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图像、社会:南宋《蚕织图》中的三重时间逻辑新解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gege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对《耕织图》的图像本体研究,多关注“空间”要素而对“时间”要素往往忽视.本文引入“时间社会学”作为研究视角,从自然时间、图像时间、社会时间三个层次剖析南宋《蚕织图》的时间逻辑:自然时间被弱化,图像时间被突出,强调社会时间中的组织时间,并弱化了时间的阶级冲突.这种时间逻辑反映了《蚕织图》是用上层女性的时间需求去统摄劳动人民的时间体系,后宫女性对自然节律相对陌生,对组织时间有实际需求,对时间的阶级冲突相对敏感.因此原本在楼璹《耕织图诗》中大量出现的自然节律及时间阶级冲突被弱化,而有步骤示范意义的图像时间与时间规训意义的组织时间被强化.
其他文献
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胡一川与新中国专题研讨会”,适时地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热度”前打开了围绕“胡一川及其时代”研究与讨论的兴趣点;2019年“以\'述\'为引——胡一川六件经典作品的\'现场\'”、2020年“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举办,广州美术学院师生《自有一山川》多媒体戏剧的创作,以及相关研究文章的发表和各种专题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艺术人士、年轻观众认识“胡一川”,并且从不同角度产生与其对话的兴趣,加入研究
期刊
为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重要讲话精神的号召,2021年10月1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副院长周石峰、李传真带领19位画家赴河南新乡南太行山地区,常务副院长崔进带领5位艺术家前往北京房山北太行山地区,进行了为期6天的艺术帮扶和写生实践活动.国画院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前期考察及准备工作,制定了“艺术为人民,笔墨写太行”的活动主题,以及一整套内容丰富并贴近实际的“深扎”活动方案.
期刊
2021年9月11日至2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协办的2021“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在中华世纪坛陆续举办.本系列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划,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担任召集人,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副馆长高敬担任总统筹,邀请了8位学术召集人、8位学术评议人和32位青年策展人共同参与.
期刊
西魏大统三年比丘法和造像碑图像构成独具特色,汇聚了多种不同佛教美术题材.本文认为其图像主要源于《法华经》与《弥勒大成佛经》,体现了造像主法和的法华信仰与弥勒信仰.现存的诸多同类型北朝造像碑,与之共同表现了此时期《法华经》的广泛流传与深刻影响.
新见王时敏致王翚信札十通,多为以往文献资料所无,内容涉及人情酬酢、艺文生活等,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老年王时敏的里居生活,内容丰富,弥足珍贵,可视为研究王时敏行迹的重要材料.
宋代理学通过修身、内省、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文人的思想,使宋代绘画呈现文人化的发展趋势.从宋代理学影响的视角诠释宋代文人绘画变革的影响,可以更好的解读宋代文人绘画思想与理学思想的文化关联.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发端于青藏高原白云之间,浩浩荡荡如巨龙一般横贯九省,奔腾入海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川流不息的大河两岸,滋养了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深植在中国人民心中,成了歌,成了诗,成了画,成了民族的根和魂.一直以来,保护和治理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课题.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
期刊
近年来,在艺术展览中,有两种影响艺术展览的态势值得关注.一是以跨界为噱头的艺术展览形式的变化,其特征是展览效果的科技呈现、展览现场的沉浸体验、展览内容的跨界结合、展览场域的多元与虚拟.二是商业品牌展览在传统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的展出不断增多,此类展览常常以“跨界合作”“馆牌合作”的形式进入公共空间,并借“艺术”之名,以商业品牌历史发展、产品迭代为展陈内容,以“声光电”等流行的科技手段作为展陈形式.这两种形式提示出两个问题:一是展览形式成为商业行为的新手法,展览空间的无门槛、展览内容的虚拟化以及商业品牌
期刊
清雍正时期,陶瓷教子图纹饰画面题材丰富,除具有陶瓷人物纹饰的基本场景内容外,还涵盖了女性与婴孩双重人物形象与关系,表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图像学及设计学的角度对教子图中人物的服饰及妆容设计展开研究,分别从瓷绘人物形象相关面貌、发式、服饰等方面进行探究,能够很好的了解和认识雍正时期的瓷绘艺术、民俗文化等.
陈复是近代著名革命人物,也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之子.其墓园位于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北侧,是广州地区较为重要的名人陵园之一.陈复墓的位置、规格、建构与美术风格都具有较为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其他同类型的历史建筑有较大的不同.本文主要梳理与考察陈复墓的历史渊源、建制沿革与美术风格,探讨这一景观与广东近现代美术之间的各种关系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