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身穿一件横格T恤,下身穿一条藏蓝色的裤子,质朴的打扮结合一副简单的眼镜,坐在记者面前的孙铁军凸显出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他侃侃而谈,很快把记者的思绪带入他的工作环境——北京郊区的荒山荒坡。
孙铁军告诉记者,北京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多风沙。风沙带来的地表裸露、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虽然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下了不少工夫,如倡导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但是,植树造林对于现状62%是山区的北京来说,并不适合全面推广。有些地方如荒山荒坡,种植生态草的效果远远优于植树,生态草节水、成本低、易于推广。孙铁军说:“生态草的研究种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变电场绿化难度不小
2005年,是孙铁军的科研成果在郊区推广的起步阶段。他接受的第一个项目是“顺义50万千瓦高压变电厂厂区绿化”。这个项目也是北京市科委的项目,他得到了2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一个项目,就给了孙铁军一个下马威。因为变电场不同于其他场合,对于厂区绿化的具体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对方提出,地面扬尘和地表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设备老化,影响供电设备安全。变电场总经理对孙铁军提出了几点要求:一不能搞草坪,因为草坪要经常浇水,夏季气温较高时浇水产生的水雾严重影响变电设备的安全;二不能种植灌木,因为灌木茎杆较高,同样会带来风险;三是尽快见效果。
既不能搞草坪,又不能种植灌木,还得覆盖地皮搞绿化,那该怎么办呢?孙铁军对总经理说:“搞生态草,不搞草坪。生态草本身抗病性强、抗贫瘠土、耐低温,适合变电场绿化。”孙铁军与对方接触了几次,经与对方协商,对方愿意在厂区划出一小片地来搞实验。试验区有了,但是孙铁军没有任何资料可查,因为生态草的研究种植是一门新的学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毕竟有了实践的机会。孙铁军和他的项目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实验,从选种、种植、分析数据到最后的品种选定,都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一共历时2年半,最终经选定的品种为草地雀麦。草地雀麦符合合作方的要求,具备改变周围环境温度、抗旱、耐低温、抗贫瘠土等特点,每年仅需浇灌一次至两次水,大大改变了变电站周围地表温度和春季起尘的现状。
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项目就取得成功,使孙铁军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他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获取了许多科学数据,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农民放羊把生态草啃了
孙铁军的第二个生态草推广项目是密云水库周边绿化。北京的老百姓都知道,近年来,由于城市大量用水、自然降水量匮乏,导致密云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河床大面积裸露,形成新的荒坡荒滩。密云水库管理局找到孙铁军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向科研工作者求助,希望他们出手,解决库区周边地表大面积裸露的问题。最终,院里把任务交给了孙铁军。
孙铁军迅速赶到密云水库了解情况。他说,库区周边地表大面积裸露造成的不良后果有两种,一是附近农民纷纷圈地抢种玉米,外行人以为,种粮食不是很好吗,土地闲着也是闲着?其实不然,种玉米要施化肥,要使用杀虫剂,而降水时,化肥、农药会流入水库,对水质造成污染。就是秋收后落在地里的秸秆,腐烂后同样会对水库造成污染。之所以国家明文规定,水库周边一定距离内不能种植农作物,道理就在这里。第二种后果是有些裸露地表坡度大、养分贫瘠,寸草不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这个项目,孙铁军遇到的第一个遇到的难点是农民不肯离开库区,不放弃他们非法圈来的玉米地,任你苦口婆心百般劝导,农民就认一个死理儿——玉米是自己家的。更有甚者,水库管理局在得到法律支持准备推掉玉米时,有些农民竟躺在铲车下不走。不得已,水库方面只得再次与农民协商,给予农民们适当的“补偿”才算了事。
然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玉米地的问题刚处理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态草长出来后,孙铁军和几个同事来查看生态草的生长状况,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地表土又露出来了!经向水库管理局询问,才得知是被周边农户的养的羊啃光了。生态草被啃食得不足2厘米高。当地水库管理人员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农民跟管理人员打游击,管理人员前脚走,农民赶着羊后脚就来了。
