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牧业人口素质,促进和推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对于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加强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果洛州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是果洛的主要产业,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全州土地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现辖六个县44个乡镇,185个自然村、556个合作社,2011底年全州总户数34670户、牧民总人口132710人,畜牧业是果洛的主要产业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加之我州地处高寒、严重缺氧、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当缓慢、科技文化极为落后,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牧业生产靠天养畜,发展滞后。因此,凡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繁荣昌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吸纳新技术和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最终要靠高素质的广大劳动者去实现,为此,加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实用技术带头人特别是在发展相对落后的果洛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果洛州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全州从事草原、畜牧、兽医、农机、农(牧)经等农牧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为258人,其中:从民族结构分类:汉族80人、少数民族178人;从男女比例分类:男183人、女75人;从知识结构分类:本科27人、大专143人、中专及中专以下88人;从专业结构分类:草原专业46人、畜牧专业14人、兽医专业165人、农机专业12人、农(牧)业经济管理专业11人、其它专业10人;从年龄结构分类:56岁以上1人、46至55岁之间有22人、36至45岁之间有67人、35岁以下的有168人。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果洛州平均每1万头只牲畜仅拥有0.89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每100万亩草地仅拥有0.52名草原专业技术人员。州县兽医、草原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非专业人员过多,办公条件简陋,服务手段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与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要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到日益繁重的工作;草原监理装备落后,交通、通讯、办案等设备严重短缺,与承担草原保护和建设任务不相适应。专业技术队伍知识老化,技术人员断层现象严重,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
2.农牧区牧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2011年底全州共有牧户34670户、132710人, 16岁以上55岁以下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共有62408人,其中:男劳动力38054人、女劳动力32248人,劳动年龄内上学的人数7348人,劳动年龄内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离开畜牧业的人数5559人,劳动年龄内不从事生产的出家僧尼7598人,从事其他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数1874人,目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为39055人。2000年果洛州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州”战略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提高全州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州农牧民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人才,大力实施了“5315”培训工程(即用五年时间,每年培训3000名,全州共培训15000人,简称“5315”),基本达到户户有畜病防疫员,家家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五年间,全州共完成培训期数353期15938人,完成骨干培训任务17期605人,投入经费31.20万元,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2006年开始省农牧厅组织了民族艺术、汽车驾驶员、初高中技能、农机驾驶员培训,五年培训我州的农牧民共1500余人。此外,从2005年到2009年我州还组织生态移民进行了汽车驾驶员、民族艺术、家政服务、烹饪技术、家庭防疫员、养殖、种植、摩托车修理等技术内容的培训,共培训农牧民7500余人。在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牧区实用人才建设体系。二是牧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只是在探索和摸索阶段,没有注重数量和质量问题。三是对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投入不足。四是受地域、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牧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做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整体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2加强教育,注重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在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围绕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牧区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牧区中等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步伐,调整教育培训内容,让那些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农村牧区实用技术教育,使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发展畜牧业。县级教育、劳动人事和科技、农牧等部门要重点培训乡村科技干部和致富能手;乡镇政府要重点办好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培训科技示范户;还可采取科技示范、经验传授等方式,对普通群众进行实用技术、致富技能的传授推广。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一方面根据当前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草场针对生产实际举行讲座,不断更新实用人才的知识,使他们在农牧业生产中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了解当前市场形势,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利用冬季时节组织有专长、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实用人才到有关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人才的自身素质,培养农牧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
3.3建立机制,健全组织,认真抓好对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的管理
在调查研究、摸清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用人才开发规划,明确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地急需的实用人才。一要制定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实用技术人才建设的规章。使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考核制度切实可行,规范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实用人才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实用人才进行表彰,二要合理选拔。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一套选拔优秀实用人才的有效方案,真正把农村牧区中能带领农牧民学科学、用科学,选拔出走向致富之路的优秀的科技带头人。三要建立档案。建立优秀实用人才档案,认真区分实用人才的基本情况、技术特长、技术成果、培训情况、发挥作用等情况,形成详细的档案资料,统一保存,分类管理,以此作为对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使用的依据。四要规范管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干部实用人才管理体制,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州严重缺乏的畜牧、草原、兽医、林业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公开召考,从而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
3.4农村实用人才包括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科技推广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是农村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多年来,虽然我州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州牧区实用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一项紧迫任务。
