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虚拟性爱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性爱是伴随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行为之一,指双方当事人并不通过实际身体接触的方式,而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聊天及音频、视频等工具,经由文字、声音或图像刺激等方式来获得性的快感和满足。更简单地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虚拟性爱基本上指的是网络性爱。
  
  有多少人在参与虚拟性爱
  
  一项调查表明,参与虚拟性爱的网民比例越来越高,男性是虚拟性爱的主体人群。另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白领男性更容易在网上满足自己的性欲。专家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人身上某些潜在的性意识。国外的一份调查表明,60%以上的网友有过虚拟性爱的经历。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虚拟性爱不仅仅是男性的专利,喜欢它的女性与男性人数大致相当。美国性行为学研究中心提供的关于“谁最有可能染上互联网性爱瘾”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5%的女性上网者曾访问“性爱聊天室”或色情网站,他们中有大约9%的人每周要花上超过11小时的时间去追寻“网上性爱”。
  
  参与人群较为混杂
  
  事实上,参与虚拟性爱的人群阶层非常混杂,且性苦闷者与猎艳者、猎奇者兼而有之,他们所涉入的层次也高低有别:一般猎奇者大多在聊天室或通过聊天工具参与色情聊天,观看色情图片或下载色情电影;性苦闷者更多的是通过视频系统进行的声像虚拟性爱;而“猎艳”的人不仅参与色情聊天和视频性游戏,并且以色情网站或论坛为据点,结交同好者的同时也主导着色情聊天室。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角色,公务员就是公务员,老师就是老师,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但是在网络上,可以允许人掩饰本人的真实身份,只需靠幻想,就可以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任意给自己起网名。
  于是,在虚拟的世界里,使用者可以摇身一变,老妇成为一个美丽漂亮的女郎、有一个魔鬼般的身材,矮小的男子可以成为一个高大的猛男。在这个世界里,名字都可以是假的,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住哪个城市、在哪个单位工作,也没有必要说明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在这样的一个虚拟世界里谈论性爱,男人与女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同时也是最安全的,不用担心别人会怎样瞧不起自己、耻笑自己。对方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容貌,即使没有任何打扮、长相丑陋,也不必担心对方会因此而看不上自己,这样就很容易获得了一种被尊重感。
  而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要以貌取人,以职看人,想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装扮自己。在网络世界里谈论性爱,不用考虑见面,不用考虑结婚,不必担心真实发生性爱时的难堪,甚至不用顾虑一夫一妻制的限制和爱情的忠贞,没有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限制和累赘,所以虚拟性爱对好多人来说就变得特别轻松。
  虚拟性爱的另一个特点是什么时候想开始就开始,什么时候想结束就结束,喜欢谁就是谁,想换就换,什么时候想抛弃这个人就可以随意地抛弃他,此时性爱就变成完全自主自愿的了,性爱因此而变得更加让人“踏实”和“放心”。
  
  不要陷入虚拟性爱的陷阱
  
  一旦不知不觉陷入虚拟性爱的陷阱里,可能会让人从此沉溺而不能自拔,整天会被性幻想充斥着大脑,时刻不忘上网和性高潮,甚至跟现实中的伴侣做爱后还要偷着上网做爱才能满足。
  这种强迫倾向或成瘾性对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私生活的负面影响决不容忽视。这种在线的性活动会严重干扰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娱乐及人际关系,时常会让他们出现坐卧不安、烦躁、痛苦、失眠等。
  过分地沉迷于网络会让一个人的思维变得迟钝、自卑、内向,以及缺少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而且网络世界容许谎话、虚构,虚拟性爱混淆了现实生活中两性的形象,年轻人长期沉迷于其中,会使他对现实男女形象混淆,今后同异性正式交往时就会感到隔膜。同时,它也严重影响到了一些夫妇的和睦,夫妇一方沉溺于网上或追求网上情人而导致夫妇感情破裂的离婚案件,早已是屡见不鲜。
  
  小贴士
  虚拟性爱有悖于传统道德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网络正在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世界及周边事情的认知模式和价值判断方式,网络也为人们的性活动打开了另一扇天窗。
  但是,不管虚拟性爱的存在是否符合情理,毫无疑问,它的存在是有悖传统道德的,虚拟性爱超越了人们的道德底线:不符合性爱传统模式的默认准则,过分强调生理愉悦,而忽视了性爱本身应具有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交流,在这个层面上说它是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需要的。
其他文献
一种并非罕见的小虫,一种本有成熟疗法的疾病,却在大别山下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商城县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有人因虫咬而得病,还有人因此死亡。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应归罪于基层疾病防控体系,有人认为根源在于脆弱的乡村医疗体系,还有人提议应该分析当地人的公共卫生意识    死者家属  “究竟是不是流行病呢?”  龚正成家的牛栏空了。“牛刚卖掉,他爷爷死了,没人侍弄了”,儿媳黄治菊向记者解释。  “
曾看到一则报道,说中国有位76岁的老人感到特别幸福,遂想借中国举办奥运之机,邀请外国老人来参观一下他的生活,他还特别提到他“想跟外国老人比比‘幸福感’”。  这位老人生活得很幸福,这点我不怀疑。我怀疑的是他提出的这个“比”字。生活幸福能比吗?因为生活幸福感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它很难进行攀比。不能设下擂台,两人一齐上场,聘好评委,找好观众,两人开始展示自己的幸福,一决高低。即使评委给他们定出胜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