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极富人文魅力的一门学科,翻开语文课本,就如同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境界。语文课堂也应该是美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语言也应该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师的语言文采飞扬,必将使学生像欣赏一幅名画、欣赏一首名曲那样心旷神怡、兴趣盎然。如果教师语言平淡,缺少感情,那么课堂将变得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感染。
  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此,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自己课堂语言的艺术。我在教学中积累了点滴的经验,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能离题太远,应该简洁明了,表达清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每课教材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要循循善诱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吸引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三、课堂语言要幽默生动
  教师在授课中,要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低俗的语言必然有损教师形象,也达不到艺术的效果。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形象、生动,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知识广博,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
   四、课堂语言要文质兼美
  汉语言博大精深,诗歌、雅词、名言等以其精练的语言、蕴涵的哲理、丰富的意境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地加以运用,一定会深深地吸引我们的学生。语文课堂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同时凭借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学用语既要有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的书面语言,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艺术的教育和感染。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和艺术。
  
  (宝丰县第三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美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学生;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成长成才  小学美术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艺术类的必修课程,意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使他们成长成才。以下是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
问题的由来前几年国外有学者提出在11-12万年前,人类的一部分走出非洲,他们在亚洲蒙古高原一带演化成一种即非白种人又非黄种人的人种,他们称之为泛欧亚人种.后来在5万年前左
偏振参数成像技术,有别于传统的依赖于光强差成像的直观成像,在材料科学、遥感探测、生物医学、军事侦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对物质鉴别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针对如何