3.5我们始终不移地坚持“人才强州”战略,着力推进牧区人才资源开发,把牧区实用人才培养好、选拔好、作用发挥好,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优效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全州形成人才开发 -→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经济建设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有关农村牧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精神,学习其它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好地把果洛牧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一 、加强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果洛州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是果洛的主要产业,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全州土地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现辖六个县44个乡镇,185个自然村、556个合作社,2011底年全州总户数34670户、牧民总人口132710人,畜牧业是果洛的主要产业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加之我州地处高寒、严重缺氧、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当缓慢、科技文化极为落后,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牧业生产靠天养畜,发展滞后。因此,凡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繁荣昌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吸纳新技术和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最终要靠高素质的广大劳动者去实现,为此,加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实用技术带头人特别是在发展相对落后的果洛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果洛州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全州从事草原、畜牧、兽医、农机、农(牧)经等农牧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为258人,其中:从民族结构分类:汉族80人、少数民族178人;从男女比例分类:男183人、女75人;从知识结构分类:本科27人、大专143人、中专及中专以下88人;从专业结构分类:草原专业46人、畜牧专业14人、兽医专业165人、农机专业12人、农(牧)业经济管理专业11人、其它专业10人;从年龄结构分类:56岁以上1人、46至55岁之间有22人、36至45岁之间有67人、35岁以下的有168人。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果洛州平均每1万头只牲畜仅拥有0.89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每100万亩草地仅拥有0.52名草原专业技术人员。州县兽医、草原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非专业人员过多,办公条件简陋,服务手段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与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要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到日益繁重的工作;草原监理装备落后,交通、通讯、办案等设备严重短缺,与承担草原保护和建设任务不相适应。专业技术队伍知识老化,技术人员断层现象严重,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
2.农牧区牧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2011年底全州共有牧户34670户、132710人, 16岁以上55岁以下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共有62408人,其中:男劳动力38054人、女劳动力32248人,劳动年龄内上学的人数7348人,劳动年龄内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离开畜牧业的人数5559人,劳动年龄内不从事生产的出家僧尼7598人,从事其他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数1874人,目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为39055人。2000年果洛州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州”战略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提高全州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州农牧民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人才,大力实施了“5315”培训工程(即用五年时间,每年培训3000名,全州共培训15000人,简称“5315”),基本达到户户有畜病防疫员,家家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五年间,全州共完成培训期数353期15938人,完成骨干培训任务17期605人,投入经费31.20万元,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2006年开始省农牧厅组织了民族艺术、汽车驾驶员、初高中技能、农机驾驶员培训,五年培训我州的农牧民共1500余人。此外,从2005年到2009年我州还组织生态移民进行了汽车驾驶员、民族艺术、家政服务、烹饪技术、家庭防疫员、养殖、种植、摩托车修理等技术内容的培训,共培训农牧民7500余人。在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牧区实用人才建设体系。二是牧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只是在探索和摸索阶段,没有注重数量和质量问题。三是对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投入不足。四是受地域、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牧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做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整体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2加强教育,注重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在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围绕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牧区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牧区中等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步伐,调整教育培训内容,让那些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农村牧区实用技术教育,使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发展畜牧业。县级教育、劳动人事和科技、农牧等部门要重点培训乡村科技干部和致富能手;乡镇政府要重点办好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培训科技示范户;还可采取科技示范、经验传授等方式,对普通群众进行实用技术、致富技能的传授推广。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一方面根据当前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草场针对生产实际举行讲座,不断更新实用人才的知识,使他们在农牧业生产中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了解当前市场形势,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利用冬季时节组织有专长、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实用人才到有关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人才的自身素质,培养农牧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
3.3建立机制,健全组织,认真抓好对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的管理
在调查研究、摸清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用人才开发规划,明确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地急需的实用人才。一要制定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实用技术人才建设的规章。使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考核制度切实可行,规范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实用人才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实用人才进行表彰,二要合理选拔。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一套选拔优秀实用人才的有效方案,真正把农村牧区中能带领农牧民学科学、用科学,选拔出走向致富之路的优秀的科技带头人。三要建立档案。建立优秀实用人才档案,认真区分实用人才的基本情况、技术特长、技术成果、培训情况、发挥作用等情况,形成详细的档案资料,统一保存,分类管理,以此作为对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使用的依据。四要规范管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干部实用人才管理体制,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州严重缺乏的畜牧、草原、兽医、林业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公开召考,从而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
3.4农村实用人才包括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科技推广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是农村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多年来,虽然我州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州牧区实用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一项紧迫任务。
3.5我们始终不移地坚持“人才强州”战略,着力推进牧区人才资源开发,把牧区实用人才培养好、选拔好、作用发挥好,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优效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全州形成人才开发 -→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经济建设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有关农村牧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精神,学习其它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好地把果洛牧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