只能面对现实。孙铁军和同事取了几份土样检测数据,发现即便生态草被羊啃了,水土流失保持率仍然在70%以上,有的地块甚至达到90%,比没有种植生态草的地区高出许多。孙铁军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他笑着说:“我推广生态草的信心反而更坚定了。羊啃就啃了吧,只当提供饲料了。”
万亩生态草好像大草原
就在记者采访孙铁军的前一天,延庆县林业局还给北京市农林科研院打电话,请孙铁军去洽谈新的合作项目。
孙铁军说:“现在,我们的工作好做多了。以前是观念问题,只要一提绿化,大家的观念就是植树造林,生态草种植不被重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种树,有些地方只有种草才能有效覆盖地表,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延庆县林业局之所以来电话找到孙铁军,一是因为搞林业的人观念转变较快,二是因为双方前几年曾有过几次愉快的合作。
第一次合作,是延庆县一条荒沟的绿化工程。
这条荒沟是天然形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沟内曾经绿水长流。近些年因为地下水位降低、降雨量减少等原因,导致沟内干涸。孙铁军说:“沟的平均宽度三四十米,最宽的地方约七八十米,长度则一眼望不到头,沟底布满了石头。当地农民曾经在沟内实施绿化,往沟底垫土,种植速生林,但效果不理想,雨水一来,立刻把土冲得精光,林木很难成活。”孙铁军沿着沟底考察,决定种植生态草。生态草今年种植,明年就能变绿,比林木见效快。而且人工种植生态草还可以打时间差,在延庆地区,野生杂草5月份才泛青,而孙铁军推广的生态草,4月份就见绿了。
第二次合作项目是改善官厅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延庆县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南北东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形成一个盆地结构。延庆县的年降水量仅有300~400毫米,是市区降水量的一半,且土壤质地多为荒坡地、砾石地,在这种地表上植树造林,通常的结果都是得不偿失。 此时的孙铁军,工作起来已经胸有成竹了,经与延庆林业局商议,他们在官厅水库下游种植了上万亩草地雀麦,现在,官厅水库周边裸露的荒坡和砾石地早已被万亩生态草覆盖,远远望去,像天然的大草原一般。
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饲料
官厅水库绿化项目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收获。
原来,一到秋天,当地林业部门发愁了,生态草茎高一米多,入秋后枯黄了,成了火灾隐患。割掉吧?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真的割完了,干草有上千吨,怎么处理?还有,倒伏的生态草腐烂周期较长,它遮挡地下苗圃所需要的阳光,致使地表温度不够,对植物下一年的生长形成不利因素。孙铁军立刻申请了一个课题,力图在既改变生态环境,又消除火灾隐患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思来想去,孙铁军最终提出一个方案,在生态效益上建立经济效益,换句话说,既考虑林业局的利益,又照顾周边农民的利益。因为他在琢磨方案的时候,听到了农民的抱怨,他们说:“这么好的草场,干嘛不让我们的牲口来吃啊?总比烂在地里强吧?”
这不就是最佳结合点吗?孙铁军把自己的想法与林业局沟通,得到了林业部门认可。林业局决定,针对北京郊区家畜多的特点,为当地周边农户提供优良牧草。从那以后,每逢秋天,当地农民赶着车,开着三蹦子高高兴兴地蜂拥而来,林业局只需派几个工作人员,给农民强调强调注意事项,如不能吸烟、留多高的茬儿等就行了。
当2012年延庆林业局再次实施绿化工程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孙铁军。
背负百斤徒步两小时
孙铁军的科研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要隔三差五地往郊区跑,去取土样和水样,回来后作分析对比,以取得水土流失前和使用生态草治理后的科学数据。
取样工作分为治理前和治理后,实验地点都是在北京的远郊区县。从城里出去的时候开车,但到了现场,往往是崎岖的山路,车子只能扔在路边,下车步行。来回两个多小时是家常便饭,要命的是,每个人都要背着几十公斤的土样或水样,因为一份土样重量500克,每次取样每人都得背负几十份甚至100多份。还有水样,一份装满一个矿泉水瓶,也要几十份,再赶上雨天路面泥泞,那个艰苦卓绝的劲头,简直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差不多。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每一场雨停后立即对实验地进行采样,在做水库的项目时,水库周边湿地很多,经常会有技术人员陷入湿地里面,给取样工作增添了不少危险。到了实验地点后,孙铁军和同事需要在实验径流池里取水样,径流池是一个深2米左右的水池,水池中都是泥水混合物,浑浊不堪,好几次都从径流池里捞出蛇来,把大家吓一跳。
常年的超强度劳动对身体健康无疑会带来不利影响。他们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之前没回过北京。有一天,孙铁军的司机佯装愤怒和他开玩笑,说:“头一年我跟着您干的时候,是轻度脂肪肝,第二年我检查是中度脂肪肝。我想了想,觉得我这个脂肪肝是您引起的。”孙铁军一脸的迷惑,问:“这话怎么说的?”司机说:“您想啊,咱们每次去郊区,大清早出去,大半夜回来,半夜11点之前没正经吃过一顿晚饭。回来大部分饭馆都关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们饿得甩开腮帮子使劲吃,吃完了进家门倒床上就睡,一肚子的吃食儿不消化。时间长了,咱不得脂肪肝谁得脂肪肝?”孙铁军这才恍然大悟,是啊! 自己也是脂肪肝,而且是重度。
