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血管成像的斑块定量分析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分析斑块定量指标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7—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局限性狭窄患者104例(共检出病变血管200支)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63例、女41例,年龄45~83岁。依据靶血管病变部位的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值将200支血管分为两组:CT-FFR≤0.80为血流动力学异常组、CT-FFR>0.80为血流动力学正常组。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测量靶血管病变长度、管腔体积、斑块总体积、钙化体积、脂质体积、纤维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狭窄程度(SG)、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周围脂肪密度(FAI)等斑块定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法分析CT-FFR与斑块定量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以上统计分析,设计两种模型:模型一(使用SG判断心肌血流动力学异常)、模型二(SG+有统计学意义的斑块定量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两种模型预测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病变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体积、MLA、S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3、-2.356、-2.435、-7.499、-5.516, 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LA是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OR=0.653, 95%CI 0.509~0.838, P<0.01);Pearson相关分析,病变长度、MLA、SG与CT-FFR呈相关关系(r=-0.41、0.49、-0.49, P值均<0.05)。模型一和模型二在判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95% CI 0.659~0.800)和0.804(95% CI 0.757~0.875),模型二显示出了更高的诊断效能(重分类改善指标为0.181, P<0.05)。

结论

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分析表明,病变长度、MLA、SG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因素,MLA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且SG联合病变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体积、MLA等斑块定量指标诊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准确性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V型钛缆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年第五腰椎(L5)峡部裂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7例应用Ⅴ型钛缆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青年L5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4(25.19±4.92)岁,手术前腰痛时间5~60(21.62±13.01)个月,峡部裂伴椎体滑脱(Meyerding分类Ⅰ度)8例、单纯性峡部裂2
人类生活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生物多样性是食物、传统中医药和现代中药的重要来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文章简要介绍了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详实研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保护对策,助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