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生资助大事记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
  12月27日,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成立河南省高校后勤管理中心的通知》(豫编办〔2002〕181号),同意成立河南省高校后勤管理中心,挂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的牌子。主要任务为制定高校后勤改革的措施和管理规范,优化后勤资源配置,协调教育系统、高校及各方面的供需关系;负责管理学生助学贷款、外资贷款及国内外的赠、援款等。
  2004年
  3月21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成立河南省高校后勤管理中心、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的通知》(教人〔2004〕135号),正式成立河南省高校后勤管理中心,挂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的牌子,同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中心职能。办公地点位于郑州市花园路3号,设高校后勤科、综合办公室和教育贷款科三个科室。
  8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4〕94号),随后,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出台《河南省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教贷〔2004〕213号)等有关文件。河南按新机制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案出台。
  8月27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联合召开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意见。贾连朝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24日,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招标开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投标,因各家银行均不符合招标条件,致使招标流标。
  9月27日,贾连朝副省长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继续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具体事宜。决定调整招标方案,与各家商业银行协商确定经办银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领导参加会议。
  11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戎庚行长、谭波副行长一行在省教育厅与蒋笃运厅长、肖新生副厅长等有关人员举行会谈,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河南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事宜达成初步意见,并决定由双方单位的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进一步的沟通协商。
  12月3日,贾连朝副省长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基本原则。决定由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河南银监局、省财政厅向银监会和财政部报告,解决国家开发银行承办河南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准入问题。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河南银监局、国家开发银行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12月中旬,银监会原则同意国家开发银行在河南进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试点,具体方案由国家开发银行总行报银监会批准。
  12月20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张光明副主任、财务司赵建军处长来河南调研,指导、推动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事宜。教育厅、银监局、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有关领导和同志参加座谈会。
  12月30日,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作框架协议,确立“河南模式”基本框架。贾连朝副省长、国家开发银行刘克崮副行长参加签字仪式并讲话。
  2005年
  2月16日,贾连朝副省长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决定省政府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研究确定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3月25日,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王卫军副局长、河南省分行谭波副行长一行在省教育厅与肖新生副厅长就高校基础设施贷款工作举行了会谈,并就启动该项工作达成了一致意见。
  4月19日,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河南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随后,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教贷〔2005〕217号),河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印发《河南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等有关文件(教贷〔2005〕218号),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正式实施。
  4月25日,河南省首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仪式在郑州工业大学举行,首批向4万名学生发放贷款1.9亿元,贾连朝副省长、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刘克崮副行长参加发放仪式。根据“稳步推进,成熟一批、发放一批”的原则,分别于6月21日、11月16日发放第二批、第三批国家助学贷款,全年累计发放5.7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2.3万人。
  4月28日,贾连朝副省长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推进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办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事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的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4月底,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单机版)交付使用。
  5月上、中旬,《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河南国家助学贷款进行了报道。
  5月23日,省政府《政务要闻》印发《创新贷款模式 建立长效机制 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展开》,全面介绍河南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模式。
  6月23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财务司巡视员崔邦焱来河南调研助学贷款工作,充分肯定“河南模式”。
  8月24日,省教育厅召开党组会,研究决定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贷款管理中心。
  9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建立有效助学贷款机制 开展各种捐资助学活动 河南倾力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报道。
  10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总行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评审组进驻河南,首批确定向郑州大学等8所高校授信19.5亿元。
  11月25日,河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印发《河南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教贷〔2005〕712号),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机制。   2006年
  3月27日,河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对2005年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的通知》(教贷〔2006〕153号),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考核制度。至4月底,对全省高校200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5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联合印发了《关于举办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演讲及短信大赛的通知》(教贷〔2006〕267号),5月至6月举办了短信大赛,9月至11月举办了演讲大赛。这是河南省首次开展“诚信校园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6月10日,河南在《大河报》公布263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
  6月底,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正式上线。
  7月7日,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教人〔2006〕433号),要求各高校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条件。
  8月30日,河南省教育厅会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在省人民会堂召开2006年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首次表彰国家助学贷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省25个先进单位和100名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农业银行也表彰了国家助学贷款先进行和先进个人。
  9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河南省属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确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合作模式。国家开发银行按该模式共向我省11所高校发放贷款23.08亿元。