孙铁军说:“受点儿累没什么,咱干的就是这份工作,只要能看到我们研究的生态草在北京大面积推广,我们就知足了。”
孙铁军告诉记者,北京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多风沙。风沙带来的地表裸露、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虽然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下了不少工夫,如倡导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但是,植树造林对于现状62%是山区的北京来说,并不适合全面推广。有些地方如荒山荒坡,种植生态草的效果远远优于植树,生态草节水、成本低、易于推广。孙铁军说:“生态草的研究种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变电场绿化难度不小
2005年,是孙铁军的科研成果在郊区推广的起步阶段。他接受的第一个项目是“顺义50万千瓦高压变电厂厂区绿化”。这个项目也是北京市科委的项目,他得到了2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一个项目,就给了孙铁军一个下马威。因为变电场不同于其他场合,对于厂区绿化的具体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对方提出,地面扬尘和地表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设备老化,影响供电设备安全。变电场总经理对孙铁军提出了几点要求:一不能搞草坪,因为草坪要经常浇水,夏季气温较高时浇水产生的水雾严重影响变电设备的安全;二不能种植灌木,因为灌木茎杆较高,同样会带来风险;三是尽快见效果。
既不能搞草坪,又不能种植灌木,还得覆盖地皮搞绿化,那该怎么办呢?孙铁军对总经理说:“搞生态草,不搞草坪。生态草本身抗病性强、抗贫瘠土、耐低温,适合变电场绿化。”孙铁军与对方接触了几次,经与对方协商,对方愿意在厂区划出一小片地来搞实验。试验区有了,但是孙铁军没有任何资料可查,因为生态草的研究种植是一门新的学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毕竟有了实践的机会。孙铁军和他的项目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实验,从选种、种植、分析数据到最后的品种选定,都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一共历时2年半,最终经选定的品种为草地雀麦。草地雀麦符合合作方的要求,具备改变周围环境温度、抗旱、耐低温、抗贫瘠土等特点,每年仅需浇灌一次至两次水,大大改变了变电站周围地表温度和春季起尘的现状。
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项目就取得成功,使孙铁军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他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获取了许多科学数据,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农民放羊把生态草啃了
孙铁军的第二个生态草推广项目是密云水库周边绿化。北京的老百姓都知道,近年来,由于城市大量用水、自然降水量匮乏,导致密云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河床大面积裸露,形成新的荒坡荒滩。密云水库管理局找到孙铁军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向科研工作者求助,希望他们出手,解决库区周边地表大面积裸露的问题。最终,院里把任务交给了孙铁军。
孙铁军迅速赶到密云水库了解情况。他说,库区周边地表大面积裸露造成的不良后果有两种,一是附近农民纷纷圈地抢种玉米,外行人以为,种粮食不是很好吗,土地闲着也是闲着?其实不然,种玉米要施化肥,要使用杀虫剂,而降水时,化肥、农药会流入水库,对水质造成污染。就是秋收后落在地里的秸秆,腐烂后同样会对水库造成污染。之所以国家明文规定,水库周边一定距离内不能种植农作物,道理就在这里。第二种后果是有些裸露地表坡度大、养分贫瘠,寸草不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这个项目,孙铁军遇到的第一个遇到的难点是农民不肯离开库区,不放弃他们非法圈来的玉米地,任你苦口婆心百般劝导,农民就认一个死理儿——玉米是自己家的。更有甚者,水库管理局在得到法律支持准备推掉玉米时,有些农民竟躺在铲车下不走。不得已,水库方面只得再次与农民协商,给予农民们适当的“补偿”才算了事。
然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玉米地的问题刚处理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态草长出来后,孙铁军和几个同事来查看生态草的生长状况,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地表土又露出来了!经向水库管理局询问,才得知是被周边农户的养的羊啃光了。生态草被啃食得不足2厘米高。当地水库管理人员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农民跟管理人员打游击,管理人员前脚走,农民赶着羊后脚就来了。
只能面对现实。孙铁军和同事取了几份土样检测数据,发现即便生态草被羊啃了,水土流失保持率仍然在70%以上,有的地块甚至达到90%,比没有种植生态草的地区高出许多。孙铁军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他笑着说:“我推广生态草的信心反而更坚定了。羊啃就啃了吧,只当提供饲料了。”
