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才有发展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ti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灌输,学生的学习完全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容易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重新组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抓住信息,找准突破口,运用相应的思维形式,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而反映出考生的思维过程。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与其求异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如何才能使学生能力得以发展呢?
  
  一、利用相关知识点的共性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无论是概念、原理学习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都可以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如学习置换反应类型,可让学生尽量多地写出实例:先找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非金属的例子,再找非金属置换金属、非金属置换非金属的例子。按反应物状态或两种单质所在主族数进行发散思考,从不同角度揭示反应本质。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可利用物质间的联系,展开发散。例如,制备Al(OH),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归纳:1、可溶性铝盐和碱溶液(强碱或弱碱);2、偏铝酸盐与酸溶液反应(强酸和弱酸);3、偏铝酸盐和铝盐。对于以上方法,引导学生从节约原料、产物多少及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性质角度分析,总结哪种方法最好,使学生开阔了思路,发展了思维。
  
  二、通过变式、联想。从多层次多维度去思考、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1、多层次、多维度学习理解化学基本知识。对基本概念应仔细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相似的概念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异同。对基本定律、理论、基本公式不但要熟练它的常用功能,还要能够在不同条件下变换它的功能,灵活运用。例如,学习阿佛加德罗定律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散联想,“对于气体物质来说,只要状况(温度和压强)、体积和‘物质的量’三者之中有两者相同,则另一个量也必然相同”。从而得出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等结论。
  2、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课本上的习题,进行恰当的改编,把惟一答案改为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在习题教学中,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在解题后,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改变题目的条件,寻求结论的变化;改变题目的结论,寻求条件的变化。这样可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解题应变能力。在思考问题时,对于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做各种变化,从纵向、横向、逆向进行多向训练,从而得出多个结果。
  4、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讨论、总结,培养他们思维的扩展和集中的能力。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少类型习题,学生在练习时总是做得不太好或做不出来,教师一讲,学生又会感到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各题的解题途径、归纳集中,学会分析,找出思路。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总结,集中大家的智慧。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三、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对典型题决不能就题论题。而要引导帮助学生灵活多变、多思多想,利用一题多解,寻找解题捷径。
  例如:H2S和O:反应时,不完全氧化生成S,完全氧化时生成so2。当一定量H2S与O2反应,产物为s和SO2。在计算S和SO2:的量时,有以下方法:1、根据方程式计算,解法常规,过程复杂;2、利用硫原子守恒,列方程计算,较方法1简单;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得失电子守恒,更简单明了。通过反复对比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化学计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四、通过化学计算的分析以及解题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近年中考、高考试卷,计算题立意新颖,题型别致。情景设置和设问别具匠心,能较好地考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力,因此,可以通过计算题的解题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例如,向某二价金属M的氢氧化物的澄清溶液100ml加入过量的碳酸氢盐溶液生成MCO3沉淀,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HCI溶液中收集到4.48L气体。将滤液加水稀释至250ml,取出25ml恰好与20mlHCl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
  (1)若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还必须提供下列哪组数据
  A、M的氨氧化物的浓度(设为2mol/L)
  B、MC03沉淀的质量(设为39)
  C、与MC03反应的HCl溶液的浓度(设为Imol/L)
  D、题设条件充足,不需补充数据
  (2)根据你的选择。求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加入的NaHCO3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
  通过这样的变化训练,既强化了有关知识点,使学生掌握了此类题的解法,攻克了难点,又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这比同一类题目做许多次效果要好的多。
  发展与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只有充分理解求异与发展的实质,掌握求异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以上点滴做法,才能让我们在系统化、结构化传授与复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陈婉玉)
其他文献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
摘要:新教材编写的基本宗旨在于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而人们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根本在于改变人的看待、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本文尝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哲学思想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哲学思想;概念;物理过程;物理学史;物理问题;渗透
兴趣是产生求知的基础和动力。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勤奋努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会有创新的意思和欲望。实践证明:只有对某事物或知识的极大兴趣,才会产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钻研,许多卓有成就的成功者皆从兴趣开始。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
当前,传统教学中应试式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的只在“黑板上做实验”,造成学生“听实验、背实验”,有的只是根据教案按图索骥,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学生能力结构不完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改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笔者通过对长篇弹词<笔生花>实际用韵的穷尽式分析、总结,归纳出<笔生花>的七部阴声韵:齐微部、皆来部、鱼模部、宵豪部、歌戈部、家遮部和尤侯部;并将此七部与<广韵>和<中原
高考难题对考生能力层次有更高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众多的考生在能力层次上拉开距离,利于高考选拔的功能。
清朝重视中琉间长达五百余年的友好关系,清政府对中琉交往活动中违法事件的处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些处置包括对琉球来华使臣赠送规礼银的处置、对伴送官贻误入京时限或沿
福州地区中琉友好关系的遗存史学界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考查与研究,但均不全面.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实地考查,将这些遗存分成三类,并补充了前人所未研究过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