,不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家校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讨进行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