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学生阶段,大学校园相对于初高中校园而言是较为自由的。但同时也因为相对自由,大学生自身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等。因此,高校辅导员便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辅导员可以利用相关心理学方面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本文就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心理学 辅导员 大学生 方法
一、前言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很了解大学校园的生活状况。相较于压力较大的初高中阶段的生活,大学生活是非常自由的。大学阶段的辅导员相当于初高中阶段的班主任,但是两者之间又有一定差别。大学辅导员不再像初高中班主任那样时刻关注着我们,约束我们的言行等。但是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调节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提到二者的关系,大多数的辅导员则简单的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只是辅导员工作中处理学生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已。其实,在分别分析两者相关内容时我们便会发现,二者并不是简单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名义上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没有家长和班主任时刻关注的大学生活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行为。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校园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辅导员不再像初高中班主任一样时刻关注我们,但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大体情况辅导员还是会了如指掌的。集体的大学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处理自身问题或者是同学之间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在宿舍中出现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同学,双方可能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激性。面对这样的状况,辅导员不但要及时了解掌握,并且还要利用心理学方面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关系,避免问题的严重性。可见,辅导员的工作时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方法
每个教师包括辅导员在内,都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掌握一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心理学方面的部分研究方法简单的做一下介绍。首先是心理学方面的人本主义研究方法,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方法简单的说就强调人的本性。当学生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或者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的工作就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另一方法是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是相对容易实施的方法,辅导员可以通过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无形中解决了相应的心理问题。还有一种心理学方法即积极心理研究方法,辅导员在面对学生问题时,首先要传达一定的积极心理,其次要不断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满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大学校园形同半个小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性格也不尽相同,所以,辅导员利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来处理学生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文对辅导员工作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简单分析后,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学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以下几点具体介绍了这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大学生在逐渐步入社会时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是带着家长满心期望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每个家长都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无形中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这是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其次是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集体中,由于性格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摩擦和冲突,若不能及时的解决,也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综上所述,大学生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必要前提。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利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大部分辅导员都了解并能掌握,但是很多辅导员在运用心理学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新世纪的大学生在接触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高素质的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恰当、熟练的运用这些心理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运用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素质,这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辅导员工作更专业化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接触和联系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从另一方面突出了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老师,也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远远高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因此,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方法的运用于辅导员工作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心理问题能及时恰当解决的前提是辅导员能利用好心理学方法。因此,学校也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加强辅导员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辅导员心理素质,提高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更加专业化。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上文就心理学方面最常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这些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心理学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来阐述。
(一)人本主义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大学校园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大学校园中更受重视。大学生是社会的潜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要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高校辅导员在面对大学生时,往往都能够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在进一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的同时与学生换位思考。学生本身的差异必定会导致他们在物质、精神层面的差异,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问题时留心观察和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时,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及时恰当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行为主义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条件是相对优越的,大多数学生都倍受家长的呵护和疼爱,因此,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这是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切入点,这就利用到了心理学方法中行为主义方法的相关理论。辅导员在面对不同学生问题时要注意“对症下药”,比如,在面对性格较为内向,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学生时,辅导员完全可以采用行为主义方法。在集体班会上对该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完成任务。辅导员利用行为主义方法,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只能定相关的策略,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方面也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提到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不单指对学生的指导还涉及到了辅导员自身的调节。辅导员在学校中面对较为繁琐的事务和复杂各异的学生问题,因此,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时非常必要的,而在辅导员的工作中也确实经常利用此方法。辅导员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特殊学生。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定的积极心理,都想积极地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所以这是值得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留心观察的一点,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辅导员在利用此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鼓励了自己。
五、结语
大学生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界人士也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状况。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指导老师(即辅导员)的工作具有非常总要的意义。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辅导员的及时指导和调整,本文就辅导员工作中涉及到心理研究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23-125.
[2]陈浩.论心理辅导的倾听技术对德育的借鉴意义[J].教育探索,2003,(2):98-99.
[3]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2007,56-58.