  10月9日,《光明日报》以《河南模式:让高校来管助学贷款》为题详细解读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10月16日,《人民日报》内参以《河南新模式推动助学贷款良性运行》为题报道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10月24日,教育部在河南召开助学贷款业务专题会议,向全国推广“河南模式”。据教育部统计,至年底全国15个省、市、区按“河南模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11月9日,我省发放2006—2007学年度国家助学贷款5.4亿元,涉及高校88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3万名。
  11月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对河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全面介绍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王菊梅副省长、蒋笃运厅长接受了采访。
  11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进行了报道。
  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对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河南建立助学贷款新机制扭转学贷困局》作出批示,12月11日、12月8日,徐光春书记、李成玉省长等领导同志分别作了批示,充分肯定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2007年
  1月27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肖新生副厅长的署名文章《谈谈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对“河南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3月9日,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肖新生副厅长代表河南省教育厅作大会发言,介绍河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的经验。
  5月10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印发《关于举办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辩论大赛的通知》(教贷〔2007〕285号),至10月28日,在全省高校成功举办辩论大赛。
  5月13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等资助制度建立。在中职学校实行国家助学金制度。
  8月2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下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豫政〔2007〕57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发《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学〔2007〕530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教学〔2007〕531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532号)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体系,王菊梅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8月29日,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省高校后勤管理中心(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更名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豫编办〔2007〕153号),同意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更名为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挂河南省高校后勤管理中心的牌子。主要任务为:承担全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负责落实资助政策和措施;制定高校后勤改革的措施和管理规范,优化后勤资源配置等。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中心更名后,内设机构为综合办公室、高校资助科、中职中小学资助科、后勤管理科。办公地点于年初迁至农业路28号河南报业大厦。
  9月28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成立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教人〔2007〕700号),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更名为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11月6日,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行“金穗国家助学贷款联名卡”,该卡作为国家助学贷款专用卡在全省推广实行。
  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再次进行了跟踪报道,介绍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8年
  7月5日,河南省高校国家奖助学金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7月8日,我省印发《关于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贷款学生进行家访和调研的通知》,决定利用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贷款学生进行入户调查,重点加强对欠息毕业学生的调查。   4月15日,省教育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下发《关于举行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相关知识大赛的通知》(教资助〔2008〕249号),从4月至11月在全省举办“诚信校园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相关知识大赛。
  2009年
  3月19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年度考核的通知》(教资助〔2009〕190号),首次对全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年度考核同时开展。
  4月2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国光大银行郑州分行签订《河南省属高校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从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光大银行向河南工业大学等8所大中专学校发放贷款6.1亿元。
  5月13日,河南豫教资助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
  6月5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军区司令部转发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关于印发《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豫财办教〔2009〕98号)。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系列政策开始出台。
  6月15日,河南省教育厅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签订《河南省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浦发银行向河南科技学院等6所大中专学校发放贷款2.8亿元。
  8月17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印发《关于举行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校园短剧大赛的通知》(教资助〔2009〕622号),9月初至2010年5月底,我省举行“诚信校园行”校园短剧大赛。
  2010年
  3月3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转发《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豫财教〔2010〕21号),从秋季学期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除学费制度。
  10月11日至13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张光明主任来河南调研学生资助工作,在郑州、焦作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我省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
  10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印发《关于举办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诚信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的通知》(教资助〔2010〕896号),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诚信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开展。
  11月30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的通知》(豫财教〔2010〕350号),要求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在校城市学生的10%确定。
  12月2日,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下发《关于办理和规范使用“中职学生资助卡”有关事宜的通知》(教资助〔2010〕1014号),从秋季入学新生开始,推行中职国家助学金集中发放工作机制,由各级财政部门通过银行将助学金直接发放到受助学生的“中职学生资助卡”中。
  12月20日,教育部召开全国资助工作会议,总结全国资助工作,表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和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袁贵仁部长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教育部两项表彰,分别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12月21日至22日,全国第七期省和地市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培训会议在河南举行。会上,河南介绍了中职资助“预拨经费、省级审批(备案)发放、期末结算”工作机制等资助工作经验。
  12月24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豫财教〔2010〕399号),建立起我省普通高中国家资助制度。
  2011年
