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产蛋氨酸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来源 :饲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旨在从牛瘤胃微生物中筛选出能够合成并分泌蛋氨酸的菌株.试验以草原红牛瘤胃液为样品,使用蛋氨酸缺陷培养基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游离蛋氨酸含量测定、16S rDNA测序等鉴定菌株.采用单因素设计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测试菌株.结果 显示,分离的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 TYM001).该菌株最适碳源为20.0 g/L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0.0 g/L无氨基酸酵母,最适无机盐为5.0 g/L NaCl、7.0 g/L MgSO4和5.0 g/L KH2PO4.在最适发酵条件下,游离蛋氨酸含量达到27.815 mg/L.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提高体外模拟瘤胃总蛋白和游离蛋氨酸含量,为开发反刍动物微生物添加剂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犊牛健康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至关重要.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促生长、抑菌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改善动物的健康.试验探究了黄酮类、生物碱类、精油、苷类、有机酸植物提取物对犊牛腹泻分离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①茶多酚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牛沙门氏菌和CVCC215、肠炎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 mg/mL;盐酸小檗碱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和CVCC215的MIC分别为16、16 mg/mL和1 mg/mL;绿原酸对牛大肠杆菌、牛大肠杆菌K99和CVCC215的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多酚类物质,不仅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在畜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作用和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为黄酮类化合物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后对中华鳖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200只中华鳖稚鳖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0(F0组)、2%(F2组)、4%(F4组)、6%(F6组)、8%(F8组)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的5种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各组中华鳖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F8组摄食率显著高于F0组,F8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F0组,酶解羽毛粉显著提高了中华鳖的饲料系数(P<0.05);F8组中华鳖的腹部红度(a*)值显著低于F6组(P<0.05).综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