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平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生产力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问题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本文从马克思的公平观出发,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问题的考察,分析社会主义现阶段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公平。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形式上的公平 事实上的公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双眼不能仅仅被这些荣耀所迷惑,我们还应看到隐藏在市场经济背后的那些包含腐朽性质的东西。中国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无疑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性问题,我们还需要从马克思那里去寻求理论根基,借鉴马克思的公平观指导实践。
  马克思十分注重社会公平,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集中阐述了其公平观。马克思戳穿了资产阶级只是奉行“形式上的公平”,并且连这种“形式上的公平”也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假象。资产阶级是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踏上历史的舞台,以其“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论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似乎实现了人们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公平与平等。资产阶级社会为保障平等权力的实现将其诉诸法律的正义。自由、民主进一步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被确定下来。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本主义社会确实是一个美好而进步的社会。但是,马克思并没有被这些表象所迷惑。他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所追求的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实质上的公平。资产阶级披着这些诱人的外衣只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如果人们只是停留于这种表面上的公正与平等,最终结果不是人类的普遍解放,而是严重的两级分化,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19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其纲领性草案《哥达纲领》中提出:劳动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提高为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马克思对他们所倡导的“公平分配”提出强烈的质疑:“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吗?”马克思揭露了《哥达纲领》中所主张的未来社会其实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是无异的。 遵循“资本主义的法权”来获取平等的权利,只能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方框里。在这里,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也就是说我们以同一尺度即劳动来计量。但是不可否认,每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可提供的劳动也有所不同。马克思指出:“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但是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权利,就它的本性来讲,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但是不同等的个人要用同一尺度去计量,就只有从同一角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看待他们,例如在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做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作别的什么,把其他一切都撇开了。”马克思不仅深刻地认识到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而且还指出了劳动者的家庭差异。因此,马克思指出,这种公平只是使用同一尺度来对待本身不同等的个人,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公平”,而资本主义社会连这种“用同一尺度去对待天赋本来有差异的个人”形式上的公平也无法完全满足。马克思所期望的是“事实上的公平”,即把个人的智力、体力以及家庭情况的差异也考虑在内的真正的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事实上的公平。为此马克思指出我们在不能完全做到事实上的平等而只能实施形式上的平等的时候,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这种形式上的公平的种种弊端,同时又要努力朝着事实上的公平方向不断前进。
  首先,我们需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不断消除市场经济所奉行的“机会公平”等原则与“实践”之间发生冲突的因素,从而使“机会公平”等原则完全付诸现实。
  具体来说,影响“机会公平”等原则实现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政治特权,即通过政治权利的滥用来不公平地猎取机会;二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即把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变成对机会的垄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两个因素是不可能消除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理论上讲,这两个因素应该是日趋消亡。其次,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真正实现“机会公平”,同时还要立志于实现“事实上的公平”,不断创造条件从“形式上的公平”向“事实上的公平”发展。要做到这种“事实上的公平”,我们要着力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我们要从制度上确保公平的原则和实践不再发生冲突,必须要做好两件事:斩断特权参与分配,解决好权贵“垄断机会”的问题。并且,我们还要巩固和发展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削弱利用生产手段占有他人劳动的客观基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設和执政能力建设,各级领导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其次,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使社会公平由“形式上的公平”逐渐向“事实上的公平”发展,把重心逐渐由注重过程公平转移到注重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上来。事实上,西方一些市场社会主义者为了实现“事实上的公平”提出了许多的方案。例如,实施充分就业政策,实行最低工资,将企业利润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加以分配等。这些措施都是围绕“使市场在某种限制下运作,以缩小两极分化”这一基础运行的。这些市场社会主义者的良好愿望和提出的这些措施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2,305.
  [2]陈学明.马克思的公平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1).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虽然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起步比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体育赛事在规模、项目种类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法固有的滞后性,我国在体育赛事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发展远远比不上体育发展步伐。由此导致生活中关于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纠纷不断。本文通过对体育比赛项目的分类、体育赛事著作权保护等问题的探究,从知识产权立法的角度,提出建议,旨在更好地保护艺术性比赛创作者的合法权
1.还是很久以前,晚上组队去黑下,打到一半的时候某战士突然说要回去,理由:游戏之前喝酒了,喝得不少,现在有些晕,怕一会儿学校关门翻墙的时候摔倒……
对于一种专利技术(安全保护计时器),详细介绍其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简要介绍使用该保护计时器的优点,并给出该专利技术的产品原型实例.
国家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在“强基层”的要求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资产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健康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优
根据当前房建暖通工程施工情况分析,其对于我国建筑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房建暖通工程需要使用的时间较长,加上其施工技术的复杂性等,在施工中仍然存在许多问
2003年7月,辽宁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命名葫芦岛市为“中国筝岛”.葫芦岛市以建设“中国筝岛”为载体,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文化产业,有力带动了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繁荣,推进了城市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同时要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要认真反思,看是否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进行了有效教学。  一、转换观念,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深人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下中学生
期刊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施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了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腐败现象为什么这么严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部分
土地出让金作为附属于土地用益物权的收益性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性权利.正如S.佩杰威齐所说:“产权不是关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