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活用品 助力化学实验教学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j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自然类学科,实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化学又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借助生活用品助力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好化学,提升他们的实验水平.
  关键词:生活用品;实验教学;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87-0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使其在实验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借助部分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药品或仪器,增进生活同化学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枯燥的化学探究中收获更多乐趣,助力他们更好的探索化学奥秘.
  一、合理利用生活用品,代替化学实验用品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实验药品并非一定要靠实验室中提供的相关用品才能能够进行操作,也可以利用一些其它用品来代替,首先是生活用品,主要原因是易于获取和使用.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生活用品代替化学实验用品,指导学生借助生活用品来进行实验,使其同样得出预期效果,促使他们顺利探索出结果.
  在开展“溶液的形成”教学时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生活用品代替,如:用红墨水代替红色的品红溶液,蓝墨水代替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菠萝啤代替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紫薯汁代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食盐水代替无色的氯化钾溶液,搭配导语,这些颜色各异的液体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交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几种固体物质如粉笔灰、白砂糖、食盐等生活用品,分别放到适量的水中,使其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同时搭配Flash动画,让他们直观看到固体微粒在水中的扩散.
  如此,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生活用品溶液来代替化学试剂,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借助生活用品进行实验,调动他们获取更多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学习效率更高.
  二、巧妙运用生活用品,制作化学实验仪器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仪器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基本硬件条件,要求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就需以有效安全的仪器为前提,而仪器同样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用品,助力实验的操作与完成.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可巧妙运用部分生活用品来制作实验仪器,引领学生借助生活用品设计与操作实验,从而促进他们轻松、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在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时,教师需事先准备好一些生活用品制作化学仪器,如:用玻璃瓶作为烧杯,吸管作为导管,筷子作为搅拌棒等,谈话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的,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同步演示用吸管吹玻璃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實验,学生看到石灰水会变浑浊,让他们思考、讨论后得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结论.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先观察蜡烛外表,再点燃蜡烛,用1个冷干燥的玻璃瓶罩在上方,将1根小木棒放在蜡烛火焰中1秒钟,使其观察现象与探讨结论.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巧妙运用生活用品制作化学实验仪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使其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科学应用生活用品,优化实验操作流程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部分实验操作起来步骤较多,比较繁琐,容易出现失误或错误现象,不仅影响实验效果,还不利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实验教学也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功效.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围绕探究主题科学应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或改进,让现象更为直观,提升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以“原子和分子”教学为例,探究分子的运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分子运动的实验,运用废弃日光灯管、浓盐酸、浓氨水、塑料瓶盖、紫色石蕊试液、白纸、刻度尺与胶头滴管等生活和实验室用品.具体操作如下: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标出数字1~8,白纸纵向折叠中间略有凹陷,放在水平放置的废旧日光灯管内;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紫色石蕊试液滴在白纸一端的凹陷处,另外一端稍稍抬起,让白纸均匀浸透;在日光灯管左端滴入适量浓氨水,右端滴入适量浓盐酸,用塑料瓶盖封闭两端;1分钟后,白纸上的数字从1向右变红,由8向左逐渐变蓝,数字7的位置产生浓烟;颠倒灯管是3处充满白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科学应用生活用品完成对分子运动的探究,不仅取材简便,实验现象也较为明显,能够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
  四、借助生活用品优势,完善化学实验操作
  生活用品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来源广泛,有着广阔的取用空间,能够对初中化学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提供更多用品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包括药品、试剂、器材和设备等多个方面,保证实验操作的完整性.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实验课堂上,可充分借助生活用品的优势,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操作,助推他们轻松探究出实验原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认知.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准备好以下生活用品:塑料水瓶、长短不同的2支蜡烛、细铜丝、丝袜、橡皮塞、木筷、玻璃小瓶、胶水、细线等,搭配实验室用品操作实验,按照图1所式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既定步骤操作实验.该装置主要由以下优点:能够通过推拉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实验证明水或二氧化碳均不会让紫色石蕊试纸变色,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以后的生成物则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色;石灰水变混浊能够很好地说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短、长蜡烛的先后熄灭可很好地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把整个实验完整地结合起来.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充分借助生活用品的优势,利用一些易于获取的生活用品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完美地整合起来,确保实验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完善实验.
  五、灵活采用生活用品,拓展实验探究范围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操作通常在教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依据教材固有的实验药品、器材与步骤操作与完成,显得机械无趣、枯燥乏味,他们的自主意识与发散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这时初中化学教师可灵活采用生活用品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适当拓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范围,有效提升他们的化学探究水平.
  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中,当学习完教材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家庭化学实验任务——探究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面对这一典型的生活化实验,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的做法大不相同,有的把食物放在碗、盘子、水杯中,或直接放在桌面上,他们选择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如:馒头、玉米糁、大米、面包、土豆、红薯、香蕉、苹果等.因为学生所检测的食物大不相同,得出的检测结果自然也不相同,在实验完成后,他们将会相互讨论,对彼此研究的对象产生好奇之心,比较是否重复,检测结果是否一样等.随后要求学生继续检测食物,尝试测定检测对象中的淀粉含量,提升实验深度.
  上述案例,教师灵活采用生活用品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化学研究范围,使其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会分析生活问题,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借助生活用品助力实验教学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教师需围绕实验主题与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药品与仪器,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其切实感到化学实验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崔红莲,李洁.浅谈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的改进与补充[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32-34.
  [2]陆春华.用生活用品改进初中化学实验[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1):46-49.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简介:龚皓(1977.1-),男,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发源地,数学知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相互关联,紧密联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读教材,挖掘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化手段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参与学习,让学生轻松学数学.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数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30-02  知识是对生活经验
摘要:走班制、分层式教育是我国目前热度较高的教学方式,走班制、分层式教学模式是将水平不同的同学分开来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师们的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们学习进度的提高.数学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学的科目,对教师们来说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科目,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探讨我校初中数学“微走班”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走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对初中生而言,学好物理能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学活动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完成精准教学,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启发,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在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上,从精准备课、精准讲解、精准参与几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
摘要: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呈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指导学生由传统化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以形成相应的学习自主性,并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积极分析与解决.因此,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问题引导,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思维,从而使物理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引导;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同时也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愈发重视.作为现代化的初中教育阶段,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更是非常重要的.而化学学科正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作为现代化的优秀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而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更是
摘要:以卡文迪许发现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情境,从金属与酸能否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原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并从情境的设置、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化学观念的建构等方面对这一节课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卡文迪许;金属与酸;教学设计;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89-02  2021年3月,笔者受邀为某考察团开设“
摘要: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知识点较为复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厌学心理.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去消除学生的这种厌恶心理、提高学生成绩呢?本文就此进行探究,提出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并谈几点有效的运用策略,希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针对教材中实验器材的不足,利用简易材料创新设计并制作了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示器2套.该创新教具既可以演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及方向的关系,又可以演示不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关键词:U型管压强计;压强;深度;密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61-02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U型管压强计是力学中探
摘要:初中化学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与实用特性,和我们现实的生活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十分重大,要想让初中生将化学知识完全的掌握,教师就必须深入推进教学,不断改革教学的方法策略,积极引进情境教学的方法,设置和学生日常生活相互贴切的化学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还要按照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年龄等共同特点,来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化学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课
摘要:如今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各个行业当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教师在对初中物理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充分把握互联网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得到激发,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本文从“利用互联网营造教学情境,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师生互动,利用微课构建物理知识平台,利用互联网演示物理实验”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