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食品安全危机的频发时期。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红心”鸭蛋、地沟油、“三鹿”奶粉、“双汇”火腿肠、毒韭菜、染色馒头等,这不仅让消费者“谈食色变”,而且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信任危机。因此,提高国家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综合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是摆在各级食品安全部门面前的紧要任务。
一、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处理不够协调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反应缓慢,各部门单独行动,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不能做到一个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延缓了对事件的处理。
(二)公共信息不够透明
企业相关责任人为了消除食品安全问题所产生的企业不良影响,会及时封锁消息,加之本地地方政府为了维持税收,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会协助企业封锁消息,造成了某些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蔓延与扩大。
(三)信息報道不够真实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对专业术语把握理解的不准确,常常夸大事件本身,引起人们的恐慌。
(四)追溯机制不够完善
预防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食品生产的源头以及各个环节的加工情况。这就需要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这样的机制,难以完成对食品从加工、销售到消费全过程的监控。
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应急组织管理体系主要是由应急核心机构、应急辅助机构以及社会公共力量三个层次构成。政府常务会议作为食品安全防范应急组织管理的决策组织,是应急管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当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常务会议应对如何应对食品安全危机、应对危机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理的重要原则等进行讨论,并做出相关部署和安排。同时,要以工商行政部门牵头,作为食品安全防范应急组织管理的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政府常务会议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做出的决议,成立由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最大限度的调集各方面力量,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行动,提高政府应变能力,以保证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保护和加强公众知情权
事实上,当食品公共安全出现问题时,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方法就是及时准确地公开相关信息,让公众和相关部门充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做出必要、有效、及时的应对。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一是可以使公众因不明真相而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防止谣言、偏见的滋生和蔓延;二是可以凝聚共识,汇合各方智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多样的渠道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食品安全问题及时被人们所了解,减少不必要的可持续的损失,还可以保护和加强公众对社会食品公共安全的知情权。
(三)规范新闻媒体报道模式
在社会食品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后,不同的新闻媒体都会争先报道。由于不同新闻媒体对事件理解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会造成事件报道的不一致性,甚至相互矛盾等。为规范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提高报道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客观报道。在报道过程中要注意技巧和细节,建立规范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模式,做到在报道事件时既报道事件的真相,又能够在报道过程中传递科技知识,减少因事件引起的对立冲突。
(四)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能迅速找到危机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损失。一是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三是组织农产品、水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工作,加大推进地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
三、实施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最终目标
(一)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与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目的是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和信息的沟通。依托有关部门已经建立起来的食品安全卫生检验监测网络,加强对种养殖、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信息收集,充分调动各级地方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全面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沟通机制,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准确、快速的传递到每个人,使大家能够全面掌握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从而确保饮食安全。
(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风险评估
在全面收集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基础上,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风险分析的预测和预警,对潜在食品安全问题和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形成一批有分量、有参考价值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为大家采取前瞻性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从而将饮食安全防范由“消极、被动、事后和弥补”转变为“积极、主动、事前和预防”,彻底改变目前安全防范的被动局面。
(三)减少通报环节,实现快速反应
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将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稳定的信息资料采集手段和快速反应措施,使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通报预警等工作迅速展开,实现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反馈和快速控制的目标。这将大大提高饮食安全防范水平,并通过信息自动化、资源网络化,拓宽信息通报的渠道,减少不必要的通报环节,从而实现快速反应。
总之,饮食安全防范以及预警机制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公共防范及预警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法律的保障、政府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以及生产者的诚信和自律。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才能确保饮食安全,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一、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处理不够协调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反应缓慢,各部门单独行动,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不能做到一个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延缓了对事件的处理。
(二)公共信息不够透明
企业相关责任人为了消除食品安全问题所产生的企业不良影响,会及时封锁消息,加之本地地方政府为了维持税收,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会协助企业封锁消息,造成了某些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蔓延与扩大。
(三)信息報道不够真实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对专业术语把握理解的不准确,常常夸大事件本身,引起人们的恐慌。
(四)追溯机制不够完善
预防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知道食品生产的源头以及各个环节的加工情况。这就需要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这样的机制,难以完成对食品从加工、销售到消费全过程的监控。
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应急组织管理体系主要是由应急核心机构、应急辅助机构以及社会公共力量三个层次构成。政府常务会议作为食品安全防范应急组织管理的决策组织,是应急管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当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常务会议应对如何应对食品安全危机、应对危机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理的重要原则等进行讨论,并做出相关部署和安排。同时,要以工商行政部门牵头,作为食品安全防范应急组织管理的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政府常务会议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做出的决议,成立由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最大限度的调集各方面力量,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行动,提高政府应变能力,以保证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保护和加强公众知情权
事实上,当食品公共安全出现问题时,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方法就是及时准确地公开相关信息,让公众和相关部门充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做出必要、有效、及时的应对。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一是可以使公众因不明真相而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防止谣言、偏见的滋生和蔓延;二是可以凝聚共识,汇合各方智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多样的渠道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食品安全问题及时被人们所了解,减少不必要的可持续的损失,还可以保护和加强公众对社会食品公共安全的知情权。
(三)规范新闻媒体报道模式
在社会食品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后,不同的新闻媒体都会争先报道。由于不同新闻媒体对事件理解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会造成事件报道的不一致性,甚至相互矛盾等。为规范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提高报道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客观报道。在报道过程中要注意技巧和细节,建立规范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模式,做到在报道事件时既报道事件的真相,又能够在报道过程中传递科技知识,减少因事件引起的对立冲突。
(四)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能迅速找到危机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损失。一是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三是组织农产品、水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工作,加大推进地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
三、实施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最终目标
(一)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与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目的是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和信息的沟通。依托有关部门已经建立起来的食品安全卫生检验监测网络,加强对种养殖、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信息收集,充分调动各级地方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全面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沟通机制,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准确、快速的传递到每个人,使大家能够全面掌握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从而确保饮食安全。
(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风险评估
在全面收集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基础上,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风险分析的预测和预警,对潜在食品安全问题和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形成一批有分量、有参考价值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为大家采取前瞻性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从而将饮食安全防范由“消极、被动、事后和弥补”转变为“积极、主动、事前和预防”,彻底改变目前安全防范的被动局面。
(三)减少通报环节,实现快速反应
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将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稳定的信息资料采集手段和快速反应措施,使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通报预警等工作迅速展开,实现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反馈和快速控制的目标。这将大大提高饮食安全防范水平,并通过信息自动化、资源网络化,拓宽信息通报的渠道,减少不必要的通报环节,从而实现快速反应。
总之,饮食安全防范以及预警机制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公共防范及预警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法律的保障、政府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以及生产者的诚信和自律。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才能确保饮食安全,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