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解海南近岸砗磲资源动态变化,于蜈支洲岛周边海域选取5个代表性站位,自2017-2020年采用断面调查的方法,开展了砗磲资源评估、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显示:(1)各站位砗磲密度为0-30.00×10-2 ind./m2,且主要分布于3m水深,在该水深区域,站位3和站位11砗磲密度最高,站位4次之,站位9和站位13最低,统计学分析表明砗磲密度与站位呈显著相关性(P<0.05).(2)2017年,蜈支洲岛海域四种规格砗磲(壳长<5 cm、5-10 cm、10-15 cm和≥15 cm)均
【机 构】
:
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海口 5702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海南近岸砗磲资源动态变化,于蜈支洲岛周边海域选取5个代表性站位,自2017-2020年采用断面调查的方法,开展了砗磲资源评估、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显示:(1)各站位砗磲密度为0-30.00×10-2 ind./m2,且主要分布于3m水深,在该水深区域,站位3和站位11砗磲密度最高,站位4次之,站位9和站位13最低,统计学分析表明砗磲密度与站位呈显著相关性(P<0.05).(2)2017年,蜈支洲岛海域四种规格砗磲(壳长<5 cm、5-10 cm、10-15 cm和≥15 cm)均有分布,2018-2020年,未发现壳长≥15 cm的大规格个体.(3)尽管温度及各水质因子均与砗磲密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水体硝酸盐NO3-浓度与砗磲密度相关系数最高(0.29).(4)砗磲主要分布于活珊瑚底质(66.67%),其次为礁石(24.24%),砂石底质最低(9.09%).(5)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存在相关性,空间上,站位3的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相关性高于站位11;时间上,2020年砗磲外套膜颜色与周边底质B值相关系数R高于2017年(0.899 vs.0.712).研究首次开展了海南岛近岸海域砗磲资源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其结果可为砗磲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城市湖泊普遍面临富营养化问题,许多湖泊甚至处于超富营养状态.鉴于其在供水、气候调节、景观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水质提升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对于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超富营养城市湖泊——武汉南湖为例,尝试通过围隔构建、鱼类清除、水生植被重建等生态措施改善示范区水质,探究超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于2019年8月至12月在示范区进行实验.结果 表明:(1)示范区修复措施实施后,挺水植物植株高度显著增加(P<0.01),芦苇平均株高由0.7m增加至1.2 m,香蒲的新生叶片在种植后5
尖笔帽螺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翼足类生物,在食物网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2020年7月,大亚湾出现高密度尖笔帽螺,给当地生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文章利用浮游生物成像仪(PlanktonScope),以定点的方式对大亚湾西南海域的环境因子与尖笔帽螺密度进行采样,并对大亚湾高密度尖笔帽螺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在水平方向上,尖笔帽螺主要分布于西部湾口及长湾附近海域,其他海域分布相对较少;在垂向上,尖笔帽螺多分布于高温低盐的表层,低温高盐的下层水体分布较少;体长分布方面,湾口西部及其北侧海域尖笔帽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