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估和比较飞秒与Moria one-use-plus刀所制角膜瓣的预测性和均匀性.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飞秒组20例(40只眼),one-use-plus(OUP)组20例(40只眼);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分别于术后第一天、第10天、第一个月测量角膜瓣的厚度,采集角膜中心、旁中心及周边共2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结果 术后1个月,飞
【机 构】
:
315040宁波,宁波市眼科医院,315040宁波,宁波市眼科医院,315040宁波,宁波市眼科医院,315040宁波,宁波市眼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和比较飞秒与Moria one-use-plus刀所制角膜瓣的预测性和均匀性.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飞秒组20例(40只眼),one-use-plus(OUP)组20例(40只眼);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分别于术后第一天、第10天、第一个月测量角膜瓣的厚度,采集角膜中心、旁中心及周边共2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结果 术后1个月,飞秒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00.56±9.51)μm,与术前预设值100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P>0.05),周边部(半径3.5mm)角膜瓣厚度为(100.77±10.11)μm,与预设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P>0.05);OUP组平均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02.85±15.80)μm,而Moria one-use-plus角膜板层刀的理论厚度为100 μm,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141,P>0.05),周边部(半径3.5mm)角膜瓣厚度为(115.38±16.21)μm,与预设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1,P<0.01).飞秒组平均角膜瓣直径为(8.5±0.1)mm;OUP组平均角膜瓣直径为(9.4±0.5)mm,二组所制角膜瓣直径的离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与Moria one-use-plus刀所制角膜瓣在中央部的预测性和均匀性相近,而在角膜瓣的周边部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角膜瓣直径的稳定性,二者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上,飞秒激光制瓣比Moria one-use-plus刀制瓣在预测性和均匀性方面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1女,59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双眼不适和视物模糊1个月于2007年3月21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5,矫正无提高.双眼结膜呈混合性充血.角膜实质层轻度水肿,角膜后可见散在分布的粗大沉着物(KP),以下方多见;房水细胞(+)和房水闪光(+),瞳孔缩小,无后粘连,瞳孔缘可见数个细小的虹膜结节(Koeppe结节);
目的 比较囊袋内张力环(CTR)植入术和人工晶状体(IOL)巩膜缝合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就诊的27例(45只眼)年龄3~50岁的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TR植入并二期CTR固定术(24只眼)与IOL巩膜缝合固定术(21只眼)治疗,术后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等指标,术后3个月行前节OCT及晶状
目的 从影像学及组织学角度,分析兔眼角膜损伤部位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构成及细胞外基质混浊程度的变化.方法 建立兔眼自体板层角膜移植模型,按术后1周,2周,1月和3月时间点分为4组,每组5只.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应用曲线拟合和边缘检测的方法 分析图像,确定角膜基质层的混浊程度及细胞数量;在对应时间点以CD34和α-SMA标记角膜基质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角膜损伤部位的表达变化.结果 (1)
目的 分析Nd-YAG激光治疗晶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对5例(5只眼)药物难以控制的晶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患者予Nd-YAG激光虹膜周切治疗.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眼压及前房深度,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前房形成,有效率100%,短期内停药未再发作高眼压.结论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晶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早期激光虹膜周切治疗安全、有效。
目的 总结眼睑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一期重建方法的综合应用并评估其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5年至2008年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手术的46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的性质、部位、侵犯程度,以及手术的类型,术后外观,患者舒适度,生存率等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眼睑前层缺损采用了各种皮片移植术、皮瓣滑行术、半圆形旋转皮瓣术、Glabellar瓣等方法修补,
目的 观察可疑青光眼患者中心30°阈值视野检测的异常情况.方法 按照临床筛选可疑青光眼患者标准,门诊筛选出可疑青光眼者.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应用Octopus-101型计算机自动视野计的G2程序,对就诊的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中心30°阈值视野检测.统计分析视野异常情况,并进行可疑青光眼筛选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 取得完整可靠视野结果可疑青光眼者共75例150眼,视野存在异常者45眼,视野发生可疑改变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91例(182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SBK或Epi-LASIK手术.其中53例(106只眼)行SBK术,38例(76只眼)行Epi-LA
患者女,71岁.因左眼视力下降半年余于2012年4月15日入院.既往:糖尿病12年.2001年5月曾因"老年性白内障(双)"在外院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均植入美国博士伦公司Model H60M人工晶状体(SN:5YH724),术后右眼视力渐降,于2008年12月再次至外院右眼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术中植入美国AMO公司sensar AR40人工晶状体(其襻为PMMA,光学部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一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患病角膜中细胞角蛋白,纤维组织相关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1)的表达改变。方法分别按照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家系中5例受累颗粒状营养不良角膜及1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角膜中高、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分布表达情况,以及h—FGF和TGF—bl的表达,散发4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及4例意外死亡者的正常角
目的 探讨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1999年至2002年间我院收治的采用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的43例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纳入研究.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眼睑痉挛分级级别,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43例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术后眼睑痉挛分级均明显降低,术后随访12个月,12例术前睑痉挛为3级者,术后均为0级,完全矫正.31例术前4级者,术后4例为0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