万亩生态草好像大草原
就在记者采访孙铁军的前一天,延庆县林业局还给北京市农林科研院打电话,请孙铁军去洽谈新的合作项目。
孙铁军说:“现在,我们的工作好做多了。以前是观念问题,只要一提绿化,大家的观念就是植树造林,生态草种植不被重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种树,有些地方只有种草才能有效覆盖地表,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延庆县林业局之所以来电话找到孙铁军,一是因为搞林业的人观念转变较快,二是因为双方前几年曾有过几次愉快的合作。
第一次合作,是延庆县一条荒沟的绿化工程。
这条荒沟是天然形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沟内曾经绿水长流。近些年因为地下水位降低、降雨量减少等原因,导致沟内干涸。孙铁军说:“沟的平均宽度三四十米,最宽的地方约七八十米,长度则一眼望不到头,沟底布满了石头。当地农民曾经在沟内实施绿化,往沟底垫土,种植速生林,但效果不理想,雨水一来,立刻把土冲得精光,林木很难成活。”孙铁军沿着沟底考察,决定种植生态草。生态草今年种植,明年就能变绿,比林木见效快。而且人工种植生态草还可以打时间差,在延庆地区,野生杂草5月份才泛青,而孙铁军推广的生态草,4月份就见绿了。
第二次合作项目是改善官厅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延庆县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南北东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形成一个盆地结构。延庆县的年降水量仅有300~400毫米,是市区降水量的一半,且土壤质地多为荒坡地、砾石地,在这种地表上植树造林,通常的结果都是得不偿失。 此时的孙铁军,工作起来已经胸有成竹了,经与延庆林业局商议,他们在官厅水库下游种植了上万亩草地雀麦,现在,官厅水库周边裸露的荒坡和砾石地早已被万亩生态草覆盖,远远望去,像天然的大草原一般。
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饲料
官厅水库绿化项目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收获。
原来,一到秋天,当地林业部门发愁了,生态草茎高一米多,入秋后枯黄了,成了火灾隐患。割掉吧?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真的割完了,干草有上千吨,怎么处理?还有,倒伏的生态草腐烂周期较长,它遮挡地下苗圃所需要的阳光,致使地表温度不够,对植物下一年的生长形成不利因素。孙铁军立刻申请了一个课题,力图在既改变生态环境,又消除火灾隐患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思来想去,孙铁军最终提出一个方案,在生态效益上建立经济效益,换句话说,既考虑林业局的利益,又照顾周边农民的利益。因为他在琢磨方案的时候,听到了农民的抱怨,他们说:“这么好的草场,干嘛不让我们的牲口来吃啊?总比烂在地里强吧?”
这不就是最佳结合点吗?孙铁军把自己的想法与林业局沟通,得到了林业部门认可。林业局决定,针对北京郊区家畜多的特点,为当地周边农户提供优良牧草。从那以后,每逢秋天,当地农民赶着车,开着三蹦子高高兴兴地蜂拥而来,林业局只需派几个工作人员,给农民强调强调注意事项,如不能吸烟、留多高的茬儿等就行了。
当2012年延庆林业局再次实施绿化工程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孙铁军。
背负百斤徒步两小时
孙铁军的科研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要隔三差五地往郊区跑,去取土样和水样,回来后作分析对比,以取得水土流失前和使用生态草治理后的科学数据。
取样工作分为治理前和治理后,实验地点都是在北京的远郊区县。从城里出去的时候开车,但到了现场,往往是崎岖的山路,车子只能扔在路边,下车步行。来回两个多小时是家常便饭,要命的是,每个人都要背着几十公斤的土样或水样,因为一份土样重量500克,每次取样每人都得背负几十份甚至100多份。还有水样,一份装满一个矿泉水瓶,也要几十份,再赶上雨天路面泥泞,那个艰苦卓绝的劲头,简直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差不多。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每一场雨停后立即对实验地进行采样,在做水库的项目时,水库周边湿地很多,经常会有技术人员陷入湿地里面,给取样工作增添了不少危险。到了实验地点后,孙铁军和同事需要在实验径流池里取水样,径流池是一个深2米左右的水池,水池中都是泥水混合物,浑浊不堪,好几次都从径流池里捞出蛇来,把大家吓一跳。
常年的超强度劳动对身体健康无疑会带来不利影响。他们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之前没回过北京。有一天,孙铁军的司机佯装愤怒和他开玩笑,说:“头一年我跟着您干的时候,是轻度脂肪肝,第二年我检查是中度脂肪肝。我想了想,觉得我这个脂肪肝是您引起的。”孙铁军一脸的迷惑,问:“这话怎么说的?”司机说:“您想啊,咱们每次去郊区,大清早出去,大半夜回来,半夜11点之前没正经吃过一顿晚饭。回来大部分饭馆都关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们饿得甩开腮帮子使劲吃,吃完了进家门倒床上就睡,一肚子的吃食儿不消化。时间长了,咱不得脂肪肝谁得脂肪肝?”孙铁军这才恍然大悟,是啊! 自己也是脂肪肝,而且是重度。
孙铁军说:“受点儿累没什么,咱干的就是这份工作,只要能看到我们研究的生态草在北京大面积推广,我们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