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全麦面包真是全麦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朴实的全麦面包、全麦馒头,是许多健康爱好者购买面食的首选。全麦粉比普通面粉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全麦粉中的谷糠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糊粉层和谷胚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纯正的全麦食品可以预防糖尿病,延缓餐后的血糖升高速度,并且对缓解便秘和预防结肠癌很有帮助。而只有胚乳的普通面粉,则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素(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
  所谓全麦,必须包含胚乳、胚芽和麸皮。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全麦面包,是由白面粉制作,最后再洒上廉价的麸皮混充全麦,少了营养价值最高也最贵的胚芽,是假全麦。白面粉加麸皮制成的假全麥面包或馒头,比单纯用白面粉制作的成本还要低,但商家却打着全麦的招牌,蓄意抬高价格。
  只有添加全麦粉达50%以上,或是磨碎后还原同样比例,才是真正的全麦面包。
  有些厂商为了冒充全麦面包,会额外添加糖浆、焦糖色素,让面包呈现淡褐色,看起来像是全麦制品;而且因为麸皮纤维多,口感较硬、不讨喜,还会再用添加剂软化面包。本来消费者买全麦面包是要吃出健康,结果却花钱吃进一堆化学物质。
  真正全麦粉做的面包,多了麸皮,筋性不足,需要更长的时间发酵,才能软化面包纤维,多以欧式面包为主。虽然也能做成软面包,但口感不可能和白面粉做的一样,物理方法只能改变一小部分,就像中筋面粉做的东西,怎么可能和高筋一样?
  消费者该如何判断自己买到的是更健康营养的全麦还是普通面制品?

  看配料表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配料表中要包括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所以看配料表是判断是否为全麦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全麦面包的原料应标示全麦粉,且全麦粉在配料表里的位置越靠前越好。如果包装上写的是小麦粉或面粉,就可怀疑是造假。
  看颜色
  全麦粉的颜色也和普通面粉的不一样。全麦粉做出来的面包呈褐色,用普通面粉和麸皮按比例混合做成的面包颜色发白,与普通土司面包的颜色差不多。
  看麸皮
  麸皮是判断是否为全麦粉的一个最典型的标志。在挑选面包的时候,不能只看面包表面上有麸皮。真正用全麦粉制作的面包横切面中也会有麸皮,麸皮越多,面包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就越多。
  尝口感
  由于全麦粉中有麸皮的存在,所以全麦面包吃起来口感比较粗糙,会有些许“剌嗓子”的感觉。全麦粉或麸皮含量少的面包质地松软,口感细腻。
  最后,建议大家每天三餐至少要有三分之一是全谷类,但不一定要执着于面包,尤其对麸质过敏者更不适合。其实,一天吃1碗糙米饭,即使混了一半白米,都能满足建议摄取量,重点还是饮食要均衡。
其他文献
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因连续加班熬夜已有数天之久,加之穿衣少,夜间着了凉,李女士颇感疲惫。这天醒来,李女士感觉全身无力,不想吃东西,腹部胀气,伴有恶心、呕吐,拉稀水样便,“胃肠道像翻江倒海”般难受。在家人陪伴下来到社区医务室就诊,医生认为她得了急性胃肠炎,给她吃了一些治胃肠病的药,但毫无效果。  后来,她又到一家大医院看了专家门诊,专家经检查排除胃肠病,认为李小姐是“胃肠型感冒”,按感冒给予治疗。
笔者曾经做过一项统计,每位胃炎患者平均用药4种以上,平均服药时间7~8个月。两组数字颇能反映出胃炎用药的一些问题。  胃炎患者用药种类较多,用药时间长,治疗效果有时不明显。不少患者对药物治疗有疑虑,这不但会影响疗效,且导致患者四处求医,造成过度用药,有的还因为误会,甚至放弃合理治疗而耽误病情。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些常见问题,对于取得疗效很有帮助,国内外都有成功先例,值得参考。  问题1 放不下烟,舍不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患者可取落霜红的叶晒干,研成细末状,过120目筛,然后在药粉内加入凡士林,按2:3的比例配方,拌匀即成冬青膏,装瓶备用。用时先将患部以75%酒精消毒,然后敷上冬青膏,再以消毒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落霜红又名细叶冬青,其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民间称之为“疔药”,采其鲜叶嚼碎敷于患处,治疗疔疮效果特别显著。  (摘自《家庭醫药》)
年近5旬的老张双眼长期发红、干涩、不舒服,症状时重时轻,特别是在熬夜、抽烟和喝酒之后表现明显,已经到当地很多医院看过,医生都说是慢性结膜炎。可是点了不少眼药水就是未能根治,这次老张专门从大老远跑到北京挂了专家号想问个究竟。  要想解决老张的困惑,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结膜炎。  正常的眼睛,在白眼球(巩膜)表面和眼皮内层有一层薄薄的膜覆盖,这层薄膜称为“结膜”。覆盖在白眼球上的称为球结膜,覆盖在眼皮内
人到中年双眼视力模糊,以为是老花眼,可戴了几年的老花眼镜,视力越来越模糊,到医院全面检查后才发现是糖尿病作怪。近日,52岁的李林(化名)在内分泌科确诊了自己“老花眼”的病因。  李林3年前开始出现视力模糊,以前报纸上清清楚楚的文字慢慢感觉像是蒙上了一层雾。以为是“老花眼”,就到眼镜店配了一副老花眼镜暂时解决了问题。但今年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戴着老花眼镜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到医院就诊。  检查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