闫芳芳(1984-):女,籍贯:河南郑州人,学历:本科,职称:助教,专业:应用心理,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写作方向:应用心理,在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心理学 辅导员 大学生 方法
一、前言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很了解大学校园的生活状况。相较于压力较大的初高中阶段的生活,大学生活是非常自由的。大学阶段的辅导员相当于初高中阶段的班主任,但是两者之间又有一定差别。大学辅导员不再像初高中班主任那样时刻关注着我们,约束我们的言行等。但是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调节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提到二者的关系,大多数的辅导员则简单的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只是辅导员工作中处理学生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已。其实,在分别分析两者相关内容时我们便会发现,二者并不是简单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名义上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没有家长和班主任时刻关注的大学生活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行为。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校园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辅导员不再像初高中班主任一样时刻关注我们,但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大体情况辅导员还是会了如指掌的。集体的大学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处理自身问题或者是同学之间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在宿舍中出现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同学,双方可能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激性。面对这样的状况,辅导员不但要及时了解掌握,并且还要利用心理学方面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关系,避免问题的严重性。可见,辅导员的工作时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方法
每个教师包括辅导员在内,都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掌握一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心理学方面的部分研究方法简单的做一下介绍。首先是心理学方面的人本主义研究方法,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方法简单的说就强调人的本性。当学生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或者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的工作就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另一方法是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是相对容易实施的方法,辅导员可以通过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无形中解决了相应的心理问题。还有一种心理学方法即积极心理研究方法,辅导员在面对学生问题时,首先要传达一定的积极心理,其次要不断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满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大学校园形同半个小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性格也不尽相同,所以,辅导员利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来处理学生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文对辅导员工作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简单分析后,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学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以下几点具体介绍了这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大学生在逐渐步入社会时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是带着家长满心期望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每个家长都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无形中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这是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其次是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集体中,由于性格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摩擦和冲突,若不能及时的解决,也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综上所述,大学生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必要前提。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利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大部分辅导员都了解并能掌握,但是很多辅导员在运用心理学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新世纪的大学生在接触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高素质的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恰当、熟练的运用这些心理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运用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素质,这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辅导员工作更专业化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接触和联系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从另一方面突出了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老师,也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远远高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因此,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方法的运用于辅导员工作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心理问题能及时恰当解决的前提是辅导员能利用好心理学方法。因此,学校也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加强辅导员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辅导员心理素质,提高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更加专业化。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上文就心理学方面最常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这些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心理学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来阐述。
(一)人本主义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大学校园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大学校园中更受重视。大学生是社会的潜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要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高校辅导员在面对大学生时,往往都能够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在进一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的同时与学生换位思考。学生本身的差异必定会导致他们在物质、精神层面的差异,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问题时留心观察和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时,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及时恰当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行为主义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条件是相对优越的,大多数学生都倍受家长的呵护和疼爱,因此,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这是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切入点,这就利用到了心理学方法中行为主义方法的相关理论。辅导员在面对不同学生问题时要注意“对症下药”,比如,在面对性格较为内向,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学生时,辅导员完全可以采用行为主义方法。在集体班会上对该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完成任务。辅导员利用行为主义方法,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只能定相关的策略,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方面也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提到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不单指对学生的指导还涉及到了辅导员自身的调节。辅导员在学校中面对较为繁琐的事务和复杂各异的学生问题,因此,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时非常必要的,而在辅导员的工作中也确实经常利用此方法。辅导员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特殊学生。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定的积极心理,都想积极地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所以这是值得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留心观察的一点,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辅导员在利用此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鼓励了自己。
五、结语
大学生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界人士也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状况。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指导老师(即辅导员)的工作具有非常总要的意义。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辅导员的及时指导和调整,本文就辅导员工作中涉及到心理研究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23-125.
[2]陈浩.论心理辅导的倾听技术对德育的借鉴意义[J].教育探索,2003,(2):98-99.
[3]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2007,56-58.
闫芳芳(1984-):女,籍贯:河南郑州人,学历:本科,职称:助教,专业:应用心理,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写作方向:应用心理,在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