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术后并发自发性气胸1例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h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8岁.因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年,诊为子宫肌瘤于2003年10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间断服药.查体:T 36.8℃、P 80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Hg.桶状胸,驼背.心肺听诊(-),腹软.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体约3+月孕大,质硬,活动好,双附件(-).术前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血生化等均正常.胸部摄片示:支气管管壁增厚,肺泡间质纤维化,肺纹理增粗紊乱.于10月11日8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硬膜外麻醉失败改为全麻,术中见子宫约3+月孕大,双附件正常,行子宫全切术,手术顺利,于10时回病房.术后BP 110/70 mmHg,神志清,呼吸平稳,给予补液及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0 h患者自述左侧胸痛呈持续性,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听诊双肺无异常情况,按医嘱给予吸氧,上述症状好转。

其他文献
干槽症(dry socket)一词由Crawford于1896年首先提出,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拔牙术后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下颌智齿及复杂牙的拔除.干槽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拔牙术2~3 d后拔牙区的剧烈放射性疼痛,检查可见拔牙创内血凝块坏死脱落,且有污秽灰黄色腐败物,有恶臭,牙槽骨壁暴露、触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干槽症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明确,存在多种学说,因此采用的预防方法也多种多样.
在临床工作中,疾病的不同,其输液的速度、量及药物的浓度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疾病,要求特别严格,一旦有误,不仅浪费药物,而且对疾病的及时治疗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有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尿布皮炎是指臀部皮肤潮湿、发红伴有皮疹,表皮溃破、糜烂、渗出,是婴儿期常见病,发病率可达30%~40%.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红外线照射、吹氧、涂抹氧化锌软膏[1]等,但疗程长,效果欠佳.我们于2003年7月以来采用自制的三黄紫草油治疗婴儿尿布皮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 通过在Sanger法测序体系中加入浓度梯度的甜菜碱,建立高辨识度的富含三核苷酸重复的高G-C含量DNA片段的测序体系。方法以G-C含量为72%无三核苷酸重复的Nogo-B基因cDNA的5’端序列(the 5’ terminal of Nago—BcDNA,Am-Nogo-B)及G-C含量为74%的富含CAG重复与CCG重复的Huntingtin基因cDNA的5’端序列(the 5’ term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rthy,DN)是由糖尿病(DM)所致的肾脏损害.据最近统计目前DN所致的尿毒症是DM的主要死因之一.DM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第三位杀手,因此DN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从DN的病程看,DN早期即使到DN第Ⅲ期(Mogensen分期)只用常规检查是很难被发现的,但到第Ⅳ期虽然临床明确诊断困难不大,但病变已不能逆转,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和减少患者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