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初中化学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几点主要做法是:
一、联系实际、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布鲁纳语)”。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物质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工农业生产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例如: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化肥、高效低毒农药以及人工降雨、化学药剂等;现代工业需要耐高温、耐腐蚀、不燃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最佳性能的催化剂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需要特殊的化工材料和产品,象原子反应堆用的重水、导弹飞机用的轻质非金属材料、火箭的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高纯物质和特纯试剂等,以石油、煤、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去污垢的合成洗涤剂,去疾除病的药品,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这样给学生列举一些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及现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情况,使学生感到化学既有趣又重要。可见,穿插实际问题,是诱发兴趣的重要方法。
二、进行科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化学技术上有过巨大的成就,对人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等,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日益腐败,外国的侵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了,大大落后了。解放前,我国化工工业生产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大多数化学工厂只拿进口的材料和半成品进行简单的加工,甚至连煤油、火柴、烧碱等都要从外国进口。由于科学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致使我国1840年以后连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蹂躏,我国近代史之所以是屈辱的挨打史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科技落后。通过大量化学科史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科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从而使学生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学好化学知识,在化学领域里做出成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为祖国、为人民增光添彩。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上新课前,设计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试验中出现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情趣。比如在上绪言课时,可将一张事前用碱溶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白纸贴在小黑板上,然后用棉花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往纸上一擦,白纸上立刻奇迹般地出现了两个红色大字“化学”。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等实验,使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当即便引出新课内容,就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五、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生存环境带来威胁。如居住在水泥厂和石灰厂周围的人们长期吸入粉尘、CO、SO2等有害气体的空气,饮用受过污染的河水、井水造成对人体的极大危害,甚至大气中粉尘渗透到人们的居室,它们会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内,甚至可以致癌等,这些真实的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安全的事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通过化学课的讲授,让学生们逐步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重大损失,了解只有科学地利用化学及其它科学知识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才能真正成为环境的朋友,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做法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特效催化剂。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阜余初级中学)
一、联系实际、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布鲁纳语)”。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物质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工农业生产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例如: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化肥、高效低毒农药以及人工降雨、化学药剂等;现代工业需要耐高温、耐腐蚀、不燃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最佳性能的催化剂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需要特殊的化工材料和产品,象原子反应堆用的重水、导弹飞机用的轻质非金属材料、火箭的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高纯物质和特纯试剂等,以石油、煤、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去污垢的合成洗涤剂,去疾除病的药品,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这样给学生列举一些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及现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情况,使学生感到化学既有趣又重要。可见,穿插实际问题,是诱发兴趣的重要方法。
二、进行科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化学技术上有过巨大的成就,对人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等,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日益腐败,外国的侵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了,大大落后了。解放前,我国化工工业生产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大多数化学工厂只拿进口的材料和半成品进行简单的加工,甚至连煤油、火柴、烧碱等都要从外国进口。由于科学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致使我国1840年以后连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蹂躏,我国近代史之所以是屈辱的挨打史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科技落后。通过大量化学科史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科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从而使学生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学好化学知识,在化学领域里做出成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为祖国、为人民增光添彩。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上新课前,设计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试验中出现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情趣。比如在上绪言课时,可将一张事前用碱溶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白纸贴在小黑板上,然后用棉花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往纸上一擦,白纸上立刻奇迹般地出现了两个红色大字“化学”。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等实验,使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当即便引出新课内容,就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五、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生存环境带来威胁。如居住在水泥厂和石灰厂周围的人们长期吸入粉尘、CO、SO2等有害气体的空气,饮用受过污染的河水、井水造成对人体的极大危害,甚至大气中粉尘渗透到人们的居室,它们会通过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内,甚至可以致癌等,这些真实的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安全的事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通过化学课的讲授,让学生们逐步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重大损失,了解只有科学地利用化学及其它科学知识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才能真正成为环境的朋友,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做法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特效催化剂。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阜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