  2月24日,我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首批本金到期,至12月底,到期贷款本金共2.31亿元,本金违约率为6.4%,毕业生自付利息欠息率为3.3%,远低于14%的风险补偿金比例。根据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业务合作协议,开发银行落实奖励资金1521万元。
  3月15日,河南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下发《关于对2010年度全省高校资助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教资助〔2011〕178号),启动2010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2009、2010年度其他学生资助工作年度考核。
  5月,河南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开始向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系统迁移,贷款发放、回收、结算等具体工作代办方由原来的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变更为支付宝。
  9月2日,省教育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下发《关于举行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学生资助政策及相关知识大赛的通知》(教资助〔2011〕670号),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学生资助政策及相关知识大赛启动。
  11月15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下发《河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豫财教〔2011〕316号),建立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
  12月31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通知》(豫财教〔2011〕477号),建立起学前教育国家资助制度。
  2012年
  8月21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实施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的通知》(教资助〔2012〕754号),启动市县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
  9月1日,《河南国家助学贷款研究》出版发行,《河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新闻集》、《河南学生资助政策文件汇编》、《河南学生资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印发。   9月27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下发《关于举办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标语口号征集大赛的通知》(教资助〔2012〕892号),举行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标语口号征集大赛。
  10月22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教资助〔2012〕763号),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管理。
  10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开行豫发〔2012〕167号),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激励约束机制。
  11月16日至20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我省召开2011—2012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评审会议,张光明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11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转发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2〕165号),决定从2013年起在全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解决考往省外高校学生贷款难的问题。随后,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出台一系列政策,完善我省生源地贷款工作制度。
  11月30日,全省学生资助暨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召开,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全面总结了2007年以来全省的学生资助工作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表彰了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放国家开发银行奖励资金1521万元。
  12月12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财教〔2012〕378号),建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
  12月12日,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豫财教〔2012〕360号),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由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步调整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3年
  3月4日,省教育厅党组会议研究成立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事宜,决定将河南省中小幼奖励基金会更名为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按规定程序报民政部门审批。同时决定基金会的办公场所和业务与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安排。
  4月12日,朱清孟厅长一行到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调研,充分肯定了中心取得的成绩,阐述了做好资助工作的重大意义,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8月16日,我省生源地贷款工作全面启动。11月15日,首批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838.09万元,资助11481人,政策覆盖18个省辖市、152个县(市、区),覆盖面超过96%。
  9月16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下发《关于举行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第二届辩论大赛的通知》(教资助〔2013〕807号),启动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第二届辩论大赛。
  9月25日,省教育厅组织市、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验收。至年底,全省18个省辖市、138个县(市、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分别占市、县总数的100%、87%,15个省辖市、112个县(市、区)学生资助中心通过标准化验收。我省市、县资助工作体系基本建立,业务基本实现归口管理。
  11月26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豫财教〔2013〕281号),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印发〈河南省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财教〔2013〕282号)和《关于印发〈河南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财教〔2013〕283号),建立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
  2014年
  1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在《河南日报》专版刊发《河南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全面介绍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及近年来取得的资助成效。
  2月21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印发《河南省学生资助宣传工作方案》(教资助〔2014〕106号),明确了宣传目标、宣传内容、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起了新闻发布、“两节课”、资料发放、热线电话、宣传保障等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宣传工作长效机制。
  4月15日,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下发《关于对2013年度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教资助〔2014〕258号),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年度考核首次开展。
  4月3日,全省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任锋出席会议并讲话。
  4月16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我省召开《2013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编审会议,张光明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5月29日,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省直机关工委“五一劳动奖”表彰。
  7月18日,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财教〔2014〕202号),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额度由每生每年6000元调整至本专科生每生每年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12000元。同时,对国家助学贷款比例也进行了调整。
  责编:思 源
其他文献
会议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过程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分析工具。国际上,他被政府和企业用于获取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状况,为系统地寻求产品生态设计创造机
会议
会议
深入分析了BP(Back—Propagation)算法的缺陷,在BP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逐层训练多层网络的快速算法,主要精神是:a)逐层地训练多层网络而不是一起训 练;b)对隐单元层给以具体指导;c)根据具体问题给予合适的权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